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万丰文档网!

专题党课:把忠诚镌刻在岗位上【优秀范文】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2-09-05 20:55:08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专题党课:把忠诚镌刻在岗位上【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专题党课:把忠诚镌刻在岗位上【优秀范文】

专题党课:把忠诚镌刻在岗位上3篇

【篇1】专题党课:把忠诚镌刻在岗位上

镌刻在作业本上的约定
作者:江志强
来源:《甘肃教育》2017年第11期

        小学三年级时,教语文的林老师成了我们的班主任

        林老师批作业有个习惯:时常在作业后面写下一长串评语,以此鼓励我们努力向上。有一回,我的作业字迹潦草,林老师这样批注:此次作业写得很认真!但,与上回相比,稍微下降了那么“一点点儿”,努力哟!

        对于林老师这份不温不火的批评,我满心温暖,发誓不再犯类似的错误。谁知,父亲看后,眉头一皱,大笔一挥,竟在老师的批语后面续写了一句评语:稍微下降了那么“一点点儿”,意味着退后了十万八千里,小问题暴露出大毛病,若不尽快改正,后果堪忧!

        次日,林老师将作业本发下来,我迫不及待地翻阅,只见林老师在父亲的评语后面回复:有一种“后退”是为了更好的前进。贵公子表面后退,实则进步,假以时日,必将取得优异成绩,且拭目以待。

        面对林老师的批语,我兴奋得一蹦三尺高。我觉得,林老师给了我莫大的信心和勇气,她在用另一种方式鼓励我。

        然而,父亲并不服气,继续在我的作业本上与林老师展开论战,他如此写道:愚以为,为人师者,应严字当头,直陈缺陷,该批则批,绝不姑息迁就平日之小错,方能获取学业之大成。如若不然,将误人子弟也。

        看着父亲的“神回复”,我吓了一跳。当时虽年幼,却也知道父亲这段话并不是什么“好词好句”,而是暗含讥讽。这样的批语,怎么能让老师看呢?

        犹豫良久,我还是鼓起勇气把作业本交给了林老师。林老师居然并不恼,而是笑呵呵地继续回复……

        就这样,父亲和林老师以我的作业本为阵地,展开了一轮接一轮的辩论,竟然持续了一个多月。在那段日子里,我一有时间便翻阅那个作业本,吟诵着父亲和林老师的篇篇辩词。时日一久,竟有了不一样的收获,在学习态度、方法以及为人处事方面,有了很大改观。

        多年以后,我已记不清那场辩论的最终结果,那个充满父亲和林老师教育思想和观点的作业本,亦在走南闯北的奔波中散佚。然而,自那场长久的辩论结束之后,父亲对我的态度发生了很大转变,有了错误不再狂风暴雨式的批评,而是宽严相济,循循善诱。可以据此推测,父亲败给了林老师。但,父亲一直不承认他的“失败”。

【篇2】专题党课:把忠诚镌刻在岗位上

镌刻在什么的约定

时间:2019-09-05 10:41:42 | 作者:学霸

【镌刻在千纸鹤上的约定】

徐媛媛

那一天,我放飞了最后一只千纸鹤,放飞了对那段夏令营生活的美好回忆。

夏令营的最后一夜,好黑,好静。我趴在床上,画着画不完的画,大家都如我一样难以入睡。借着透过窗帘的微弱月光,我仔细地看着她们一张张好看的脸,我多么希望记住她们。

光线很暗,看不清。冒着被指导员发现的危险,我开了夜灯,并把灯调到最暗,只为记住她们的模样。

她们看我开了夜灯,便活跃起来:“我们折千纸鹤吧!千纸鹤代表了我们相互的祝福。”“传千纸鹤!”“在上面写上自己与这个宿舍每一个人的约定。”“千纸鹤不能落地,就按……这样传。”我们讨论得热火朝天,兴奋极了。我们每个人折六只千只鹤,代表着我们六个人,自己的那一只写上对其他五个人的约定。不一会儿,千纸鹤大军便准备好了。

“三,二,一,开始!”我尖着嗓子小声地叫道,千纸鹤“活”了过来,雪白的千纸鹤在昏暗的房间内格外醒目,像会移动的星星。我们传呀传,不知道过了多久,我们累了,才停下。这时,有人说:“明天谁都不许哭!哭了就放飞她的千纸鹤!”大家同意了,谁都以为自己不会哭。

躺在床上,我猜想着离别的场景。

第二天,终究还是逃不过告别的时刻。我们来到会议室,进行结营仪式。

我端正地坐在椅子上,听着营长的话,回想着这五天的事,是的,这五天,我们成为了最好的朋友,我们无法面对这场说来就来的离别。

我们都哭了。结营仪式结束了,我们把手中的千纸鹤也一只一只地放飞了。

最后,每个人手里还有一只千纸鹤,上面竟然都是自己的名字——我们都最先把对好友的祝福放飞了。我们忍住眼泪,心一横,不约而同地把手里的最后一只千纸鹤往前一推,六只千纸鹤同时飞了起来……

【镌刻在榕树下的约定】

雷志得

毛笔浸入墨中,带起一丝波澜,在砚台边轻刮,饱胀的笔头又瘦下来。略作沉吟后,便如盘龙出洞般,在纸上掀起惊涛骇浪,一气呵成。刹那间又波澜不惊,回归平静。抬起头看向你,两人相视而笑。笑意盈盈间,不觉想起那棵镌刻着我们约定的榕树。

你大概是我短短十余年人生中最重要的好友了。那如同融化的巧克力般浓浓的友情,无疑是我俩人生画板中最为靓丽的一道色彩。而榕树下那个关于书法的约定,又为这色彩平添几分光鲜。

那一天,你拿着你写下的第一个书法作品来到榕树下找我,得意的展示给我看:“怎么样?我觉得可不错呢!我们一起学习书法,怎么样?”你书写的,实际上只是一个歪歪扭扭的成语,它的无边魅力却击中了我。不约而同地,我们一起走上了书法艺术的漫漫长路。这条路长得无法看见尽头,又常有崎岖坎坷,不过两股力量一直鞭策着我们不屈地前进。一股是热爱,另一股是两人真挚的友谊。

忘不了每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
忘不了每天课余在榕树下的嬉戏打闹,笑容与稚嫩书写了我们的童年;
忘不了每次到榕树下的玩耍,你总会带着墨味十足的宣纸,给我看如春初嫩芽般的笔画;
忘不了我们暗自发力想超过对方,那榕树见证了我们挥洒汗水的青春。

终于,那榕树已是枝繁叶茂,两个少年也日渐成熟。那是一个明媚的早晨,如同你把第一幅作品给我的那天一样灿烂。在榕树下,你笑着对我说:“我多么怀念当初的日子啊,那时我们是多么快乐。”你突然又想起了什么似的,接着说:“不如这样我们立下一个约定,两年内我们都要练到五级,到那时,我们一起完成一幅作品吧!”“太好了!”这个约定让我兴奋不已。

两年的时光飞逝,我又和你站在榕树下,摆开笔墨纸砚。无需多言,是时候完成曾经的约定了——

“十年之交,仍是少年。”

放下笔,相视而笑。我们的约定镌刻在这棵榕树下,而这约定承载的,是我们的友谊、青春和梦想。

【镌刻在那支笔上的约定】

文粲然

那支笔,见证了我们两个人从相识到成为最好闺蜜的过程,见证了我们两个人的成长,也镌刻着我们两个人真挚的友情。

那是我们年级第一次春游,大家都开开心心,其乐融融。回来的路上,带队的老师让我们填一张表格单。大家都向老师说自己没带笔,老师就大吼了一声:“向别人借!”我胆子小,不敢向别人借笔。这时,在我后面那位瘦瘦矮矮的同学见我一直没有动静,就轻声问我:“你没带笔吗?”我有些紧张地点了点头。她递过来一支很漂亮的笔,说:“给你!”我一下子轻松了起来,向她说了声:“谢谢。”

那是一支多么漂亮的笔啊!笔中有金粉,上面吊着着一个粉色埃菲尔铁塔的挂坠,笔面上有个穿着短裙的小女孩,坐在粉色的长条椅上,手里拿着一束花,上面写着“ILoveYou”几个英文单词,最上端绣了一些花,看上去舒服些。笔芯细细的,上面的金粉放着光,是我喜欢的风格。

填表的时候,我小心翼翼的,每个字都写得十分轻,生怕将它弄坏了。

填好表交给老师,我走到她前面,微笑着将笔递给她。她摆了摆手说:“我妈买了两支这种笔给我做生日礼物,这支就送给你啦,我还有一支呢。大家都嫌弃我又瘦又矮,但我想跟你做朋友,可以吗?”我向她认真地点了点头,她高兴得一下子从座位上跳了起来,“这支笔就当是我们的约定,我们要永远当闺蜜,永远做最好的朋友,永远不分离。”

一晃,我们做闺蜜已有五年了。其间,我与好闺蜜经常拿出各自珍藏的笔,两支笔依旧闪闪发光。每每此时,我们总会相视一笑,四只眼睛里也会同时闪过一道光芒。那是我们的纯洁无瑕的友谊之光,镌刻在那支笔上,也镌刻在彼此心里。

【篇3】专题党课:把忠诚镌刻在岗位上

镌刻在生命中的母爱
作者:王建成
来源:《青春期健康·家庭版》2018年第04期

        每个人都有母亲,每个人都享受母爱。母爱的阳光雨露滋润着每一个人,从幼年到成年,甚至一生,尤其是我。

        当今天,我已步入生命的老年;
当今天,母亲已远离我而去,我更有如此深切地感受。

        母亲是个普通的女性,她1937年出生在江苏苏北,就是今天的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复兴镇田桥村。兄弟姐妹8人,她排行第八,人称“八子”。母亲童年苦难,1岁没有父亲,8岁没有母亲。解放前苏北是个出了名的穷地方,可想而知,在那个困苦的年代,没有父母亲的孩子生活是多么艰辛。

        母亲靠大不了她几岁的哥哥姐姐拉扯养大,常年靠拣人家地里剩下的豆子、高梁须子、菜叶子和捋榆树叶过日子,不要说逢年过节,就是平时连吃顿饱饭都不能够。穿得是哥哥姐姐一个个退下来的破旧衣服。小时候,好心的邻居生怕她养不大,多次建议将她送人抚养,可相依为命的哥哥姐姐死活都不肯,直到解放后日子才好一些。就在母亲16岁那年,在福建工作的四姨怕她在家受苦,把她接到福建厦门,在这里认识了当兵同是江苏淮安老乡的我父亲,1957年随父亲转业到闽北光泽县安家,生下了我姐弟三人。

        也许是幼年人生的苦难,也许是坎坷生活的艰辛,养成了母亲一贯善良、朴实、富有同情心的秉性。让她对人生,对世间的一切人和一切事都充满了爱。记得我懂事起,就常听她讲要做好事做好人,好心有好报的故事。那时母亲用这最初最朴素的语言向我们灌输人生最本质的道理,对儿时的我们影响很大,让我们至今都记忆犹新。

        我的母亲和千千万万的母亲一样,一生都为着自己的儿女,把满腔的情爱都给了孩子。

        记得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的三年困难时期,我一家吃饭是在公家食堂。当时粮食定量,大人一餐3两,小孩2两,凭饭票去取。可每次吃饭时才三岁的我总是抢过母亲3两竹罐饭来吃,母亲看了只是微微一笑,拿过我的2两竹罐饭接着吃。幼年的我全没想到大人要承担那么多的事,吃那么一点饭怎么够,只顾自己多吃。而母亲也从不多说什么,后来每次吃饭她都是习惯地把3两的饭罐推到我面前。那时她饿了就自己煮些青菜叶子或去买些糠饼来充饥,她的胃病就是那时留下的。多少年后生活好了,母亲提起这段往事,没有讲到自己怎么挨饿,只是叹气地说:“那时的孩子们真是苦啊,连饭都不能吃一顿饱的!”

推荐访问:党课 镌刻 忠诚 专题党课:把忠诚镌刻在岗位上 专题党课:把忠诚镌刻在岗位上 专题党课把忠诚镌刻在岗位上

本文来源:https://www.sizug.com/dangkexiazai/2994.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