欢迎来到万丰文档网!

2022党课讲稿:科学决策,高效执行,做新时代合格党员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2-10-18 15:20:08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党课讲稿:科学决策,高效执行,做新时代合格党员,供大家参考。

2022党课讲稿:科学决策,高效执行,做新时代合格党员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强调,“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坚定斗争意志,增强斗争本领,以正确的战略策略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最根本的是要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做好”。制定正确的战略策略,是中国共产党战胜无数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有力保证。新时代新征程,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我们要坚持战略思维,坚定战略自信,保持战略清醒,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不断增强执行力,有效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坚定不移实现战略目标。

历史之思,世纪回想。以科学正确的战略决策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是我们党从百年奋斗历程中总结出的科学结论,也是解决时代问题、应对风险挑战的一把金钥匙。我们党从建党之初制定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指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
从抗日战争时期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出和实施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决策,到解放战争时期确立
“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逐渐由积极防御转向战略进攻;
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开展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到改革开放后确立“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制定“三步走”发展战略。进入新时代,我们党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提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重大战略思想,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战略部署和战略安排。这一系列正确的战略决策,都是我们党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做出的科学民主决策,对我党在关键时期的发展起到了科学指引作用。

一、决策与执行的关系

决策与执行,贵在决策,意在执行,没有相互比较,只有相辅相成。决策是执行的前提,执行是决策的落实。决策不执行,一切等于零。正确的战略需要坚定的执行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地区各部门确定工作思路、工作部署、政策措施,要自觉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对标对表、及时校准偏差,党中央作出的战略决策必须无条件执行,确保不偏向、不变通、不走样。”再高超的战略决策,再完善的政策措施,如果执行不到位,就等于一纸空文。要在不折不扣上动真格、下真功,一抓到底、一贯到底,决不能“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在创造性执行上动真格、下真功,在吃透弄清搞准党中央精神的基础上,提出具有地方亮色、基层创意、群众认可的实招、硬招、高招,防止上下一般粗、照抄照搬,把战略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推动各项工作开创新局面。

二、从两大战役中领悟“决策与执行”

(一)辽沈战役:毛泽东与林彪四次争锋

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的首次战役,影响巨大,歼敌四十七万人,解放了东北全境,使人民解放军人数首次超过国民党军。辽沈战役同时也是决策执行过程最为曲折漫长的一次战役。1948年3月,经过前两年的作战,解放军已经控制了东北领域土地面积的97%,人口的86%,国民党军队被压缩在长春、沈阳、锦州等几个孤零零的大城市,只能靠北平到沈阳的北宁线进行物资补给。而锦州是北宁线重镇,形同于国民党出入东北的大门,毛泽东据此作出决策,东北野战军主力南下北宁线,首先攻占锦州,实行“关门打狗”即封闭蒋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虽然当时的东北军事统帅林彪对毛泽东提出的“封闭蒋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的指导方针是同意的,并明确表示“今后一切作战行动当以此为准”,但是在具体执行上,毛主席与林彪之间产生了四次大的分歧。

一是战争初决策,毛泽东提议南下北宁线,林彪主张进攻长春。1948年初,东北国民党军依靠北宁线,固守长春、沈阳、锦州三点,毛泽东提出作战计划:南下北宁线,阻止东北国民党军撤退,将其就地歼灭。对于毛泽东的建议,林彪并无异议。但在如何阻止国民党军撤退的问题上,林彪却有着自己的看法,并向中央提出了作战意见:进攻长春。

二是挥师战长春,毛泽东希望攻克坚城,林彪决心长困久围。

东北解放军准备进攻长春时,一次试探性攻击使得解放军遭受了一定的伤亡,动摇了林彪攻占长春的信心,他随即向中央军委提出对长春进行围困的建议,但当时的毛泽东是非常希望东北军能够尽快攻占长春的,由此产生了第二次分歧,也就是林彪不执行毛泽东攻占长春的决策,直接导致东北解放军大部分兵力被国民党军牵制。

三是瞩目北宁线,毛泽东要求东野迅速南下,林彪坚持华北首先出兵。东北解放军围困长春后,一直处于被动局面,东北局党委决定执行毛泽东之前提出的南下北宁线方针,但林彪仍然对南下作战顾虑重重,并致电毛泽东,再三强调在交通、粮食等方面的困难,为拖延执行又提出要视华北解放军行动时间而定。毛泽东则回电:“两个月前已指示你们努力准备,两个月以来,你们是否执行了指示只字不提。现据来电,则似乎此项准备工作过去两个月全未进行,以至现在部队无粮不能前进,而你们所谓你们的行动取决于杨成武的行动这种提法是不正确的”。在毛泽东的严厉批评下,林彪终于作出决定:尽力争取早日出动,南下攻打锦州北宁线。

四是决战黑土地,毛泽东紧盯锦州部署决战,林彪瞻前顾后举棋不定。锦州战役部署后,蒋介石亲飞沈阳,增派调集5个师援助锦州,这又一次动摇林彪攻锦决心,他向中央提出:放弃战锦,回师打长春。而毛泽东立即致电:“集中兵力,迅速打下锦州,对此计划不应再改。”在中央的一再致电要求下,林彪才下定决心攻打锦州,10月14日东北野战军只用了31个小时就打下了锦州,随后长春、沈阳也和平解放,辽沈战役胜利结束。

辽沈战役中,毛泽东的战略方针无疑是正确的,只是林彪在执行的过程中基于各种因素考量,不断提出自己的想法,他提出首先攻打长春的策略,但在攻打时发现国民党军在长春防御工事非常坚固,一时无法突破,又改为对长春实行长围久困方针,直接导致东北主力军被国民党军长期牵制,处于被动局面。攻打锦州又迟疑不决,延误入关时间,堵截不及时,致使部分敌军逃走,也导致国民党援军力量不断增加,错失最佳战机。

(二)渡江战役:毛泽东与粟裕起争执

1947年夏秋,人民解放军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并将战争推向国民党统治区,为了全面制定党的行动纲领,准备夺取全国胜利,1947年12月25日至28日,中共中央在陕北米脂县杨家沟召开扩大会议,即十二月会议。时任东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陈毅也到陕北参会,经过商讨后,毛泽东提出了一个南线出击作战的战略计划,即考虑在形势有利时,太行、山东两区主力南渡淮南,向大别山、安庆、浦口之线前进。

毛泽东坚持渡江南进,粟裕留在中原打大仗。1948年的渡江战役中,毛泽东电告粟裕,指令他率领华东野战军三个主力纵队渡江南进,粟裕在分析了各种利弊关系后,回电毛泽东:“采取忽集忽分的战法,集中兵力在中原打大仗”,即粟裕想留在中原,不久之后得到中央回电“按原计划进行”。毛主席的电令对粟裕而言,自己似乎没有选择的余地,军令如山!接下来怎么办?是坚决执行“渡江南进”还是再次“斗胆直陈”,这对于粟裕来说,是一道两难的选择题。就像我们在工作中与领导产生意见分歧了,是顺从领导的指示?还是坚持己见?

在两难的选择面前,或许很多人都是随大流顺从领导指示,只有少数人能坚持己见,粟裕就是少数人之一。面对两难选择,他立即思考渡江南进的种种问题,反复比较着“渡江南进”和“留在中原”,到底哪一种更加切合中原战场实际,更能在短时间内扭转中原局势。他设计了三条渡江路线,并将这些路线的优缺点一一做了详尽的分析,这无疑说明,他对“渡江南进”的决策并没有敷衍行事,而是认真对待与审慎思考的。不过,粟裕在给中央的复电中巧妙地插了一段话,重申他留在中原的观点与建议,这次虽然党中央决策结果依然没有改变,但却让毛泽东对粟裕提出的“忽集忽分”战法很感兴趣,之后粟裕再次致电中央和毛泽东,第三次直抒己见。

后来毛泽东要求粟裕立即去中央面谈,粟裕见到毛泽东后说:“主席,我向您负荆请罪来了,不知我的电报是否干扰了中央的决心?”而毛泽东却说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何罪之有?你提意见,又不是骂娘,我算不上大肚罗汉,但容你粟裕三五条意见是没问题的喽。”之后中央采取了粟裕的建议,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在中原先后发起淮海战役等系列大战,使国民党在中原地区的主力部队损失殆尽,大大加快了解放战争的历史进程。

由此可见,上级的决策部署一定是领导人在全面分析各种利弊,经过缜密思考,经集体讨论的智慧结晶,是我们在工作中必须要不折不扣贯彻执行的。而粟裕在对待中央的指示和命令时,坚决执行而不机械呆板,根据中央渡江要求,制定不同渡江路线,全面分析各条路线利弊,供中央决策,同时灵活机动而不随心所欲,结合中原战局形势,提出“忽集忽分”战法,延迟渡江保存了华北军的有生力量,也消灭了国民党盘踞在中原的部队,为后来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准备了充足的底气。

三、全面提升执行力的方法

决策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必须依靠广大党员强劲的执行力才能得到贯彻落实,在执行上级决策部署时,要吃透决策精神,坚决执行而不左右摇摆,紧密结合工作实际,灵活执行而不机械呆板,创造性地把上级的决策部署转化成具体工作思路和目标措施,咬定青山不放松,确保各项工作任务有序推进、按期完成。

(一)强化责任担当,勇于干事担事。执行力源于责任心,责任心决定执行力,要强化担当责任,就要增强争创一流的志气,敢于同先进比高下,敢于同自己过不去,争先进位、走在前列;
要增强干事创业的热情,把工作当事业、把岗位当阵地,抢抓机遇有冲劲、应对挑战有闯劲、同台竞争有拼劲,全面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想方设法把工作干到位、干出彩。

(二)细化工作举措,力促工作实效。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面对一项工作任务或者一项大的方针政策,如何把这项工作或者方针政策转化为具体效益和成果,这就是我们干工作的核心环节,如何去转化?首先要研究吃透政策,通过反复阅读、揣摩,明确目标和任务,如果我们的目标任务比较大、期限长,可以把大目标拆分成小目标,长期目标分解成短期目标,目标落实还需要方法,要想方设法去寻找各种能到达到目标的方法,制定详细方案,明确责任人,根据方案行动。

(三)提高自身能力,练就过硬本领。打铁必须自身硬,提升执行力,归根结底是要不断提升干部自身能力,强大的执行力需要政策领悟力、实践结合力、团队建设力、沟通协调力、过程控制力五种能力,俗话说,上山打虎要力量,下海擒蛟需技能,只有这五种能力过硬,才能干出成绩。如何提高这五种能力,首先要学习,向理论学习,向实践学习,拜人民为师,向智者求教;
其次要有创新的思维,敢于突破思维定势和传统经验的束缚,善于创新观念、思路、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要不断地追问为什么,多思考几个为什么,找到解决问题的新办法。

(四)端正工作态度,迈出实干步伐。态度决定高度,高度决定执行的力度,对上级的指示和下达的工作任务,态度不端正,认识不到位就不能很好地领悟领导的意图和工作的重要性,就会消极懈怠,马虎应对,甚而随意降低执行的标准和要求。端正态度,就要提高政治站位,把思想切实统一到上级的决策高度上来,不折不扣、善始善终地执行上级各项指令,强化思想武装,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处处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以身作则,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不断提高为民服务意识,全心全意为民办实事。以实干创造新业绩,靠实干交出新答卷。

(五)建立科学制度,保障刚性执行“不依规矩,不能成方圆。”要有效地执行,还必须在组织内部建立起有效保障执行的制度和机制。合理的制度能提高执行的力度,可以通过健全制度来打破“人管人”的旧框架,实行“制度管人”的理想方式。我们要建立健全考核考评等各项制度,着力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切实建立权责明确,执行有力,奖罚分明的长效机制,同时还要把制度从墙上请下来,改变“说在上、印在纸上、挂在墙上、落实不上”的状况,落实到具体工作和责任人。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更加明显。要坚持和运用战略思维,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从全局、长远、大势上作出判断和决策。把谋当下和谋未来统一起来,紧紧围绕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胸怀“国之大者”,把握发展大势,观察世界风云,善于思考谋划,强化战略研判。把实事求是作为第一准则,把群众意愿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密切关注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动向、新问题,准确把握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合理愿望,找到最大公约数,制定符合实际、含金量高、简便易行的政策举措。善于总结基层创造,总结新鲜经验,集中民智,汇聚民力,搞好顶层设计,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  

 

推荐访问:科学决策 党课 讲稿 党课讲稿:科学决策 高效执行 做新时代合格党员 争做新时代的合格党员党课讲稿

本文来源:https://www.sizug.com/dangkexiazai/20566.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