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万丰文档网!

千方百计医药 2022年全市卫生健康及中医药事业发展有关工作总结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2-09-25 21:15:05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千方百计医药 2022年全市卫生健康及中医药事业发展有关工作总结,供大家参考。

千方百计医药 2022年全市卫生健康及中医药事业发展有关工作总结

【概述】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s99”为你整理了这篇2021年全市卫生健康及中医药事业发展有关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2021年全市卫生健康及中医药事业发展有关工作总结

现将全市卫生健康及中医药事业发展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2020年,对我们来说是极不平凡、极其特殊的一年。这一年,我们经历大战大考、砥砺初心使命,任务之重、强度之高、挑战之大前所未有。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全市上下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一手抓疫情防控不放松、一手抓事业发展不动摇,全心全意护佑群众健康、用心用情服务民生发展、外引内育推动产业升级、因势利导促进化危为机,为我市首位度支柱产业高质量发展、经济社会快速向好、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筑牢了基石、提供了保障。在省对市综合考评中,我市卫生健康事业获评优秀档次;
“世界中医药之都”规划年度任务110项除4项因疫情影响未完成外,其余106项全部完成。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坚持应势施策,慎终如始抓实抓细疫情防控。

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有力有序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全力守护好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一是迅速打响阻击战。迅速进入战时状态,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严格落实“四早”要求,坚持中西医并重,创新实行“五集中”“六个一律”,在全省最早改造建成市级集中救治医院、最早扩大核酸检测范围、最早成立大数据比对专班、最早建立密切接触者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制度,广大医护工作者白衣执甲、逆行而上,全市上下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用1个月的时间控制住疫情蔓延,用43天时间实现住院患者“清零”,全市108个确诊病例全部治愈康复,自去年2月15日至今未有新增确诊病例。二是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坚持人物同防、多病共防,坚决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策略,持续巩固疫情防控成果。全面摸排管控重点人员,对排查出的1334名入境人员和12069名中高风险地区人员,认真落实健康管控措施;
严格进口冷链食品和高风险非冷链货物监管,实行“批批覆盖”核酸检测,累计采集检测样品14.37万份;
加强涉疫物品管理,及时有效处置了厄瓜多尔南美冻虾、4S店外包装、山东奶枣等涉疫物品输入事件。严格大型活动监管,取消不必要的聚集性活动,扎实做好医院、学校、商场超市等重点场所防控工作。三是加强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建立“邻长制”基层防控体系,编制《亳州市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下突发疫情应急预案》和12个操作手册、制作实战视频教学片,并纳入全市“一月一课一片一践”观看学习。健全多点触发的监测预警体系,规范发热门诊设置,持续加强核酸检测和流调溯源能力建设,建成城市核酸检测基地,全市日检测能力按10:1混检可达110万份,累计核酸检测115.97万人份。四是有序推进疫苗接种工作。按照国家“三步走”方案要求,千方百计采购疫苗,着力提升接种能力,持续加快疫苗接种工作,共到货疫苗307480支、接种299340剂次,其中第一批重点人群除有禁忌症等不适宜接种的情形外、实现了“应接尽接”。

二、坚持加大投入,多措并举补齐卫生资源短板。

聚焦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坚持问题导向,补短板、强弱项,不断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一是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实施总投资63亿元的医疗卫生健康事业“三年提升、两年巩固”行动,加快推进项目早开工、快建设。截至目前,筹建的84个项目中已开工建设77个,其中县区级筹建79个、开工建设73个;
市级项目中市妇幼保健院已投入使用,市第二人民医院、市儿童医院、市人民医院急诊大楼、市中医院二期等项目已开工建设,全年新增医疗床位7060张、总数达29547张、每千人口床位数5.55张,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补短板任务。二是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持续加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全市所有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均达到省基本医疗有保障工作标准和省基本公共服务功能配置标准,其中符合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基本标准”的12家、“推荐标准”的4家。谯城区古井镇中心卫生院、涡阳县石弓镇中心卫生院、利辛县王人镇中心卫生院创成二级综合医院。三是加大卫生人员补充力度。深入推进编制周转池使用,加大公立医疗机构招聘力度,加快医师资格考试注册工作,扩大本地高校医学专业招生规模,年底全市执业(助理)医师、中医师、注册护士分别有11350人、2269人、12757人,每千人口分别为2.14人、0.42人、2.39人,超额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

三、坚持纵深推进,蹄疾步稳深化医疗体制改革。

紧盯医改各项重点任务,深化综合改革,不断释放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动能,14项重点任务全面完成,全市基层诊疗量占比71.82%、县域内就诊率87.11%,均居全省前列。一是持续健全分级诊疗制度。利辛县和谯城区启动实施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实现了县区建设全覆盖,全市共有县域医共体12个。县级以上公立医院均与省属公立医院建立了医联体,全市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与省内外三级医院共建立松散型医联体41个、紧密型医联体2个、专科联盟30个。二是深入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改革。持续加强党对卫生健康事业的领导,全市12家公立医院全部完成党组织书记、院长分设,并将民营医院党建工作纳入管理指导范围。主动将政治监督谈话向基层延伸,实现政治监督谈话全覆盖。依托市人民医院,与安徽医科大学合作共建安徽医科大学附属亳州医院,着力提高综合医疗服务能力水平;
依托市中医院,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合作打造省级中医区域医疗中心。三是加快智慧医疗信息化建设。在全省率先出台《亳州市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实施方案》,接入医疗卫生机构1564家,日均抽取数据230万条,电子病历数据库汇集就诊数据15.92亿条,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健康档案向群众开放、开展精准扶贫和医保智能审核试点等提供数据支持。2020年共为基层提供远程影像诊断服务11.59万例,发放使用电子健康卡100.58万次,智医助理建设并列全省第一。

四、坚持绣花功夫,精准发力决胜脱贫攻坚。

围绕让贫困人口有地方看病、有医生看病、少生病,持续深入推进健康脱贫工程,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贡献了卫健力量。一是深入开展基本医疗有保障专项行动。组织近6000名基层工作人员聚焦八个方面对贫困户逐一核查,共排查问题15011条并全部整改到位;
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在岗村医养老保险工作的通知》,严格落实在岗村医养老保险待遇。2020年市卫生健康委被评为亳州市“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争当十大工程先锋”先进集体。二是积极开展慢病、大病分类救治。加大贫困户慢病证办理鉴定力度,做到有病办证、无病结论。在全省率先开展贫困人口慢性病用药“长处方”、行动不便慢病患者送药上门、严重精神障碍关锁患者解锁救治等工作,2020年共救治34种大病46903人。5年来,亳州市因病致贫返贫人员核准率、全部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四种重点慢病患者应签尽签率、大病专项救治率均为100%,均在全省排名第一。三是深入推进乡镇敬老院医养结合。出台《农村敬老院改革基本规范》,推动医疗护理与养老服务连通、特困养老与社会养老连通,提升特困老人供养标准,保障医护人员收入待遇和敬老院经费投入,实现137家公办敬老院与乡镇卫生院融合发展。目前全市集中供养五保老人6671人,其中全失能868人、半失能844人、全自理4959人,有意愿入住率和满意率均为100%,集中供养率位居皖北和皖中第一。

五、坚持强基固本,扬亳所长锻造产业优势长板。

依托道地药材主产区、饮片加工核心区和药材交易集散地的优势,加强中医药产业的战略性布局和整体性推进,不断提升中医药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全市现代中医药产业规模达1450亿元。一是规范中药材种植。建成中药材药用植物组培繁育中心、中药材初加工产业园,探索“公司+基地”“公司+合作社+农户”等模式,推动中药材种植规模化、集约化、绿色化发展。2020年,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121.3万亩、约占全省的60%,标准化种植面积38.2万亩;
现有中药材种植专业村800余个、种植大户和合作社等433家。二是做精中医药制造。以省级现代中药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为主阵地,推进医药制造集聚发展,持续做大产业集群、提高集聚度。2020年,基地产值348亿元、增长14.2%,税收7.3亿元、增长20.8%,总投资20亿元的太阳升国际医药产业园等25个亿元以上重大药业项目开工建设,竣工项目37个,新增规模以上药业企业24家。巩固提升全国最大中药饮片产业集聚区的影响力,积极发展精制饮片、配方颗粒等,现有中药饮片生产企业170家、年产能100万吨;
6家企业进入省级配方颗粒试点,已完成1602个标准制定,992个中药配方颗粒品种进入省医保目录。积极引进优势药品品种,113个品种签订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合作协议、3个品种正在办理上市许可持有人变更;
引进创新药品种3个,22个药品品种成功转入我市生产。支持饮片加工企业转型升级,现有药品生产许可企业203家,成药生产企业21家,在建、续建成药生产线企业39家,中成药、提取物、保健食品等生产企业占比50%以上。三是壮大中医药贸易。抢抓首批国家级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城市机遇,持续壮大有形市场,积极培育无形市场,加快建设国家中医药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和中医药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2020年,我市线上线下中药材交易额达1060亿元,线下市场约787.4亿元,外贸进出口实现3亿美元;
“N+50”交割仓布局已在20多个主要药材产区开展交割交易服务;
中药材大宗交易平台年成交总量30.2万批、成交总额7.3亿元。2020年药博会取得圆满成功,共签约项目95个,总签约金额达657.6亿元。

六、坚持协同联动,千方百计补齐产业发展短板。

聚焦我市中医药产业在科技创新、健康服务、文化传播等方面的短板不足,深入挖掘中医药独特的卫生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潜力,推进创新、协调、融合发展。一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加强平台建设,完成检验检测机构改革并加快市场化进程,启动建设亳州高新医药公共研发平台,新增备案省级院士工作站1家,现有涉药类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省级27家,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9个、CNAS认证检测中心2家,高新技术企业61家、院士和博士后工作站6家,离岸孵化中心4家。着力加强产学研合作,建成亳州市网上技术大市场,推介10项科研成果在“抓创新、抗疫情、促发展”科技成果展示发布暨项目转化交易会上发布。着力加强人才体系建设,与上海中医药大学合作共建的亳州学院中医药学院正式启动筹建。二是努力补齐“药强医弱”短板。强力推进中医药“三名”工程建设,组建市中医院并获“三甲”称号,4家县级公立中医院新院建成投用。目前,全市有中医或中西医结合医院16家,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工作室3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11个。加强基层中医服务能力建设,创成8个标准化中医馆,全市所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均具有中医药服务能力。疫情期间,我市坚持中西医结合救治,108名确诊病例100%应用中成药并治愈出院,人均住院10天、治疗费用6227元,大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我市中药配方颗粒被10多个国家、地区选作抗疫药物,疏风解毒胶囊被列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中医治疗推荐用药。三是推进中医药+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以创建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为引领,编制《亳州市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规划》,加快林拥城、亳药花海、汤王温泉等康养旅游项目内涵提升、业态完善,建成运营华佗百草园并成为皖北网红景区,林拥城药都林海景区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华佗故里中医药文化感悟之旅、世界药都中医药康养之旅获评2020年全国优质健康旅游产品,我市荣获中国最佳康养休闲旅游城市。成功主办2020中国国际健康旅游高峰论坛,向世界发出亳州“最强音”。

同志们,在2020年这个特殊年份里,我市卫生健康和中医药事业发展收获满满,为“十三五”顺利收官画上了圆满句号。“十三五”期间,全市上下奋发进取、积极有为,用苦干实干拼出了卫生健康和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骄人的成绩,在“健康亳州”和“世界中医药之都”建设的征程上取得了长足进步。这五年,是卫生资源加速扩充,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健全的五年。全市医疗卫生事业累计投入234.2亿元,建成各类卫生健康项目279个,引进民营医院42家,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分别增长41.8%和142.4%,医疗卫生资源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正在加速解决。这五年,是民生工程全面实施,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显著提升的五年。在全省率先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融入“两卡制”试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一批项目覆盖人群逐年扩大,蒙城县创成全国慢病防控示范县和省级卫生城市,卫生健康民生工程连续居全省第一方阵。这五年,是医疗改革持续深化,群众就医负担逐渐减轻的五年。药品、医用设备、高值医用耗材网上带量采购和药品零差率销售全面实施,医院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药品费用占比逐年下降,费用报销比例逐年增长,极大减轻了群众就医负担。这五年,是综合监管不断强化,医疗服务水平大幅提高的五年。临床路径、优质服务、卒中和胸痛等“五大中心”建设初具成效,建成市级质控中心39个,20所乡镇卫生院创成全国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12所乡镇卫生院通过省级一级甲等医院评审,7所中心卫生院创成二级综合医院,人民群众就医看病更加有保障。这五年,是中医药产业蓬勃发展,首位度支柱地位不断巩固的五年。中医药产值总规模由“十二五”末的约480亿元发展到“十三五”末的1450亿元,珍宝岛、上海宝龙、四川新绿色、金湖药业等一大批百强或知名企业落户亳州,亳州中药材商品交易中心建成投用,配方颗粒、破壁饮片、仿制药、创新药等全面突破,现代中医药产业发展集聚基地集聚度不断提升,在从数量扩张到质量提高的战略性转变上迈出了坚实一步。这五年,是中医药资源深入挖潜,健康服务更加惠民的五年。全市中医院由“十二五”末的6家增加到“十三五”末的16家,中医师由“十二五”末的810人增加到“十三五”末的2236人,市中医院建成投用、华佗国医馆建成运营;
中医药文化旅游全面发展、高开高走,连续5年举办文化旅游年活动,建成运营林拥城、亳药花海、华佗百草园、汤王温泉等精品康养景区,我市荣获“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等称号。

成绩来之不易、汗水铸就辉煌。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各部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更得益于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和从事中医药管理发展的广大干部职工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在此,我谨向支持全市卫生健康和中医药事业改革发展的各级领导、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全体卫生健康和药业发展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在构建支撑有力的公共卫生体系、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仍然任重道远;
中医药产业大而不强的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距离产业化、国际化、现代化的要求仍有不少差距。常态化疫情防控任务艰巨,国内外各类疫情风险交织并存,疫苗接种推进较慢,新冠疫情短期内仍难以完全消除;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短板较多,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床位等指标在全省相对落户,医疗资源匮乏的局面仍未有根本性改观;
基层卫生网底兜得不“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服务能力弱,“网底”作用急需加强;
综合医改任务艰巨,医改已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利益导向有待进一步强化,协同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分级诊疗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中医药产业发展结构不优,缺少跨区域、跨领域的大型龙头企业和市场占有率高的大品种、拳头产品,线上线下融合不充分,创新驱动能力不足,“小散弱”的状况仍不同程度存在;
中医事业发展滞后,华佗医学的整理开发有待加强,区域性中医医疗服务中心建设仍任重而道远。对于这些,我们要高度重视,创新工作思路、拿出务实举措,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推荐访问:中医药 事业发展 工作总结

本文来源:https://www.sizug.com/gongzuozongjie/11126.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