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万丰文档网!

优秀网评文章例文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2-09-26 14:45:11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优秀网评文章例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优秀网评文章例文

优秀网评文章例文4篇

第1篇: 优秀网评文章例文

时评网评网宣优秀范例文章精选两篇

(经供参考)

文章一:

打击网络谣言必须秉持“零容忍”原则

  为了建设良好的网络生态,广东省清远市网信办联合公安等部门,重拳打击网络谣言。造谣者通常出于“吸引眼球”和“恶作剧”的心态,对于将会造成的不良社会影响认识不足,最后都受到了相应的处罚。据统计,1月到6月共查处案件15起,对其中情节较为严重的5人作出了行政处罚,其中4人被行政拘留。(8月23日 法治网)

  网络谣言是信息资源不对等、话语权严重失衡的产物,伴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应运而生。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我国互联网普及的时间较短,行业发展势头迅猛,但又缺少强有力的法律监管和制度支撑,使得互联网管理乱象横生。可以说,网民大多数都是普通群众,来自五湖四海,文化素质各有高地,想法和观点必定是“千奇百怪”的。因此,面对真假难辨的网络谣言,就不能要求他们对所有问题都看得那么准、说得那么对,要多一些包容和耐心。

  习总书记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就指出,网络和信息安全牵涉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是我们面临的新的综合性挑战。网监部门作为国家网络的管理协调机制、官方与民间的互动平台,除了保护网民的个人信息安全、引导民意动向外,更重要的是要有力地建设网络良好的生态环境。在遵循“依法治网”原则上,面对那些违背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要及时发现及时报告,这些已经并非是单独应对能够处理的问题,就必须交由公安机关参与处置。

  当监管部门发现了针对本地区的负面舆情,可能存在造谣、诽谤、侮辱的情况,这个时候就需要使用法律的武器,而不是被动解释。线上线下要互相配合,在辟谣和解释的同时,要依靠法律的约束力保护自身的权益。当然,如果是出自于善意的批评,更多时候我们要将之作为一种对自我监督的存在,要怀着感恩的心看待这些批评的声音,不可一竿子打死认为批评就是不好的,就是要严阵以待的。要懂得吸纳好的建议,改善自身,促进工作进步。

推进网络生态建设工作,思维必须清晰,对于网络谣言,必须秉持“零容忍”原则,予以坚决打击。当然,对于网民的建设性意见要及时吸纳,对错误看法要及时引导和纠正,让互联网成为了解群众、贴近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新途径,成为发扬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的新渠道。作者口2733740549长期兼职代写党建类时评

文章二:

党员干部要绷紧廉政弦,别被“客气”拉下马

  “130.3万元人民币、0.5万欧元、3.5万美元、50万元港币、价值30.65万元黄金制品、6.5万元购物卡、1万元消费卡、价值5.25万元高尔夫球杆一套以及4件黄花梨木制品……”这是海南省副厅级干部杜伟的“受贿清单”。近日,海南省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一审以受贿罪判处杜伟有期徒刑6年6个月,并处罚金60万元。(8月20日 法制日报)

  中国是礼仪之邦,“客气”也是人与人之间最简单的语言交流,他说“谢谢”,你就会不自觉的礼貌回复“不客气”,目的是让彼此有一种心理上的平衡感,使对方产生某种印象。然而,海南省副厅级干部杜伟却将“客气”当成了客套,挂在嘴边,面对老板们趋之若鹜的“上供”,他“客气了一番就收下了”,先后收受、索取18人所送的钱物,最终也被自己的“客气”牢牢钉在了腐败的耻辱柱上。其实,贪官们在第一次受贿时也曾都胆战心惊,但最终还是在“客气”声中被源源不断的糖衣炮弹打晕,一步步陷入腐败的泥潭,无法自拔。比如,原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州委副书记、代州长的杨红卫受贿数额少则三五千,多则数十万,“你太客气了”成为日后他受贿时的“口头禅”;
原山东农业大学党委书记苗仲华第一次受贿时“极力推辞”,但在对方的一再坚持下,还是收下了,从此以后,陆陆续续地收受了他人数额不等的钱和物,每每都是“客气一番就收下了”。

  纵观种种因“客气”落马的腐败案例,与其说是出于礼貌,还不如说是虚伪做作、情不自禁。城池失守,不是因为敌军太强,而是堡垒从内部被攻破。“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共产党人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要自觉唤醒党章党规意识,拧紧总开关,严以用权,严守红线,面对诱惑,学会拒绝,从小事小节上加强自身修养,从一点一滴中自我完善,谨言慎行,防微杜渐,绷紧廉政这根弦,千万别“自己扳倒了自己”,被“客气”拉下马。对发现的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的案件线索,要及时核查、严肃惩处,绝不手软。同时,对行贿者也绝对不能轻易放过,要一碗水端平,加大打击力度,建立失信惩戒机制,提高其违法成本,引导企业守法经营。管长远的还是要靠制度。要细化政商交往细则,立明规矩,破潜规则,健全完善“权力清单”与“负面清单”,让领导干部明白哪些能为、哪些不能为。进一步强化领导干部日常监管,厘清权力边界,念好约束权力的“紧箍咒”,用制度管权、管钱,把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等公共资源交易,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彻底铲除腐败土壤,净化畸形的官商生态。人生没有彩排,贪欲需要付出自由乃至生命的代价。“客气”官员们要好自为之。

第2篇: 优秀网评文章例文

网评原创网评文章(8篇)

1.不能拿“种种原因”当借口

如今,“由于种种原因,某些部门的工作进度有些慢”、“由于种种原因,某项措施的落实力度不太够”、“由于种种原因,某些干部的工作劲头不太足”……“种种原因”几乎成了少数干部的口头禅,却倒不出个所以然,在会议讲话中、每一次工作检查中并不鲜见。同时,这似又不似推卸责任的“推脱词”,听起来让人费解也懵懂,有时候碍于某些原因就草草了结,这是何的大会与检查啊?如此,“种种原因”逐渐成为了他们的“万磨油”帮他们磨掉缺点、磨掉不足,最后自成方圆。

拿“种种原因”当万磨油的现象,虽为数不多,却影响不小,伤害颇深。一伤工作原则,出了问题都拿“种种原因”当托辞而不点名、不批评、不问责,原则便成了圆滑,揭短便成了护短。二伤群众利益,“种种原因”实质是对认识问题的不深刻、不重视、“冷”处理,如此一来,解决难点问题、保障群众利益的“维权会”便成了走形式、做样子的“过家家”。三伤工作作风,拿“种种原因”当万磨油,对问题原因不细查、不深究、不思考,共产党人“讲认真、务实效”的工作作风便成了一纸空谈。那那些《落实党风廉政目标责任制》、《问责办法》、党旗下的承诺与宣言都在何处落脚啊?人民的利益又都被你们这些“种种原因”归宿到哪去了啊?

由此可见,如果不重视“种种原因”,紧随其后的将是种种问题、种种矛盾、种种落后的积压。“种种原因”流行,正是领导干部缺乏责任心、怕得罪人的体现,才会有不断的”雅贿”、“内部交易”等损害人民利益与不公现象的出现,才会有不经检查与总结的“工作美丽大糖包”出现,才会有接二连三的贪官不断下马。要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能敢于拿掉万磨油,敢于将“种种原因”对号到具体环节、具体责任人;
那么隐藏于“种种原因”背后的深层次矛盾将挖掘出来、公布出来,果断地一件件解决,就杜绝因“种种原因”而出问题的发生。

2.加快完善公务员行政问责制度

去年9月,因强拆自焚而引起广泛关注的江西“宜黄事件”震撼人心。时隔一年,现在有消息称因“宜黄事件”被免职的宜黄前县委书记、前县长均已复出。此消息最近被江西抚州市委组织部证实。这一新闻引发了公众对公务员行政问责制度的广泛讨论和深入思考。据了解,现行法律中并没有明确规定官员复出的条件和程序,在某些地方往往出现官员被高调问责,随后又被不经意地发现低调复出,问责制度出现信用危机。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完善公务员的行政问责体系与广大人民的利益息息相关。首先,要完善行政问责制度的规范化、法律化。问责制度必须与现行的法律、行政法规有机地衔接,完善制度规范,完善立法,让失职官员在行政问责的同时受到法律监管,受到法律制裁,做到每一个官员的都责任明确,行政处理都有充分的法律依据,只有法律和制度相结合,才能充分保障责任落实和归属,杜绝“治标不治本”、“替罪羊”现象的出现。其次,行政问责要公开、透明、制度化。当前我国的问责制度尚不严谨,很多情况下只有事故和事件引起了党中央和广大民众的广泛关注后,才对失职官员采取行政问责、追究责任。而对于问责对象,责任如何划分,也具有不确定性。行政问责制度化,要建立健全制度体系,要紧密联系政务公开、绩效考核等制度,加强官员的监督管理,不仅可以对失职造成重大事故、损失的官员进行行政问责,也可以对老百姓不满意、政绩平庸的官员作出一定的监管。党员干部是老百姓的父母官,人民群众的呼声是政绩的有效衡量工具,问责制度要同人民意见挂钩,其根本目的是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最后,要妥善处理被问责后的官员。有的官员虽然“引咎辞职”,但很快又通过不明程序甚至借助不正之风复出,在其他岗位担任要职,这引起了人民群众的担忧和议论纷纷。对于一时失职的官员,既不能片面而盲目的决定不再录用,也不能随便复出。对于那些确有所长,或者在实践中重新赢得社会尊敬和群众信任的,应当通过公开的方式,例如可以借助群众选举的方式,允许其重新参政,发挥特长。

3.正确认识权力

上报单位:中共东山镇委员会

领导干部如何对待和运用权力,是检验领导干部党性强弱、官德好坏的试金石。权力是把“双刃剑”,正确运用权力,掌权为公,执政为民,就会使权力造福人民;
滥用权力,掌权为己,以权谋私,就会使权力造祸人民。邓小平同志曾经告诫说:“我们拿到这个权以后,就要谨慎。不要以为有了权就好办事,有了权就可以为所欲为,那样就非弄坏事情不可。”有一些领导干部在上任之初,尚能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但随着时间的延长,警惕性就不那么高了,就会在各种腐蚀面前败下阵来。因此,领导干部在运用权力时一定要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谨慎行事。要正确处理好权力与责任的关系。领导干部的级别越高,手中掌握的权力越大,社会责任就越重,越应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切不可滥用权力,谋取私利。

领导干部必须认识权力是人民给的。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代表人民掌握领导权,每一位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党和人民是血肉相连的关系,任何一名干部的成长都是离不开党的培养和人民的信任,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人民群众信任的干部。孔繁森同志有一句铭言:“一个人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领导干部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有了为人民服务的感情和世界观,就会能自觉地克服官僚主义,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4.基层公务员要有感恩的心

  基层干部要有感恩心态。正如仲祖文《提拔了,该感谢谁?》文章中提到的:“这是组织决定和群众认可,要谢你就感谢党,感谢群众”。懂得了这些,才会真正理解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才会立志做大事,而不是立志做大官。要有正确的感恩心态,才会以知足的心态去体察和珍惜身边的人和事,从而使自己博爱而善良,敬业而忠诚,富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在自己与他人、社会之间创造一种友善氛围。

5.时刻与人民在一起

看了人民网的时政新闻:2011年九大常委与人民在一起的温暖时刻,感触颇深。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时曾指出,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
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民群众才是历史车轮前行的推动者。

6.作风建设是干成事的重要保障

毛泽东同志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干部作风建设是决定我们事业成败的关键。

如果是干部作风是积极的、认真的、公而忘私的,就会把工作做好,把事业干成;
如果干部作风是消极的、敷衍的、自私自利的反之,工作必然是一塌糊涂、一事无成。如何加强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呢?

一是以教育为先导,坚持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正面教育培养干部队伍的执政为民意识、公仆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摆正权利观,结合实际例子学习先进党员干部孔繁森、焦裕禄、李林森、韦寿增等人先进事迹增强党员干部的感恩之心和报效国家、干好工作的热情。通过剖析违法犯罪对社会对家庭的危害,增强党员干部的廉洁勤政意识,通过强化教育促使干部队伍思想意识的真正提高。

二是以完善制度为保障,坚持制度的完善性。完善党员干部的日常规章制度及保密制度等,促使党员干部懂制度、守规矩,在规矩内办事、在制度中运作,不逾越黄线,使制度发挥应有的规范作用。

三是以落实制度为抓手,坚持制度的权威性。制度是刚性的,更富权威性,以落实制度为抓手,敢抓不落实的事,敢处理不落实的人,使歪风得以遏制,使正气得以提升,促使队伍整体面貌得以改观,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表率作用。

7.切实发挥好公众监督作用

公众监督是发挥社会民主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约束政府行为的有效方式。社会公众的监督无论是对发现和纠正违法违纪行为,还是对违法违纪问题的整改,都具有重要作用。在我看来,公众监督是一种手段,这种手段是否生效,关键是要用好“三镜”:

公众监督要用“放大镜”。随着社会日趋民主,公众的力量日益凸显,“某网民”、“某位群众”这些字眼在各大媒体上也是比比皆是。由此可见,公众监督的意识也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增强。然而有了监督意识,是不是就一定能真正履行好监督职责呢?答案不是肯定的。在我看来,公众百姓还需要一面“放大镜”,看问题必须全面,不能只看局部,不能只报忧不报喜,必须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看清实情,摸准实况,对百姓负责,同样要对政府负责,对于真正存在的问题,一定抓住不放,严查其责;
对于客观上不存在的问题,也要正确看待,不能故意抹黑政府形象,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监督的意义。

公众监督要用“显微镜”。找出事物的本质是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基本前提。公众监督必须善用“显微镜”,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问题的真正原因。要深入调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对于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要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将苗头遏制在摇篮里。公众百姓要运用自己的智慧,善于、勇于发展问题,同一切有阻社会发展、危害群众利益的势力作斗争,为我们国家的发展护好航。

公众监督要用“望远镜”。监督工作是为全局工作服务的,要学会用“望远镜”,眼界更宽些、看得更远些。不能被眼前利益所蒙蔽,要务求实效,增强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准确反映问题,切实推动工作落实。

充分肯定人民群众在监督工作中的重要地位,重视人民群众监督的热情和斗志,建立和健全人民群众参与监督的机制,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同时政府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做扎实、做透明、做阳光了,就不怕任何监督。“身子正不怕影子歪”,接受公众监督就更有胆量、更有魄力、更有能体现公信力。

8.年终考核莫动“礼”念

又到年终岁尾时,各项工作都已进入“收官”阶段,年终考核工作也接踵而至,有些单位领导干部为“考”出好成绩,不去积极准备材料,完善工作,反而“独辟蹊径”,打起“礼”字的念头,想通过送礼宴请来让考核单位高抬贵手,“考”个高分。这种做法不仅掩盖了单位存在的问题,而且让考核“变了味”,害莫大焉。

要想年终检查取得个好的结果和排名,单纯通过送礼“拉关系”、“套近乎”,就算能够挣到“面子分”,但影响考核的公正性,极易让干部产生惰性和依赖性,致使整体工作滑坡、队伍懒散。领导干部领着大包小包频繁出入,难免引起群众非议和疑惑,容易被群众扣上腐败的“帽子”,不仅使考核干部队伍公道形象受损,而且会败坏干部和政府的整体形象。

诚然,在考核之际,少数干部的的焦急心理可以理解,但领导干部更应该清醒认识到,年终考核是对单位一年来工作绩效和服务水平的真实反映,不应怀着“怕”的心理,一味地通过送礼来“捂”、“盖”问题,这样不仅服务没有提高,反而在自己小圈子里,只看到单位的“门面”,看不到“后院”和“角落”,让群众的公信度和满意度大打折扣。

领导干部要打消“礼尚往来”的念头,戒除“礼”送“宴”收之风,就要真正在狠抓作风、提高效率上下功夫,对于存在的问题,绝不迁就,不袒护,找准问题,对“症”下药,整治干部的“慵懒散”问题,消除干部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心态,促使干部作风整体转变,树立领导干部的良好形象。

第3篇: 优秀网评文章例文

优秀网评文章,应该是怎样的文章?

湖北省官方机构首次对网络评论进行评选,这说明了官方对网络舆论的重视,从这方面来说,应该叫好!网民在写评论的时候,都是自娱自乐,现在被官方关注了,应该就更有动力了。对网民来说,写的东西有没有人看,是什么人在看,关系重大。官方此次介入网络评论,好像只是在默默地做工作,大家都不知道,而且把一些好的网民作品拿出来,进行公示,说明这之前他们也做了不少工作,值得肯定!

本人是个懒人,打字不快,书读得不多,在互联网上充其量就是一个看客,在东湖上也只是潜水,然后又看了一些这些评论,有些话不吐不快!

1、优秀的网评文章应该有影响力

这就不用多说了,其中有近半的评论,点击没有过1000。互联网的属性就是讲传播效果,如果没有传播,没有影响力,写得再好也没有用,这样的评论入围,至少在网上没有公信力。

2、优秀的网评文章应该在格式上有网络属性

从传统媒体的评论文章来说,结构合理,论据充分,论点突出,论证严谨。但是网络文章不一样,它必须具备网络属性,突破传统媒体的风格与技巧,在用词上也不讲究,贴近网民用语,网民喜欢看。

3、优秀的网评文章应该要针对网络热点,代表主流网民的声音。

像大冶市长热线欠费停机,这篇文章就不错,其他的抓紧大事、大势不足。没有更多的关注网民热点,没有足够反映网民主流的声音,对民生关注不足,大而套,大而全的东西太多。

4、优秀的网评文章应该有平民属性

在网络上发表评论的,多半是平民百姓,发表自己对某个事件的看法,因此要有草根气息的平民属性,这样网民才喜欢看,喜欢读,从生活从来,到生活中去。纵台此次入围文章,

5、优秀的网评文章应该有一个好标题

对于网络而言,你有一个好标题就成功了一半。在我们的评论之中,发现一些文章就是《有感于……》《从……说开去》《从……想到的》等等,这样没有观点的评论标题,在网上就没有生命力!

6、优秀的网评文章应该是包罗万象

网络评论,他不仅应该关注时政大事,体育、娱乐、经济等对网民的影响作用甚至不亚于时政类,这入围的六十篇文章,全面反映互联网评论的状况不足。

7、优秀的网评文章应该体现地域特色

也就是说,入围关于湖北的评论应该在五成左右

8、优秀的网评文章应该具有舆论坚督的作用

9、优秀的网评文章应该把部分决策权交给网民

第4篇: 优秀网评文章例文

网评原创网评文章(8篇)

1.不能拿“种种原因”当借口

如今,“由于种种原因,某些部门的工作进度有些慢”、“由于种种原因,某项措施的落实力度不太够”、“由于种种原因,某些干部的工作劲头不太足”……“种种原因”几乎成了少数干部的口头禅,却倒不出个所以然,在会议讲话中、每一次工作检查中并不鲜见。同时,这似又不似推卸责任的“推脱词”,听起来让人费解也懵懂,有时候碍于某些原因就草草了结,这是何的大会与检查啊?如此,“种种原因”逐渐成为了他们的“万磨油”帮他们磨掉缺点、磨掉不足,最后自成方圆。

拿“种种原因”当万磨油的现象,虽为数不多,却影响不小,伤害颇深。一伤工作原则,出了问题都拿“种种原因”当托辞而不点名、不批评、不问责,原则便成了圆滑,揭短便成了护短。二伤群众利益,“种种原因”实质是对认识问题的不深刻、不重视、“冷”处理,如此一来,解决难点问题、保障群众利益的“维权会”便成了走形式、做样子的“过家家”。三伤工作作风,拿“种种原因”当万磨油,对问题原因不细查、不深究、不思考,共产党人“讲认真、务实效”的工作作风便成了一纸空谈。那那些《落实党风廉政目标责任制》、《问责办法》、党旗下的承诺与宣言都在何处落脚啊?人民的利益又都被你们这些“种种原因”归宿到哪去了啊?

由此可见,如果不重视“种种原因”,紧随其后的将是种种问题、种种矛盾、种种落后的积压。“种种原因”流行,正是领导干部缺乏责任心、怕得罪人的体现,才会有不断的”雅贿”、“内部交易”等损害人民利益与不公现象的出现,才会有不经检查与总结的“工作美丽大糖包”出现,才会有接二连三的贪官不断下马。要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能敢于拿掉万磨油,敢于将“种种原因”对号到具体环节、具体责任人;
那么隐藏于“种种原因”背后的深层次矛盾将挖掘出来、公布出来,果断地一件件解决,就杜绝因“种种原因”而出问题的发生。

2.加快完善公务员行政问责制度

去年9月,因强拆自焚而引起广泛关注的江西“宜黄事件”震撼人心。时隔一年,现在有消息称因“宜黄事件”被免职的宜黄前县委书记、前县长均已复出。此消息最近被江西抚州市委组织部证实。这一新闻引发了公众对公务员行政问责制度的广泛讨论和深入思考。据了解,现行法律中并没有明确规定官员复出的条件和程序,在某些地方往往出现官员被高调问责,随后又被不经意地发现低调复出,问责制度出现信用危机。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完善公务员的行政问责体系与广大人民的利益息息相关。首先,要完善行政问责制度的规范化、法律化。问责制度必须与现行的法律、行政法规有机地衔接,完善制度规范,完善立法,让失职官员在行政问责的同时受到法律监管,受到法律制裁,做到每一个官员的都责任明确,行政处理都有充分的法律依据,只有法律和制度相结合,才能充分保障责任落实和归属,杜绝“治标不治本”、“替罪羊”现象的出现。其次,行政问责要公开、透明、制度化。当前我国的问责制度尚不严谨,很多情况下只有事故和事件引起了党中央和广大民众的广泛关注后,才对失职官员采取行政问责、追究责任。而对于问责对象,责任如何划分,也具有不确定性。行政问责制度化,要建立健全制度体系,要紧密联系政务公开、绩效考核等制度,加强官员的监督管理,不仅可以对失职造成重大事故、损失的官员进行行政问责,也可以对老百姓不满意、政绩平庸的官员作出一定的监管。党员干部是老百姓的父母官,人民群众的呼声是政绩的有效衡量工具,问责制度要同人民意见挂钩,其根本目的是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最后,要妥善处理被问责后的官员。有的官员虽然“引咎辞职”,但很快又通过不明程序甚至借助不正之风复出,在其他岗位担任要职,这引起了人民群众的担忧和议论纷纷。对于一时失职的官员,既不能片面而盲目的决定不再录用,也不能随便复出。对于那些确有所长,或者在实践中重新赢得社会尊敬和群众信任的,应当通过公开的方式,例如可以借助群众选举的方式,允许其重新参政,发挥特长。

3.正确认识权力

上报单位:中共东山镇委员会

领导干部如何对待和运用权力,是检验领导干部党性强弱、官德好坏的试金石。权力是把“双刃剑”,正确运用权力,掌权为公,执政为民,就会使权力造福人民;
滥用权力,掌权为己,以权谋私,就会使权力造祸人民。邓小平同志曾经告诫说:“我们拿到这个权以后,就要谨慎。不要以为有了权就好办事,有了权就可以为所欲为,那样就非弄坏事情不可。”有一些领导干部在上任之初,尚能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但随着时间的延长,警惕性就不那么高了,就会在各种腐蚀面前败下阵来。因此,领导干部在运用权力时一定要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谨慎行事。要正确处理好权力与责任的关系。领导干部的级别越高,手中掌握的权力越大,社会责任就越重,越应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切不可滥用权力,谋取私利。

领导干部必须认识权力是人民给的。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代表人民掌握领导权,每一位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党和人民是血肉相连的关系,任何一名干部的成长都是离不开党的培养和人民的信任,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人民群众信任的干部。孔繁森同志有一句铭言:“一个人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领导干部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有了为人民服务的感情和世界观,就会能自觉地克服官僚主义,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4.基层公务员要有感恩的心

  基层干部要有感恩心态。正如仲祖文《提拔了,该感谢谁?》文章中提到的:“这是组织决定和群众认可,要谢你就感谢党,感谢群众”。懂得了这些,才会真正理解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才会立志做大事,而不是立志做大官。要有正确的感恩心态,才会以知足的心态去体察和珍惜身边的人和事,从而使自己博爱而善良,敬业而忠诚,富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在自己与他人、社会之间创造一种友善氛围。

5.时刻与人民在一起

看了人民网的时政新闻:2011年九大常委与人民在一起的温暖时刻,感触颇深。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时曾指出,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
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民群众才是历史车轮前行的推动者。

6.作风建设是干成事的重要保障

毛泽东同志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干部作风建设是决定我们事业成败的关键。

如果是干部作风是积极的、认真的、公而忘私的,就会把工作做好,把事业干成;
如果干部作风是消极的、敷衍的、自私自利的反之,工作必然是一塌糊涂、一事无成。如何加强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呢?

一是以教育为先导,坚持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正面教育培养干部队伍的执政为民意识、公仆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摆正权利观,结合实际例子学习先进党员干部孔繁森、焦裕禄、李林森、韦寿增等人先进事迹增强党员干部的感恩之心和报效国家、干好工作的热情。通过剖析违法犯罪对社会对家庭的危害,增强党员干部的廉洁勤政意识,通过强化教育促使干部队伍思想意识的真正提高。

二是以完善制度为保障,坚持制度的完善性。完善党员干部的日常规章制度及保密制度等,促使党员干部懂制度、守规矩,在规矩内办事、在制度中运作,不逾越黄线,使制度发挥应有的规范作用。

三是以落实制度为抓手,坚持制度的权威性。制度是刚性的,更富权威性,以落实制度为抓手,敢抓不落实的事,敢处理不落实的人,使歪风得以遏制,使正气得以提升,促使队伍整体面貌得以改观,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表率作用。

7.切实发挥好公众监督作用

公众监督是发挥社会民主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约束政府行为的有效方式。社会公众的监督无论是对发现和纠正违法违纪行为,还是对违法违纪问题的整改,都具有重要作用。在我看来,公众监督是一种手段,这种手段是否生效,关键是要用好“三镜”:

公众监督要用“放大镜”。随着社会日趋民主,公众的力量日益凸显,“某网民”、“某位群众”这些字眼在各大媒体上也是比比皆是。由此可见,公众监督的意识也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增强。然而有了监督意识,是不是就一定能真正履行好监督职责呢?答案不是肯定的。在我看来,公众百姓还需要一面“放大镜”,看问题必须全面,不能只看局部,不能只报忧不报喜,必须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看清实情,摸准实况,对百姓负责,同样要对政府负责,对于真正存在的问题,一定抓住不放,严查其责;
对于客观上不存在的问题,也要正确看待,不能故意抹黑政府形象,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监督的意义。

公众监督要用“显微镜”。找出事物的本质是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基本前提。公众监督必须善用“显微镜”,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问题的真正原因。要深入调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对于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要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将苗头遏制在摇篮里。公众百姓要运用自己的智慧,善于、勇于发展问题,同一切有阻社会发展、危害群众利益的势力作斗争,为我们国家的发展护好航。

公众监督要用“望远镜”。监督工作是为全局工作服务的,要学会用“望远镜”,眼界更宽些、看得更远些。不能被眼前利益所蒙蔽,要务求实效,增强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准确反映问题,切实推动工作落实。

充分肯定人民群众在监督工作中的重要地位,重视人民群众监督的热情和斗志,建立和健全人民群众参与监督的机制,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同时政府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做扎实、做透明、做阳光了,就不怕任何监督。“身子正不怕影子歪”,接受公众监督就更有胆量、更有魄力、更有能体现公信力。

8.年终考核莫动“礼”念

又到年终岁尾时,各项工作都已进入“收官”阶段,年终考核工作也接踵而至,有些单位领导干部为“考”出好成绩,不去积极准备材料,完善工作,反而“独辟蹊径”,打起“礼”字的念头,想通过送礼宴请来让考核单位高抬贵手,“考”个高分。这种做法不仅掩盖了单位存在的问题,而且让考核“变了味”,害莫大焉。

要想年终检查取得个好的结果和排名,单纯通过送礼“拉关系”、“套近乎”,就算能够挣到“面子分”,但影响考核的公正性,极易让干部产生惰性和依赖性,致使整体工作滑坡、队伍懒散。领导干部领着大包小包频繁出入,难免引起群众非议和疑惑,容易被群众扣上腐败的“帽子”,不仅使考核干部队伍公道形象受损,而且会败坏干部和政府的整体形象。

诚然,在考核之际,少数干部的的焦急心理可以理解,但领导干部更应该清醒认识到,年终考核是对单位一年来工作绩效和服务水平的真实反映,不应怀着“怕”的心理,一味地通过送礼来“捂”、“盖”问题,这样不仅服务没有提高,反而在自己小圈子里,只看到单位的“门面”,看不到“后院”和“角落”,让群众的公信度和满意度大打折扣。

领导干部要打消“礼尚往来”的念头,戒除“礼”送“宴”收之风,就要真正在狠抓作风、提高效率上下功夫,对于存在的问题,绝不迁就,不袒护,找准问题,对“症”下药,整治干部的“慵懒散”问题,消除干部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心态,促使干部作风整体转变,树立领导干部的良好形象。

推荐访问:例文 优秀 网评 优秀网评文章例文 优秀网评文章例文 优秀网评文章范文

本文来源:https://www.sizug.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11306.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