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万丰文档网!

(国家开放大学试题)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2-08-30 17:04:10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家开放大学试题)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国家开放大学试题)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

(国家开放大学试题)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5篇

第一篇: (国家开放大学试题)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

我们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

王晓晖

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精华版

《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给我们更多的启示是, 不仅要在组织上入党, 更要在思想上入党。

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牢固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这应当是 “总开关 ”,也应当是毕生追求。

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首先要搞清楚中国共产党为

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它是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建立的科学理论, 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没有哪一种理论能够达到这样的高度, 甚至一些不赞同的人也承认, 它是不朽的思想丰碑。马克思主义代表了最广大劳动群众的利益,它不满足于 “解释世界 ”,而是致力于 “改造世界 ”,在预测未来社会的科学性上又与中国古代大同社会理想高度契合, 这种共通之处获得了中国广泛的文化和心理认同。

作者认为,既然信仰了马克思主义,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本人十分厌恶对他的理论 “奴隶式的盲目崇拜 ”和 “简单模仿 ”。我们所要坚持

的不是一个个具体的论断,或者教条式地固守某些个别结论, 而应当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这是经过历史和实践检验的理论珍品,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最后,坚持马克思主义,就要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并没有、也不能穷尽所有真理,必须随着时代、实践、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新实践, 作者认为要特别研究好以下几个问


题:
1.如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如何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问题;

3.如何构建当代中国价值理念、塑造中国精神;

4.如何处理好当代中国与当今世界关系;

5. 如何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原文

《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强调,全党同志必须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作为毕生追求,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改造主观世界,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 ”问题。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我们事业的理论基础,也是每一个共产党人坚不可摧的精神支柱。我们强调,党员不仅要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在思想上入党, 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牢固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真正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一、我们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

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首先要搞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我们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

第一,马克思主义是迄今为止最科学、 最严密、最有生命力的理论体系。列宁指出:
“马克思学说具有无限力量,就是因为它正确。

”马克思主义是在批判地吸收前人优秀思想成果、 总结人类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创立的科学理论,是人类文明成果的集大成,它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

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在人类思想史上,就科学性和真理性而言,还没有一种思想理论能达到马克思主义的高度, 还没有一种学说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世界历史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

甚至一些并不赞同马克思主


义的人也承认,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文明史上不朽的思想丰碑。

就在本世纪来临的时候,马克思被西方思想界评为 “千年第一思想家 ”。美国知名学者海尔布隆纳在他的著作《马克思主义:赞成与反对》中明确表示,

要探索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景, 必须向马克思求教, 人类社会至今仍然生活在马克思所阐明的发展规律之中。

邓小平同志曾坚定地说:
“我坚信,

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

” 第二,马克思主义代表了最广大劳动群众的根本利益。马克思、恩格斯都出身于资产阶级家庭, 但他们反对少数人的统治,反对人剥削人的制度。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
“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

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可以说,历史上从来没有一种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 与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命运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正因为这样,马克思主义一经产生,就 “在世界的一切文明语言中都找到了拥护者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德国著名作家海因里希 ·伯尔在谈到 19 世纪以来的历史巨变时说:
“没有马克思,没有工人运动,当今世界 5/6 的人口将依然还生活在半奴隶制的阴郁状态之中。

”中国正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人民群众才真正掌握了自己的命运、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第三,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

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 它不满足于 “解释世界 ”,而致力于 “改变世界 ”。列宁曾说过,马克思 “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这个伟大的认识工具,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


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深刻揭示了事物的本质、 内在联系及发展规律,

为人类把握事物发展规律、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提供了科学指南。

毛主席形象地把它比喻为 “望远镜 ”和“显微镜 ”。正是因为有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个 “望远镜 ”和“显微镜 ”,我们才能深刻认识世界的本质、理解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才能洞察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把握历史

发展大势。马克思主义从理论走向变革现实的实践,深刻改变了世界面貌,有力地推动了世界历史进程。对于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来说,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一种理论能够比马克思主义更实用更管用。

第四,马克思主义科学预测了未来社会的理想状态,指明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从人类诞生之日起,特别是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就在苦苦探寻理想的社会状态。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旧世界的基础上,对未来社

会作了科学设想, 揭示了人类走向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这种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的社会制度,理所当然地成为人类梦寐以求的

最美好的社会理想。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之所以选择马克思主义,很

重要的一条就是他们描绘的社会理想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方向, 与中国传统文化高度契合。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儒家经典《礼记》中就有

对理想的大同社会的描述,如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等。正是因为我国大同社会的理想与马克思主义所设想的共产主义有某种意义上的共通之处, 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获得了广泛的文化和心理认同。

追求真理、坚持真理、实践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极其宝贵的品质,也是其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根本所在。

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由小到强不


断发展壮大, 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就在于我们党一开始就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真理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 作为一切思想和行动的指南。二、信仰马克思主义,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

信仰马克思主义, 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 就要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大本子很多,我们所要坚持的,不是一个个具体的论断,或者教条式地固守某些个别结论。

马克思本人十分厌恶对他的理论“奴隶式的盲目崇拜 ”和“简单模仿 ”。坚持马克思主义,首先必须分清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 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

马克思主义是宏大而完备的科学理论体系,坚持马克思主义, 最重要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这是马克

思主义的精髓和活的灵魂,是经过历史和实践检验的理论珍品,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判断、基本结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围绕回答哲学基本问题,形成了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事物矛盾运动原理、认识能动反映原理等基

本原理。历史唯物主义把辩证唯物主义运用到社会历史领域, 形成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 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围绕研究在一定生产力状况基础上的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


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对立的根源、资本主义为新的社会形态所替代的必然, 形成了劳动价值理论、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理论、剩余价值理论、资本积累理论、资本流通和

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垄断资本主义理论、未来社会经济特征和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等等,其中最核心的是劳动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

科学社会主义在深入剖析资本主义社会及其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基础上, 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必然被社会主义社会所代替的历史发展趋势, 形成了人类社会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的进化和发展是一个客观自然历史进程的理论,等等。马克思主义这些

基本原理,已经被历史和实践所证明, 依然是我们今天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判断历史发展趋势的科学指南。

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就是坚持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

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

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把全人类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最高价值追求。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就要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无产阶级、始终为绝大多数劳动人民谋利益。

是否坚持这一立场, 是检验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根本标准,是判断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的试金石。

坚持马克思主义观点,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一贯坚持的基本观点。

包括实践的观点、 辩证的观点、矛盾的观点、历史的观点、发展的观点、阶级的观点、群众的观点,等等。这些观点永远是我们认识事物、处理问题的基本遵循,永远不会过时。


坚持马克思主义方法,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等基本方法。马克思主义认为,要客观地而不是主观地、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 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 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孤立地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过程中把握事物发

展规律。认为认识和研究任何问题都不能从思想原则出发, 而应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使思想认识跟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在

实践中认识真理、发现真理,在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中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坚持马克思主义, 当然包括坚持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理论品格、最突出的理论优势就是与时俱进。

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上,中国共产党作出了杰出贡献。

95 年来,我们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 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而且是离我们最近的、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

我们讲坚持马克思主义, 理所当然包括坚持毛泽东思想,坚持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坚持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三、坚持马克思主义,就要发展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没有也无法穷尽所有真理,必须随着时代、实践、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坚持马克思主义, 就要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新实践,立足 “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和 “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以我们正在做


的事情为中心, 不断回答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写好 21 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新篇章。当前,特别要研究回答好以下几个问题:

1.如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具有管总的意义,没有这个现代化,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解决不了,其他方面的现

代化也不可能实现。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课题,既要关注治理之制,又要关注治理之道,既要解决好治理

的制度体系问题, 又要解决好治理的价值体系问题。必须紧紧围绕实现党和国家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集中研究回答好如何把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属性同吸收借鉴古今中外国家和社会治理的有益经验结合

起来,进一步完善国家治理的制度体系;

如何把坚持党的领导同全面依法治国结合起来, 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法治国家,充分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中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作用;

何把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同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结合起来, 全方位优化国家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提高国家治理效能,从而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理论支撑。

2.如何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问题。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 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伟大创新。经过 20 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从根本上解决了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效率问题。但如何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更好地发展市场经济,还有许多未知的 “必然王国 ”,


还有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尚未解决。要认真总结 20 多年来我国建立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成功经验, 立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实践,紧紧围绕政府和市场、公平和效率、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和环

境保护等重大问题,深入研究市场经济的本质和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研究如何把 “看得见的手 ”和“看不见的手 ”更好结合起来,分析比较其他国家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 从理论概括上提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理论指导。

3.如何构建当代中国价值理念、塑造中国精神。一个国家没有赖以维系

的精神纽带,没有共同坚守的价值理念, 这个国家和民族就不能立起来、强起来。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精神世界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变。一方面,人们的思想观念更加解放,创新创造活力更加旺盛,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意识成为主流;
另一方面,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也在增强,价值取向的个性化、多元化日趋明显,特别是思想道德领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

现象。如何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并赋予时代内涵,

构筑当代中国人民的价值理念和人文精神;
如何深入阐释 “三个倡导、 24 个字 ”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民族观、

国家观、文化观、道德观,增强社会凝聚力;
如何阐释中国梦的思想内

涵、实践要求、实现路径,使中国梦融入每一个中国人心灵深处,成为

实现 “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这些都是发展 21 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必须回答好的重大课题,也是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任务。

4.如何处理好当代中国与当今世界关系。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 随着我国从世界舞台的边缘走近世界舞台的中

央,我们所面临的国际环境和需要处理的国际关系的复杂性, 远非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能想象。如何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既坚持和平发

展道路又妥善化解来自外部的各种风险和挑战, 营造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维护和延长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既坚持立足国内、自力更

生又不断扩大对外开放、 充分借助外力, 利用国际上一切可利用的资源

发展自己;
既坚持社会主义的制度和意识形态又不以制度和意识形态画

线,积极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关系,构筑广泛的利益共同体,等等,都需

要有科学的理论作支撑。

必须以更加宽广的世界眼光, 洞察当今世界发

展大势的 “变”和“不变 ”,正确把握我国所处的国际方位,科学分析当代

大国博弈的特点和走势, 深入研究当今世界与当代中国的互动联系,密

切跟踪国际政治经济发展新特点、 国际格局演变新趋势, 作出理论思考、

提出新的战略判断, 推动我国对外工作理论和实践创新,丰富和发展具

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点的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

5.如何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我们党

是一个拥有 8800 多万党员的大党,是一个成立 95 年、执政近 70 年的

老党,如何把这么一个大党老党建设好、管理好,是需要我们不断作出

回答的历史性课题。特别是党执政的国际环境、经济基础、社会条件、

文化条件、信息条件等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党面临的 “四大考


验”“四种危险 ”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加强党的建设的任务比以往

任何时候都要繁重而艰巨。必须按照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紧紧围绕思想

建党和制度治党两大重点,围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提高拒

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两大历史课题, 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

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 从党执政的历史方位和国际方位

的深刻变化上,从伟大事业和伟大工程互动联系上,从总结国内外政党

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上, 探索新形势下执政党建设规律,丰富马克思主

义的建党理论,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

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提供科学指南。

第二篇: (国家开放大学试题)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

为什么要读马克思主义经典

李成旺

《 人民日报 》( 2012年06月12日 20 版)  由清华大学艾四林教授担任总主编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丛书”第1辑(共10本),由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于近期出版以来,获得了学界的普遍赞誉并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作为该套丛书之《〈德意志意识形态〉导读》的作者,我在备受鼓舞的同时,不禁激起了对如何认识经典,特别是如何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等问题的进一步思考。

  经典是指在人类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沉淀下来的、在关乎人类发展的关键问题上作出重大思想原创,并始终能够经受时间的考验,而被人们公认的、具有典范性和权威性的思想文本。养成对经典内在意义的认识自觉,葆有对经典的敬畏与对传统的尊重,保持对历史清晰的记忆,进而在此基础上创造新的经典,为文明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和活力,无疑是人类的历史使命。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古语云:“开卷有益”,但纵观人类漫长的思想历程,经过古今中外文明积淀的经典著作可谓汗牛充栋,而一个人的生命有限,这就不能不涉及阅读的选择问题。笔者认为,对党政干部和青年学生而言,在尽可能了解人类思想史上其它重要原典的基础上,多读一些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不失为一种时代责任感的体现,这主要是由马克思主义经典本身的思想力量及其历史地位所决定的。

  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创立之后对人类历史进程产生的深刻影响,是其他思想流派和经典无可比拟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之所以具有如此巨大的思想力量的深层根源,在于马克思和恩格斯能够站在当时西方两大文明的制高点,并对其进行继承和超越。这一点从马克思对人的自由与解放这一人类重大课题的探讨中,可以鲜明地体现出来。

  正如康德所言,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就是从单纯的动物的野蛮状态过渡到人道状态,从本能的摇篮过渡到自由状态的历史,因而对自由及其实现路径的追寻和探讨,便成为诸多思想流派的共同主题,马克思恩格斯更是把人的自由与解放作为一生的理论和实践主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对西方两大文明的继承与超越中,特别是在部分吸收基督教的价值诉求,以及德国古典哲学理性传统的基础上,指出人的不自由的根源不是“神”的不宽容或理性的不自觉,而是根植于现实的社会实践。由此,马克思深入到资本主义物质生产过程中,剖析出剩余价值这一导致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不自由的深层根源。进而指出只有通过实现现实社会关系的合理化,才能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彰显出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探究的巨大的思想原创力量,真正实现了对人的关切,引领了人类前行的方向,因而在某些方面代表了人类文明的制高点。

  正因为马克思主义经典蕴含着如此巨大的思想力量,因此无论从对人类文明发展走向的正确把握,还是从对自身信仰的养成,乃至获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和能力等角度而言,马克思主义经典都无疑为我们提供了颇为重要的思想资源。

  应该承认,马克思主义经典并不好读,从中真正把握其本真精神和活的灵魂则更不容易;
而直接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原始文本,确实是最好的学习途径。但是,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献可谓卷帙浩繁,让作为非专业学者的党政干部和青年学生去读这么多的原著,显然既不合适,也不可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丛书”第1辑,正是着重选取马克思主义浩瀚经典中的精华,从而大大加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针对性,更好地满足读者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层需求。丛书在写作上,努力做到学术性、通俗性和可读性的有机结合,相信这份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撰写体例和风格的积极探索,将更好地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需要。

第三篇: (国家开放大学试题)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是发展着的真理。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只有与中国的实践相结合,才能既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又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当今的中国需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巩固发展自身,当今的马克思主义也许要中国现代化的实践中发展完善自身。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他贯穿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贯穿于这一理论的各个方面,是这一理论的思想基础。只有掌握这个理论的思想精髓,才能深刻理解整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只有坚持这个精髓,才能在实践中正确地不断的丰富和发展这一理论。

(一)解放思想,事实就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

邓小平正是依据实事求是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正确地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地分析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从而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

我们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由毛泽东确立的。他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开创了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中国自己的革命路线,在全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但是毛泽东在晚年背离了自己倡导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中国社会主义遭受了“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两次严重的挫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正是在总结历史的过程中形成的。“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刚刚开始的拨乱反正,遇到了“两个凡是"的严重障碍。为了冲破禁锢,打开局面,邓小平以马克思主义者的非凡胆略和科学态度,旗帜鲜明的提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领导和支持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着手解决党的思想路线问题。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批评了两个凡是的方针,提出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的口号,提倡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而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广大干部和群众从过去一个时期盛行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精神枷锁中解脱出来,党内外思想活跃,出现了努力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生动形象。针对长期教条主义和当时两个凡是造成的危害,邓小平特别强调解放思想的重要性。同时,他还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
而只有实事求是,才能真正的解放思想。

可以说,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现在,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所取得的理论和实践的重大成果。都离不开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思想路线的坚持。离开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不可能有改革开放的新局面的出现,也就不可能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的根本立场和方法,它贯穿于整个理论体系之中,是这一理论活的灵魂。

从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和阶段来看,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人口众多的国家,究竟应该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新课题。照搬书本不行,照搬外国模式也不行,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开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同样,也只有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导下,才能纠正超越革命发展阶段的“左”的思想,从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实际状况出发,做出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接段的科学论断。党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性质 、主要矛盾、奋斗目标、指导方针和基本路线的正确认识,无一不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结果。

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发展动力来看,没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我们绝不可能冲破传统体制和陈旧关念的束缚,不可能提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不会认识到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要通过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教育体制的改革,完成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使命;
也不会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改革目标。

从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和战略步骤来看,关于和平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步骤等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都离不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祖国统一问题上的“一国两制”构想,也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结出的丰硕果实。正如邓小平所说:“如果‘一国两制’的构想是一个对国际上有意义的想法的话,那要归功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用毛泽东主席的话来讲就是实事求是。”

由此可见,正是由于坚持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我们才逐渐形成和构筑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整套科学体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这个理论的强大生命力所在。

(三)邓小平理论是发展的理论,我们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就必须清楚的认识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永远的思想路线,这是我们党永保蓬勃生机的法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给我们提供的一个重要方法论原则,就是尊重实践,不唯书,不唯上,要唯实。在当今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能正确认识世界发展的大势;
才能借鉴北国现代化建设的经验,使之服务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才能把中央的决策同本地区本部门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起来,从实际出发,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完成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使命,建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群众化。就是使马克思主义为广大群众所掌握,成为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 改造世界的伟大武器。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上是指导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实现彻底 解放的哲学。马克思指出:“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 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15页)。毛泽 东历来十分重视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武装广大干部和群众,他还发出了“让哲学从哲学家 的课堂上和书本里解放出来,变为群众手里的尖锐武器”(《毛泽东文集》第8卷,第32 3页)的伟大号召。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广大劳动群众争取彻底解放的思想武器,然而要使 这一哲学真正为广大群众所掌握,变为他们手中的思想武器,却并非易事。这是由于: 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乃是揭示、和人类思维的最一般的,要 把这一哲学运用于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斗争实践,还需要花大气力去具体地 事物的特殊矛盾,解决具体矛盾的具体办法;
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其他任何 哲学一样,是高度抽象的,要使广大人民群众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斗争武器, 还需要解决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的通俗化和群众化。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化和群众化的大师。他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不但身体力行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 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而且还大力培育了我们党的理论联系实 际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他最善于运用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中的优秀成果去表述马克思主义 哲学的某些一般原理和,用生动朴实的语言去通俗地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刻道 理,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浓郁的中国的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成为广大人民群众 喜闻乐见的东西;
他大力倡导和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宣传和,强调用马克思主义 哲学武装广大干部和群众的头脑,指导实际工作,从而大大加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客 观世界的改造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群众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要和 重要表现形式。尽管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群众化的过程中有过曲折,而我国广大群众在实 践中学哲学、用哲学的成绩和方向,是应该充分肯定的。


  其五,实践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 际紧密地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变成现实。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就是 “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它”,其最终目的是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变为现实。马克 思曾经指出,以往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61页)。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放之四海而皆准 的普遍真理,是世界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彻底解放的锐利思想武器。毛泽东指出: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 《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2卷,第534页)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用马 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变为现实, 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根本要求和最高表现形式。


  开展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表现形式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认 真研究这一问题,有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进一步深化,有助于推动关 于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贡献问题的研究。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几点启示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既是一个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 本原理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 的实践中检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是 曲折的,历史经验是十分丰富的,它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1.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路线和思想路线,正确认识和处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 主义的关系,使主观的工作指导同客观的实际情况相符合。主客观的关系问题,是实际 工作中的根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这一哲学根本问题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坚持 实事求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是我们党我国革命 、建设和改革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历史经验表明,党的正确的思想路线是我 们党在领导人民群众进行艰苦的斗争实践中逐步形成和确立的,而党的正确路线的解决 也并不是一劳永逸的。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特别是马 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是不行的,离开马克思主义指导,就会失去方向,就会走到邪路上 去;
而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却脱离中国的具体实际,把马克思主义的某些原则教条化和 凝固化,也是不行的,是断然不能成功的。在前进,历史在发展,情况在变化,因 此,马克思主义亦应随之发展变化。这里,就有一个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问题。 我们党是一个富于理论创新的党,党的几代领导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始终给予高 度重视。1960年初,毛泽东在读苏联《学教科书》时指出,任何国家的共产党 人,任何国家的无产阶级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 家,来为当前的政治服务。任何国家、任何时候,单靠老东西是不行的。他还说,我们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末期和抗战初期写了《实践论》和《矛盾论》,这些都是适合于 当时需要不能不写的。现在我们已进入社会主义时代,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如果不 适应新的需要,写出新的著作,形成新的理论,也是不行的。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正是适合现时代的需要而产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 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科学理论作指导,中 国的社会主义化建设事业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2.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文化多样性和指导思想一元化的关系,以及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 文化的批判与继承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也是一个文化的交流、碰撞 、融合和发展的过程,它深藏于文化形态和观念之中。所谓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就 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而这个“实际”也包括文化 、特别是中国传统哲学和传统文化在内。毛泽东在谈到理论与实际的关系时曾经指出, 所谓“实际与理论并重,文化工具就是‘实际’的一部分”(《毛泽东书信选集》,人 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52页)。邓小平在谈到毛泽东的“最伟大的功绩”在于“把马列 主义的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45页)时,也把哲 学看作中国革命实际的一部分或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国的这一实际相结合,就 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内容上和形式上都要发生变化,它的内容被大大地充实和丰富了, 在表现形式上也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特性、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是以中国的既有文化为土壤和条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伟大成果,它 同各国文化的发展是相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根开花,被中国 人民广泛接受并成为指导思想,这除了中国革命斗争实践的需要之外,还同中国具有悠 久的和深厚的优良文化传统和哲学传统是直接相关的。毛泽东之所以能够对马克思主义 哲学中国化作出伟大贡献,形成了毛泽东哲学思想这一创造性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 学,是同毛泽东具有中国文化和中国传统哲学的深厚素质和深邃底蕴分不开的。毛泽东 的一生从没有中断过对祖国哲学遗产的、研究、清理和总结,可以说,他与祖国的 传统文化和传统哲学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不仅善于把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哲学同马克思 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结合起来,并运用于对中国革命事业的指导;
而且毛泽东的整个人格 特征,也即在他身上所表出来的那种坚毅顽强的性格,那种深邃开拓的思维方式,那种 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那种生动风趣的语言风格,都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反映出中国传统 文化和传统哲学对他的深刻。这里,需要指出,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不但不 能离开中国既有的文化土壤和条件,而且也离不开世界文明发展的环境和营养。为了推 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伟大事业,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都必须采取批判继承 的态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以推进我国民族的、科学的和大众的文化的发展。


  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还必须正确认识与处理文化多样性和指导思想一元化 的关系。文化多样性是一种现实存在,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显著特征。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经济成分、社会组织形式、生活方式的多样性,决定了意识形态和文化观念的 多样性状况。经济全球化和扩大对外开放,必然推动文化多样性的发展。这是一个不以 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历史过程。文化多样性对拓展人们的视界,丰富社会生活,增强 人的主体性,无疑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但同时也冲击着主流文化的发展,挑战着社会 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制约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在社会主义条件 下,在多样文化的环境中,思想文化领域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重要矛盾,就是指导思想一 元化与思想文化多样性的矛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这“一与多”的矛盾,把坚持马 克思主义的指导性或主导性同坚持思想文化的多样性统一起来。要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 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反对任何淡化或取消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论调;
 要批判继承中外文化中的优秀内容,并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和表现形式;
要坚 持先进性与广泛性的统一,引导人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要在广大干部和群众中大力倡导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 灿烂文化和优秀哲学传统的国家,在几千年历史的演进中,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传统哲学 显示了它的巨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富于哲学思维的党,在几十年的 奋斗历程中,我们党不但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党的全部工作,推进马克思主 义哲学中国化的伟大事业,而且在这一过程中还使学哲学、用哲学形成为党的优良传统 和独特的风格与特质。这是我们党的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 学中国化进入新的历史阶段。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 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要加强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中的哲学思想的研究和宣传。要在广大干部和群众中大力倡导学习马克思主义 哲学。灿烂的哲学之花必然结出丰硕的物质之果。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推进马 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我们哲学工作者的历史责任。

第四篇: (国家开放大学试题)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颜晓峰 

内容提要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放射出灿烂光芒、结出丰硕果实,生动诠释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中国共产党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党,经受住了长期执政的考验,这本身就是对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生动诠释。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必将指引我们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习近平同志指出:“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的命运早已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检验,它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贯彻,它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彰显!”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放射出灿烂光芒、结出丰硕果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不断将马克思主义推向新的历史高度,生动诠释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指引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新中国成立后,在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性的重大检验,也是对我们党创造性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能力水平的历史检验。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我们党顺应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适应中国国情,顺利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使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积贫积弱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创造了人间奇迹。马克思主义把创造高于资本主义的劳动生产率、消除剥削和两极分化作为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进行改革开放,推动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封闭半封闭向全方位开放转变,是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体现。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这个伟大觉醒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按照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办事,既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必须顶住各种压力、排除各种干扰,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地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在改革开放中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使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个伟大飞跃,是马克思主义实践性品格的新激发,是中国人民摆脱贫困、追求富裕,依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国的必然产物。在此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不断回应重大时代课题,保持强大生命力。邓小平理论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开创了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科学发展观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指引中华民族实现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习近平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成功走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康庄大道,中国共产党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奉者、坚定实践者,正在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而执着努力!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创新发展的伟大实践。

新时代催生新思想,新思想引领新时代。当前,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处于新的历史方位,我们党正在经受革命性锻造。新时代新使命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回答和解决新时代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进行艰辛理论探索,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以“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为核心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作贡献。这一思想精髓集中反映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民立场、民族抱负、世界责任。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党和国家事业发生深层次、根本性历史变革,取得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个伟大飞跃证明,科学社会主义依然保持内在动力和生机活力,马克思主义仍然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创造力。

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执政70年来,中国共产党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党,成为长期执政的党。虽然党的建设依然任重而道远,但我们党经受住了长期执政的考验,这本身就是对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生动诠释。在新时代,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到底,我们党必须勇于进行自我革命,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从而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习近平同志指出:“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人民进行伟大的社会革命,也能够进行伟大的自我革命。”新中国成立70年,绘就了一幅伟大社会革命与党的自我革命相辅相成、协同推进的壮丽画卷。70年沧桑巨变,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根本原因就在于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党的坚强领导是这场伟大社会革命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

指引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习近平同志指出:“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是完全正确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完全正确的!”中国共产党近100年的奋斗历史,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改变中国命运的艰辛历程;
新中国70年的沧桑巨变,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建设社会主义取得的巨大成就;
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飞跃,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跨越;
党的十八大以来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迈向民族复兴的崭新篇章。当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带领中国人民朝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光明前景坚定前行,奋力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

党的十九大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这是一个更加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牢牢把握正确航向的新征程,是一个更加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回答和解决前进道路上各种重大问题的新征程,是一个更加需要在新的伟大实践中创新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新征程。把我国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创举,是中国共产党谱写科学社会主义新篇章的伟大实践。当中国通过走社会主义道路成功实现现代化的强国时,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将更加充分地展现其历史意义,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为什么“行”将更加有说服力地显示其实践威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变为现实,将是中国人民在科学理论指引下创造自己历史的伟大奇迹,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时代续写的壮丽史诗,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际相结合的恢弘乐章。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创新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将在新的伟大实践中创新发展,更加彰显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道义力量,指引我们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作者为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来源:《 人民日报 》( 2019年05月09日 09 版)

第五篇: (国家开放大学试题)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张云飞[1];

【期刊名称】《先锋》 【年(卷,期】2019(000005
【摘要】马克思主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科学真理,既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使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新中国70年辉煌的历史充分证明:马克思主义可""行"".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我们才能真正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从胜利走向胜利。

【总页数】3页(P.11-13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党的思想路线;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习近平总书记 【作者】张云飞[1];
【作者单位】[1]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正文语种】英文 【中图分类】D61 【相关文献】
1.马克思主义经典问题的再沉思——评陈先达教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思辨" [J], 余乃忠
2.论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贡献——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与继承者 [J], 南秉剑 3.如何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是一篇在新时代继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的马克思主义光辉文献 [J], 虞当轲[1]

推荐访问:

本文来源:https://www.sizug.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21.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