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万丰文档网!

2022年度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培养工作路径探究【优秀范文】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2-09-27 11:40:08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培养工作路径探究【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度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培养工作路径探究【优秀范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培养工作的路径探究4篇

第1篇: 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培养工作的路径探究

浅论如何在教学中落实小学体育核心素养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面临着巨大的改革压力,其教学目标也有所改变,如今,小学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小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为其以后的体育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基础。本文探讨探讨培养小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与方式,以期可以为小学体育教师提供有用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 核心素养

  一、小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

  1.体育基础知识素养

  所谓的体育基础知识素养是指学生的体育知识储量(包括基础的运动知识、运动技能等等),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体育知识储量要赶上甚至超过小学体育教学进度,这是培养其他核心素养的重要前提和基础。[1]

  2.体育精神

  即学生可以从体育比赛中感受到的体育精神,并能够转化为对自己有启迪作用的思想感悟。体育经验总结素养是较高等级的核心素养,培养时间最长、培养难度也最大。[2]

  3.其他核心素养

  (1)自我学习能力: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是重要的核心素养之一,它可以帮助学生摆脱对教师的依赖心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也有利于学生发现体育学习价值,增强学习信心。

  (2)体育知识实践能力:所谓实践出真知,学生的知识实践能力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指标,随着新课改的不断进行,增强学生的知识实践能力,是提高小学生体育运动水平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二、培养小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和方式

  1.培养小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和前提

  (1)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当下,教师不应再持有“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应认清当下的教育形势,摆正自己的教学地位,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真正作为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

  (2)教师要改善教学方法:传统的“填鸭式”和“满堂灌”的教学方法难见成效,学生的学习压力也越来越大,小学体育作为开放性较强的学科,使用这种教学方法显然是非常不合适的,现代教育中,教师要改善教学方法,利用现代化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3)教师要具备较高的体育文化素养:教师自身只有具备较高的体育文化素养,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学习体育知识,从而培养其体育核心素养。

  (4)学生要改变学习观念:现代教育虽然还处在应试教育大环境中,但是学生应明白成绩并不是学习的全部,学生要改变自己的学习观念,注重学习体育知识的过程,继而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

  (5)学生要学会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能力也是核心素养之一,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多尝试利用自己的力量解决学习困难,当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先试着自己解决,当遇到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再去请教老师。

  (6)学生要进行体育知识补充:体育知识的学习不应局限于课堂内,学生应在课外多阅读一些体育材料或是看一些体育纪录片,不断补充自己的体育知识,从而为培养自己的核心素养打下坚实基础。

  2.培养小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以人为本原则即要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学习潜能,并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提升学习能力,培养核心素养。

  (2)教学结合原则:教和学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可以说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思想和语言交流的过程。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课堂地位是平等的,即学生也可以教给老师知识,师生在良性的互动中共同培养核心素养。

  (3)方法适应性原则:即教学方法必须要适合培养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依笔者看来,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始终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只要善加利用,都可以成为培养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有力法宝。

  3.培养小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方法

  (1)生活化教学法:即通过创造有效的生活化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降低学生学习难度的现代化教学法,体育本就是来源于生活,而借助生活场景(体育场景)再现,学生在学习时将容易很多。[3]

  (2)任务教学法:即以任务为课堂知识载体,让学生自主探究,从而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培养自己的核心素养。任务教学法作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和方式。

  (3)分组合作教学法:即通过合理分层、分组,实现“上拉下推,左帮右扶”的教学效果,让学习好的学生承担更多的课堂责任,让学习差的学生能够跟上课堂教学节奏,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合理的分组,并让学生合作学习知识,是借助集体力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好方法。

  4.培养小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应注意的问题

  (1)拉近师生距离:首先,教师应和学生平等交流和互动,从而创设和谐、有序的教学环境,消除学生的学习压力;
其次,教师应和学生一起运动和成长,要做到认真对待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敢于承认自己的教学失误;
最后,教师要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身体素质,做到因材施教。

  (2)循序渐进不冒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教师要有足够的教学耐心和恒心,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即使面对身体素质或身体灵活性较差的学生,也要沉下心来耐心辅导。

  (3)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首先,教师要善于学习和总结,即可以通过学习其他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又可以在总结教学经验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好方法;
其次,教师要尝试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做到“胆大心细”,在不断摸索中寻找适合自己的培养途径和方式。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多种多样,总的来说分为体育学习素养和其他基础学习素养两大部分,针对这些核心素养,本文从培养小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原则、方法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四个方面出发,全面分析了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内容,虽然不够全面,但希望可以为小学体育教师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沈兴华. 浅谈小学体育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 中外交流, 2017(23).

  [2]周文冠. 浅谈小学高年级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和方法[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7(33).

  [3]王霞.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J]. 教育科学:全文版, 2017(1):00196-00196.

第2篇: 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培养工作的路径探究

如何在教学中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近日,阅读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下面谈谈阅读体会

    新版《课程标准》新增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和提升高中生四大核心素养,是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和任务。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要求从最初的“双基”走向“三维目标”,再从“三维目标”走到“核心素养”,它的进步是不言而喻的。它的进步就是从“一维(双基)”到“三维”,再到“终极目标”。从教学的角度讲,强调双基,就是强调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这是一维的。强调三维,就是强调一个目标的三个方面,就是“在过程中掌握方法,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是三维的。而核心素养把三维目标中的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提炼为能力;
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提炼为品格。所以核心素养的关键点是能力和品格,这也是语文学科性质工具性和人文性决定的。在教学中如何落实四大核心素养呢?下面谈谈我的浅见.

一、在阅读教学中实现“语言建构与应用”的素养达成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素养整体结构的基础层面。高中生母语运用能力的形成、思维品质的成长、审美素养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认同,都是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通过学生个体言语经验的建构得以实现的。在语文教学中,要拒绝“纯内容分析式”的讲读教学,不要在分析课文内容上做过多纠缠;
而应从具体语言文字的运用入手,通过对语言的品味、咀嚼,来探索文本的意蕴;
或者从整体阅读的感悟出发,到语言文字中找出认知的依据。同时又要避免“重言轻文”的现象,有些老师在教学中过于关注语言现象而忽视了文本内容,特别是对文言文的教学,有些老师只提及语言而忽略文本内容。因此,阅读教学对文本语言的品味、咀嚼,来探索文本的意蕴,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是在问题情境中借助解决问题的实践培育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标志。长期以来,语文学科教学内容不确定、教学具有盲目性的生态环境,语文学科在高中层面上被学生边缘化,语文被认为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学科,这与语文学科过于强调感性,过于重视主观感悟的教学特点有关,也与我们的语文教学比较忽视学生思维发展,尤其是忽视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不同特征甚至将两者混淆有着极大的关系。

    思维提升与发展,是在问题情境中借助解决问题的实践培育起来的。培育思维能力,首先在于如何才能创造“引发思考的情境”。唯有当思维活动产生之际,学习者才能拥有一种思维体验;
唯有通过“真正的学习”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学生对学科的知识内容及其思考力,以及产生思考力的正确态度,才能一体化地培育起来。问题是思维的开始。在教学中,老师不仅要提问题,还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形成问题,把学习过程变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既要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也要引导学生从细节上发现问题。

三、在阅读、体验和表达交流中培养“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语文核心素养的综合应用,语文活动是学生形成审美体验、发展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在语文活动中体验、欣赏、评价、表现和创造美的能力及品质。

把握审美思维的特征,培养审美想象能力。审美活动在本质上是形象思维活动,它受一般的认识规律约束,不同于抽象的逻辑与推理过程,很难用一般的逻辑语言来概括,而是需要通过生活本身的形象规律来实现。所以在审美鉴赏与创造的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想象力、理解力以及创造力。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审美想象力越丰富,对审美对象的再现也就越真实,学生对审美形象的再创造就越具体,学生的知识宝库就越丰盈,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的基础也就越厚实。

通过阅读、体验和写作培养审美鉴赏与审美创造能力。我们所说的阅读,既指“篇”的阅读,更强调“本”的阅读。新课标更加重视“整本书阅读”,师生通过“整本书阅读”的过程发现美,体验美,鉴赏美,评价美。从“整本”名著中汲取信息,丰富语言,比较对照,融合已知、浸入情感,获得情感体验,获得精神享受,获得自由想象,使阅读因升值而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悦读”。更进一步体验生活中的真善美,体验自然万物的真实美,并学会融入自己独特体验和独立思考的创意表达,富有创意地表现美和表达美。

四、多管齐下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文化传承与理解”是语文核心素养的终极目标。“文化”的外延很广泛。语文教学应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传承民族文化,实现民族文化自觉,树立民族文化的自信。

  首先,要以敬畏之心识记和书写规范的汉字。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因其承载着中华文明和传统文化而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很多人已提笔忘字。高中语文教学中识记和规范汉字书写的训练在教学中缺失,使汉字的规范书写问题愈来愈严重,硬笔书写堪忧,软笔书写已出现断层。

    其次,将诗词、对联等传统文学艺术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结合。长期以来,很多语文教师只顾跟着高考的指挥棒走了,缺乏对传统文化传承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不够,渗透不力,学生自觉自主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很淡漠。我们有必要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名家或自创诗词、对联来导入、总结,落实汉字文化的训练,提升汉字文化的基本素养。

    第三,重视传统文化的动态演绎与创新。众所周知,大部分学生不喜欢学习文言文,很多老师以为原因是古文的语言方式和我们现代人的差别太大,文字障碍太多,学生读不懂,学生对文言文学习产生疑惑,觉得既然不学习古代人说话,为何要识记文言词汇和句法?我们可以从文化的视角引领学生走进文言文本,走进作者生活的时代,认同文言语言言简意赅、简洁明快,微言大义的文化魅力,体验文言文作品中蕴含的情愫、哲理、美德等亘古不变的真善美质和生命意义。

    语文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语文课程的使命之一是塑造人的灵魂。文本架起了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教师从文化的视角引导学生感悟和体验,从而促进灵魂走向高贵和完美,完成“教人成人”的过程,这个过程留下的痕迹的轻重取决于教师是否具有文化视野、文化自信和文化审美能力。所以,核心素养的根,在教师的文化自觉。

 五华县安流中学  张炼煌

第3篇: 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培养工作的路径探究

如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

一、问题的提出

阅读理解能力的高低历来是衡量学生外语成绩的标尺。随着对外交流加深,国际化步伐加快,全社会外语水平在不断提升,阅读理解试题的难度也在逐步增加。在外语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况:某些同学的词汇、语法测试部分得分比较高,而所占比重最大的阅读理解、完型填空部分得分却相对比较低,直接影响学生的外语成绩和高考总分,进而影响录取结果甚至个人命运。这就给我们外语教学工作者提出了一个研究课题,那就是在通常情况下,影响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因素有哪些?通过采取什么措施,才能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准确性和速度?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几点具体建议。

二、相关因素分析

1.阅读动机。外语阅读的动机可能是各种各样的,例如:了解、研究、消遣等等。但是,学生如果没有任何动机,那么情况一定会很糟糕。因为,阅读的本质是获取材料中的固有信息,那种漫不经心的阅读方法是很难获取信息的。一些学生在做阅读理解题是就常常是漫无目的的盲目阅读。所以,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阅读高效的前提和基础。

2.阅读兴趣。对阅读材料的兴趣如何,也决定着阅读的效果。一般情况下,学生只有对材料感兴趣,阅读过程才会十分投人。因此,要求学生读懂、读通那些对于他们来说很乏味枯燥的材料,不免有些强人所难,也谈不上带来什么精神上的愉悦。学生常常只对记叙文类阅读理解篇目感兴趣,对说明文、议论文等文章感到读不下去,更别谈理解和做题了。

3.掌握词汇。词汇是进行阅读的基本条件。没有一定的词汇量,要顺利进行阅读理解,把握材料的信息,是十分困难的。不少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的语法结构后,最终还是提高不了外语阅读水平,甚至失去了阅读兴趣,原因就在于词汇的严重贫乏。学生最大的问题是单词记忆困难,总也背不会单词,好不容易背会了,很快又忘了,长期下去,这种情况周而复始,恶性循环,真正留在学生脑中的词汇量少之又少。

4.惯用表达。在掌握大量外语基础词汇的前提下,再也没有什么比掌握惯用表达对阅读理解更有帮助的了。掌握一定的惯用表达法对于阅读理解是非常有益的,如果英语学习者不去日积月累地记一些,是很难准确理解其本质含义的。

5.结构规律。任何民族的语言都是有规律的,没有规律的语言是不存在的。这些语言内在的结构规律也称为语法规则。学生如果对一些句子,尤其是对那些复杂结构的长句,不能正确地分析语法关系,即便掌握了再多的词汇也是无济于事。笔者认为,一些完全脱离语法想要学好外语的想法是走不长远的。

6.文化因素。任何一种语言都蕴藏着不尽的文化内涵。语言和文化总是互为依存,密不可分。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注定会给我们的外语阅读理解带来许多不便。有时候,学生一个句子、一个段落甚至一篇文章,没有生单词,就是读不明白文章大意,问题就出在这里。例如:在汉语中,“龙”是吉祥如意、权力威望的象征,总是用于好的意思,而在西方文化中,“dragon”通常代表罪恶、邪恶,令人感到恐怖。脱离了文化去学习语言,理解语言是行不通的。

三、对策和建议

1.加强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常识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只要有了兴趣,成功的可能性就很大。强调趣味是为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首先,阅读一定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可好高鹜远,不切实际,选择的读物要恰当,容易产生效果,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产生阅读兴趣。其次,尽可能选那些故事性强、趣味性强的读物。在开始大量阅读时尤其应该这样,感人肺腑、千变万化的故事情节容易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应当相信,学生的阅读兴趣会随着阅读能力的提高而与日俱增。读得越多,对读物的心灵感受就会越深,就会把阅读当作一种莫大的精神享受。

2.帮助学生提高外语的语言能力。全方位地帮助学生提高外语的语言能力,提醒他们平时注意积累,努力夯实基本功,为外语阅读奠定扎实的语言功底。知识的范畴很广,任何人都无法在短期内学会各种各样门类繁多的知识。如果平时留心积累关于英语国家的知识,天长日久就会积少成多,阅读中就会派上用场。“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就是这个道理,同学们不仅可以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外语水平,而且能够更好地掌握英语这门语言。

3. 重视中西方文化差异这个事实。在课堂教学中,多做一些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并探索更多的途径来让学生充分了解两种文化的异同。例如:可以在教学中使用一定比例的国外出版的外语教材,多用一些“真实资料”。有些英美出版的质量较好的课本,采用了不少涉及英美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的材料,并附有注释,解释文化背景差异。还可以引导学生在读文学作品、报刊时留心积累文化背景方面的材料,另外要做到充分利用图片、幻灯片、电影、电视等直观教具。还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外籍教师或创造机会接触外籍人士,这样往往能在接触中学到许多生动的、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4. 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意传授知识和安排适量的阅读练习,也要注意指导学生提高外语阅读技能、技巧。例如:找出主题句,寻找具体细节,根据上下文或词根、词缀来猜测词义,略读,判断与推理,辩认指代关系等等,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阅读效率。

综上所述,阅读能力的培养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付出一定汗水和精力才会有所回报,语言学习必须持之以恒,在大量的练习与实践中进步发展,日益提高。

第4篇: 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培养工作的路径探究

浅谈在小学数学作业中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
作者:张建国
来源:《读写算》2018年第04期

        摘 要 如何达到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要求,加强数学学科作业设计和实践,是每位数学教师必须研究和解决的现实问题。针对传统作业存在的问题,教师要设计一些,既能深化课堂学习,又好玩又有趣,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的作业。作业要能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数据意识,提高分析、表达和利用数据的能力。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在达到知识目标的同时感受到数学既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关键词 核心素养;
数学;
兴趣;
解决问题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4-0232-01

        作业是巩固和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学生内化知识、外化素养的重要方式。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意识、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等核心素养。如何达到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要求,加强数学学科作业设计和实践,是每位数学教师必须研究和解决的现实问题。下面笔者结合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和自身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及解决的办法。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感觉到传统的作业一般都是对当天所学知识的预留作业,这些作业难度适中,富有极强的针对性,有利于学生及时的巩固目前所学习和接受的知识。但传统的作业也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作业内容机械重复

        作业量过大,质量偏低,以数量代替质量。如学习了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为了让学生记住、记牢,就让学生重复抄写几遍甚至几十遍,其实这样的重复抄写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挫伤了学生探索新知的积极性。

        2.作业内容选择性不强

        目前学生作业都是统一的标准,缺乏分层与选择,这与教材、配套的练习册和教辅材料中缺乏该类型的作业有一定相关性,教师在作业设计与布置过程中,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造成了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在实际教学中,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选择作业的机会,激活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3.作业内容形式单一

        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布置一些教科书和配套练习册上作业,作业布置上没有创新,主要以“写”为主,局限于书面答题,没有其他形式,这些作业过于枯燥、呆板,不但加重了学生课业负担,而且大大限制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和思维能力的拓展。

        4.作業内容脱离生活实践

        教师布置的作业,只是一味的让学生去做题,没有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淡化了育人的作用,不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1.设计生动有趣的作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好的约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有强烈的学习动力。“趣”首先体现在内容上,作业除了书上的内容,还可以选择课外的内容,“趣”还体现在形式上,我们可以把作业设计成游戏式作业或绘画式作业。游戏和绘画都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学生在活动中边玩边学,学中有玩,玩中有学,将所学的知识蕴含于活动之中。

        2.设计紧密联系生活的作业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学,教师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会到数学的用途,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设计数学作业时,教师要充分的考虑到这点。如: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可以设计让学生在家长陪同下去超市,记录一些商品的价格,并对商品的价格进行比较的作业,不仅让学生正确读写了小数,还学会如何比较小数的大小。这样的作业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数感,而且还能培养他们用数学语言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让学习知识的过程成为他们主动学习的过程。

        3.设计动手实践的作业

        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动手操作对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理念提倡学生要减少课外的书面作业,学生要在课后动起来,因此,尽可能把教材中的数学概念、公式作为课外动手操作的作业,如: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设计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动手拼一拼、合作交流、向家长求助等方法来学会求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再如:学习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厘米和米的认识》,设计一些动手测量教师指定及自己喜欢的物体,让学生通过观察与操作,建立米和厘米的实际长度概念,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4.设计调查探究的作业

        调查探究是学生学习和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通过调查探究可以使学生学会调查方法,培养探究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在新课程实施以来,由于配套的设施未及时跟上、班容大、课堂上重视新知的传授等原因,导致学生在课堂上自主探究的机会并不多,所以在课后设计一些调查探究的作业是非常有必要的。

        总之,在新课程的引领下,学生正用他们的智慧营造出一道道绚丽多彩的服务业风景线,作为教师,应大力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自主选择、实践运用中张开智慧的翅膀,使数学作业成为他们放飞潜能的天空,从而赋予数学作业生命的色彩。

        参考文献:

        [1]廖丽芬.教师设计好作业指南[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张建国(1974-),男,汉族,职称:一级教师,学历:大学本科。

推荐访问:素养 探究 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培养工作路径探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培养工作的路径探究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

本文来源:https://www.sizug.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11635.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