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万丰文档网!

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中指导学生自学研究课题研究报告(精选文档)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2-10-10 15:05:13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中指导学生自学研究课题研究报告(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中指导学生自学研究课题研究报告(精选文档)

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中指导学生自学研究课题研究报告6篇

【篇一】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中指导学生自学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实践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

何伟成 刘军平

中小学生负担过重是长期以来困扰基础教育事业的顽症,严重阻碍着全面素质教育实施和党的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已经给中小学生健康成长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社会上出现了“救救孩子”的呼声,青少年发出了“还我童年,还我青春”的强烈呼唤。那么该怎样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呢?当前,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改革课堂教学的呼声越来越高,“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的建设正在蓬勃开展,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研究也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我们于 5月,申报并被确立了《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实践研究》作为研究课题,在一年多的课改实验中,我们致力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努力改革课堂教学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精心优化设计作业、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效,不但大大减轻了学生不必要的过重的课业负担,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整体素质。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中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依然没有解决。据统计,中学生每天平均学习时间约12小时,平均睡眠时间不足7.5小时。在中学短短6年里,学生的近视率由28.42%猛升到70.88%。这是一个令人震憾的数字。中考、高考的指挥棒将千千万万中学生变成学习的机器;
一堆堆书、一本本作业将众多活泼可爱的孩子变成知识的奴隶!在过重的课业负担面前,素质教育成了一纸空文;
在大量的作业面前,以人为本成了空话。给孩子们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已成为社会共同呼吁的重大问题。

为了转变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树立全面发展的质量观、以人为本的学生主体观、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克服我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种种弊端,各学科探索优化课堂教学的系统方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向课堂45分钟要效益,要质量,确保学生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精讲、精练,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重视知识形成过程,潜移默化地灌输学科思想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达到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目的。我们进行了本课题的研究。

优化课堂教学,是指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有目的的选定一种建立教学过程的优化方案,在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教师和学生的时间、精力的投入,并取得尽可能最大的效果。具体意义有以下几点:

1、课堂教学应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着眼于学生的知识获得、能力的形成、良好思想品德与健康身心的发展,形成完整的人的发展的教育。

2、学生作为学习和自身发展的主体,其主体性和潜能应受到充分的尊重并给予展现。

3、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就是民主、平等的和谐的关系,课堂气氛既是紧张的、严肃的,又是生动的、活泼的,既有大量的信息交流,又有充分的情感交流。

4、课堂教学应体现教育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应以尽可能少的时间投入和师生尽可能少的精力消耗,让学生得到尽可能多的收获。

5、课堂教学的优化与教学手段的化关系密切,可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和学校条件等选择运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方法的优化。

6、应重视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培养其科学的学习态度、广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转变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树立全面发展的质量观、以人为本的学生主体观、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克服我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种种弊端,各学科探索优化课堂教学的系统方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向课堂45分钟要效益,要质量,确保学生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精讲、精练,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重视知识形成过程,潜移默化地灌输学科思想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达到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目的。

具体内容:

1、经过调查研究,

了解我校课堂教学的现状及成因。

2、经过理论学习,转变教师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念,树立现代课堂教学新观念。

3、在学校的指导下,各学科探索优化课堂教学的具体对策与方案。

4、构建课堂教学,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评价体系。

三、课题含义及有关概念的界定

优化课堂教学,是指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有目的的选定一种建立教学过程的优化方案,在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教师和学生的时间、精力的投入,并取得尽可能最大的效果。

具体含义有以下几点:

1、课堂教学应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着眼于学生的知识获得、能力的形成、良好思想品德与健康身心的发展,形成完整的人的发展的教育。

2、学生作为学习和自身发展的主体,其主体性和潜能应受到充分的尊重并给予展现。

3、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就是民主、平等的和谐的关系,课堂气氛既是紧张的、严肃的,又是生动的、活泼的,既有大量的信息交流,又有充分的情感交流。

4、课堂教学应体现教育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应以尽可能少的时间投入和师生尽可能少的精力消耗,让学生得到尽可能多的收获。

5、课堂教学的优化与教学手段的化关系密切,可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和学校条件等选择运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方法的优化。

6、应重视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培养其科学的学习态度、广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对象为我校高一年级各班。经过调查研究,将各班学生以前的作业量、学习情况和学习成绩作为参照,与实施优化课堂教学后的作业量、学习情况与学习成绩进行对比。所有文化课学科均参加本课题的研究,以各学科教研组为基本单位组织实施。

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经过调查了解我校各班教学现状及教师现状,了解学生作业量的现状,并分析成因;
经过调查对研究的进程和存在的问题及时了解并采取措施进行调控。

2、文献研究:对与本课题有关的资料、论文及有关理论进行研究。

3、实验研究:把所形成的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案投入实践,进行实验以检验其科学性和可行性。

4、经验总结:及时总结教学实践中的先进经验,并将其上升到理论高度。

四、教学改革方案和实践过程

立足‘三学’,即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以学习效率为中心,一切以“学”为出发点来组织教学。

(1)以学生为中心,即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生命的激扬为本,以生动活泼为本,以健康生长为本。

(2)以学习为中心,即让教为学服务,为学生好学而教,让学生学会学习。它包含学习兴趣和动机的激发,学习能力的提升,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策略的培养和学习习惯的养成等。

(3)以学习效率为中心,即教师在教学中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改变的同时,要注重学习效率的提升,从而保障教学的有效和高效。

实践生本,即教师在教学中落实生本教育理念,贯彻“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原则,真正实现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健康地发展。

规范课堂基本流程

基本流程:目标呈现――学生自学——组内交流——班级汇报——教师点拨——检查反馈――精编前置性作业或活动单。

(1)目标呈现:教师在提出学习内容后向学生呈现本课的学习目标,并做相应的解释说明。

(2)学生先学:经过预习完成前置性作业或课堂给定必要的时间,让学生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同时找出自己认为较难或容易出错的学习内容。

(3)组内交流:组长组织全组成员核对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同时帮助学困生完成学习任务,并讨论本组的疑难点,记录不能解决的问题,提请班内交流。

(4)班级汇报:各小组在班级汇报本组的学习成果和疑难点。其它组就汇报情况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全程关注汇报及辩论情况,鼓励更多同学发言,澄清疑点,解决难点。

(5)教师点拨: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进行有效的点拨与引领。教师要从学科体系和学生学习结果总体驾驭教学目标,经过设计典型问题、借助现代教学手段,简明扼要突破学习重点与学习难点。

(6)检查反馈:精选精编笔头或口头练习,检查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同时,要求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回顾反思,留有空间让学生整理思路、查缺补漏,对表现出众的同学进行评价。

(7)精编前置性作业或活动单:设计与编写一般性要求为:一是统一结构,包括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活动方案(活动名称和操作方案)、展示评价、检测反馈等;
二是体现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三是提供预习(前置性学习)和检测学习效果的学习材料;
四是留有学生自主完善学习内容的空间;
五是不同学科、不同类型知识和不同课型的活动单有各自特色;
六是不能把活动单设计成习题练习或学习辅导用书的模式。

五、研究周期及研究计划:

“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预计从 5月—— 6月。

主要研究阶段:

第一阶段:课题研究准备阶段( .5— .6)

1、现状调查、收集资料、课题论证,形成可行性方案、申报立项课题,拟定实施计划。

2、进行科研理论学习,经过有关的理论学习,转变课题组成员的观念,使课题组成员对“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形成共识。

3、购买相关资料、学习培训,为课题实验做好前期准备。

第二阶段:初步实施阶段( .6— .8)

制订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进行开题论证;
修改完善实施方案,并按照实施方案组织研究;
围绕课题研究目标,针对研究的主要内容,进行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分析和学生课业负担的调查和后果分析。学习、借鉴洋思中学的成功经验。

进行课题实验课研究,专题研讨和反思,总结阶段性成果,组织交流汇报。

第三阶段:正式实施阶段( .9— .5)

1、(1)教师转变观念,放手将课堂还给学生,鼓励学生敢于大胆发言、积极参与、表示自己的看法,营造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

(2)参考洋思中学的教学模式——“三三六模式”,即课堂自主学习的三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
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反馈;
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探索适合我校学情的课堂教学模式。达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目的。

(3)对学生进行反馈,经过谈话、调查等形式了解学生在不同形式的教学过程中的感受和学习状态。组织开展学生学业负担分析座谈会。

2、(1)课题组成员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素质。

(2)课题组进一步探索适合我校学情、适合不同学科的高效教学模式。开展科研小课题成果汇报会。

(3)课题组成员经过重复实践,调整教学结构,进行课后反思。

(4)探求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方法、对策,让学生学的轻松,变被动为主动。

3、(1)运用我校所探索的教学模式进行实验教学,逐步改进和完善课堂教学模式。

(2)进一步探索如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的方法,让学生在乐中学,真正达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目的。并进行调查反馈,跟踪对比进行效果分析。

4、(1)重复调查、实验、论证。建立数学科教学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提高课堂效率。

(2)课题组形成有关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对策的书面报告。

成果形式:论文、实验报告。

第四阶段:结题阶段( .5— .6)

整理课题研究的课题资料,分析总结提炼研究成果;
撰写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申请结题。

成果形式:研究报告、论文或心得体会等。

六、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做的主要工作:

1、转变教育思想,树立科学教育观念。

为了端正教育思想和办学方向,转变拼时间就是提质量的陈旧、错误观念,进一步提高教职工对“减负、增效、提质”重要性的认识,我校先后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党的教育方针,学习国家颁布的有关政策法规及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讲话精神。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采取边学习边辅导、边学习边研讨的方法,做到“学、议”结合、“知、行”结合。组织教职员工围绕“减负、增效、提质”的意义、义务教育的人才观、质量观、教育观等问题进行座谈讨论,查摆学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现象并分析其原因。经过学习讨论,广大教职工能自觉认识到加班加点、机械重复的训练等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行为无疑会扼杀学生聪明才智的发挥与个性的发展。要提高质量必须深挖有效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减少无效,特别要杜绝负效、无用功的劳动。我们在转变教师旧有观念、提高认识、明确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加强了制度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有则可依。

2、开全开足课程,科学安排课时。

上好活动课是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重要措施。我校从学校实际出发,在不增加课时、不延长在校时间的情况下,强化活动课程开设。学生活动丰富多彩。我校经过开展“普法小报展评”、“中华诗文诵读”、“爱心捐款”、“关爱留守儿童”、“和谐校园、快乐成长”、国旗下讲话、扶贫助学等系列德育活动,帮助师生全面树立文明意识。组织开展“学生英语书法比赛”、“英语单词竞赛”、“物理实验操作比赛”等活动,拓宽了知识面,开阔了视野,启迪了智慧。组织“篮球赛”、“拔河比赛”、“校园集体舞”、成立了学校号鼓队等文体比赛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4、大力研究并进行作业的设计与批改的改革。以学生发展为目的,设计形式多样、接近学生生活并让学生乐于接受的作业,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作业改革的总体思路是:控制总量,降低难度,优化设计,提高效率。

5、积极推进“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的建设,加强课堂教学改革。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发展为本,追求全体学生的积极、主动、和谐、高效的发展,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6、建立健全制度保障机制,实行层层包干责任制,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充分保障。

七、实施课题研究前后我校课堂教学现状及学生课业负担调查结果对照:

从调查的结果看,在课题研究前,我校课堂教学和学生课业负担虽然比我们预先想象的要好一些,但也还是较为严重,应该说,课堂教学改革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实施课题后,各方面的情况都有了一定的好转,学习对学习的兴趣提高,课业负担比以前有所减轻,而且学习效果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八、研究结果与成效

  本研究验证了:

  1、学生课业负担与学习成绩有一定相关。

  2、高质量的课后作业比高数量的课后作业在提高学效果上更优。

  3、成绩提高、兴趣培养与减轻课业负担之间并不矛盾,二者能够找到完美的平衡。

  因此,我们建议在布置作业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布置作业要结合学生实际难、易适当。过于简单不能提升学 生思维锻炼学生能力,缺乏挑战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过难学生无法完成,则对学生的学习信心是一打击,还会引发学生抄袭、应付的习惯。因而作业一定要难易适当,让学生经过努力思考方能完成为宜。

  2、布置作业量要适度

过多的作业只会让学生疲于应付,而不可能真实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

  3、作业要精选、精心设计,要有针对性

 老师在布置作业前要做一做、选一选,确保作业的针对性,注意作业有助于消化当堂内容、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做了有效果,对教学有帮助。适当的设计一些开放型题目,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

 九、 课堂教学效率的特征与成果

针对本校教学现状,先在课题组内尝试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题组中一位教师,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努力,寓竞赛辅导于课堂教学之中,每节课中留5—8分钟时间,让学生尝试解决提高问题,保证了好生“吃饱”;
课题组中又一位教师,重视概念教学,让学生尝试梳理概念的形成过程和知识间的脉络,构建知识网络,并纳人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重视解题后的反思,旨在解题思维能力的训练,取得明显成效。在 毕业考试中,一位学生写到:“对于自学过程中碰到的‘拦路虎’”,总是认真思考,使自己变得聪明起来从而消灭它。”正是因为学生积极性充分调动,这位教师任教班级,在上学期期末统测平均分达到84.3分(全区为75.3),该校平行班平均分为73.4分,从中也充分说明,只有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从整体上提高质量,产生高效率。

十、存在问题及改进

  在研究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1、从实验研究和调查问卷来看,由于考试的压力,适应了以往的题海战术,实验2组中的部分学生其实在课外的做题量并未减少,这可能是影响实验效度的主要因素。

  2、虽然课堂教学并非实验的变量,但由于实验研究中的授课教师本身就是实验的方案制订者和参与者,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期待效应”的影响不容忽视。

  3、考虑到由于对高中教师和学生评价紧迫性和复杂性,计划在高中组开展的实验研究可能会受到更多因素的干扰,为防止实验效度的降低,避免给教师和学生带来预想之外的不便,这个组的实验并未开展。

  4、测试内容的梯度变化使得本实验的前测和后测之间不具可比性。

  以上问题已经超出了实验组成员的业务范围和能力水平,希望在今后类似的研究中得到解决。

 十一、解决中学数学课后作业过重的办法的研讨

  1、在课后作业的设计方面,老师要能够掌握课程的精髓,深钻教材,向学生进行举一反三的教学启示,选择出以一当十的高质量练习题,在教学中真正抓住万变不离其宗的“宗”字。

  2、不断提高中学数学老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

学生学习效果的取得贯穿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提高教师课前的备课和课堂教学效率,向45分钟要质量,使教学任务的重心前移,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3、以往的各级各类赛教、评课活动中,往往十分重视课堂教学效果的达成,忽视了课后作业的补充作用。今后应加强课后作业设计方面的考评,提高练习课、复习课的业务能力水平。

  4、向国家教委建议,改革中高考制度,废除单以考试成绩(分数)录取的考试制度,引进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

十二、尚需深入研究的问题

在现实社会中,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事情,虽然我们在课题研究中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但今后对学校的课题研究、课堂教学改革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些思考:

1、如何更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活动,促进师生、生生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

2、如何更好地设计课堂提问,引发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3、如何进一步发挥现代多媒体的辅助教学活动,促进课堂教学的多边互动。

4、如何做好课堂教学的反馈和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如何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作业设计,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又能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篇二】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中指导学生自学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实践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

何伟成 刘军平

中小学生负担过重是长期以来困扰基础教育事业的顽症,严重阻碍着全面素质教育实施和党的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已经给中小学生健康成长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社会上出现了“救救孩子”的呼声,青少年发出了“还我童年,还我青春”的强烈呼唤。那么该怎样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呢?目前,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改革课堂教学的呼声越来越高,“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的建设正在蓬勃开展,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研究也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我们于2012年5月,申报并被确立了《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实践研究》作为研究课题,在一年多的课改实验中,我们致力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努力改革课堂教学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精心优化设计作业、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效,不仅大大减轻了学生不必要的过重的课业负担,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整体素质。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中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依然没有解决。据统计,中学生每天平均学习时间约12小时,平均睡眠时间不足小时。在中学短短6年里,学生的近视率由%猛升到%。这是一个令人震憾的数字。中考、高考的指挥棒将千千万万中学生变成学习的机器;
一堆堆书、一本本作业将众多活泼可爱的孩子变成知识的奴隶!在过重的课业负担面前,素质教育成了一纸空文;
在大量的作业面前,以人为本成了空话。给孩子们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已成为社会共同呼吁的重大问题。

为了转变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树立全面发展的质量观、以人为本的学生主体观、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克服我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种种弊端,各学科探索优化课堂教学的系统方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向课堂45分钟要效益,要质量,确保学生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精讲、精练,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重视知识形成过程,潜移默化地灌输学科思想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达到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目的。我们进行了本课题的研究。

优化课堂教学,是指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有目的的选定一种建立教学过程的优化方案,在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教师和学生的时间、精力的投入,并取得尽可能最大的效果。具体意义有以下几点:

1、课堂教学应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着眼于学生的知识获得、能力的形成、良好思想品德与健康身心的发展,形成完整的人的发展的教育。

2、学生作为学习和自身发展的主体,其主体性和潜能应受到充分的尊重并给予展现。

3、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就是民主、平等的和谐的关系,课堂气氛既是紧张的、严肃的,又是生动的、活泼的,既有大量的信息交流,又有充分的情感交流。

4、课堂教学应体现教育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应以尽可能少的时间投入和师生尽可能少的精力消耗,让学生得到尽可能多的收获。

5、课堂教学的优化与教学手段的化关系密切,可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和学校条件等选择运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方法的优化。

6、应重视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培养其科学的学习态度、广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转变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树立全面发展的质量观、以人为本的学生主体观、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克服我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种种弊端,各学科探索优化课堂教学的系统方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向课堂45分钟要效益,要质量,确保学生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精讲、精练,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重视知识形成过程,潜移默化地灌输学科思想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达到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目的。

具体内容:

1、通过调查研究,

了解我校课堂教学的现状及成因。

2、通过理论学习,转变教师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念,树立现代课堂教学新观念。

3、在学校的指导下,各学科探索优化课堂教学的具体对策与方案。

4、构建课堂教学,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评价体系。

三、课题含义及有关概念的界定

优化课堂教学,是指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有目的的选定一种建立教学过程的优化方案,在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教师和学生的时间、精力的投入,并取得尽可能最大的效果。

具体含义有以下几点:

1、课堂教学应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着眼于学生的知识获得、能力的形成、良好思想品德与健康身心的发展,形成完整的人的发展的教育。

2、学生作为学习和自身发展的主体,其主体性和潜能应受到充分的尊重并给予展现。

3、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就是民主、平等的和谐的关系,课堂气氛既是紧张的、严肃的,又是生动的、活泼的,既有大量的信息交流,又有充分的情感交流。

4、课堂教学应体现教育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应以尽可能少的时间投入和师生尽可能少的精力消耗,让学生得到尽可能多的收获。

5、课堂教学的优化与教学手段的化关系密切,可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和学校条件等选择运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方法的优化。

6、应重视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培养其科学的学习态度、广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对象为我校高一年级各班。通过调查研究,将各班学生以前的作业量、学习情况和学习成绩作为参照,与实施优化课堂教学后的作业量、学习情况与学习成绩进行对比。所有文化课学科均参加本课题的研究,以各学科教研组为基本单位组织实施。

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通过调查了解我校各班教学现状及教师现状,了解学生作业量的现状,并分析成因;
通过调查对研究的进程和存在的问题及时了解并采取措施进行调控。

2、文献研究:对与本课题有关的资料、论文及有关理论进行研究。

3、实验研究:把所形成的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案投入实践,进行实验以检验其科学性和可行性。

4、经验总结:及时总结教学实践中的先进经验,并将其上升到理论高度。

四、教学改革方案和实践过程

立足‘三学’,即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以学习效率为中心,一切以“学”为出发点来组织教学。

(1)以学生为中心,即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生命的激扬为本,以生动活泼为本,以健康生长为本。

(2)以学习为中心,即让教为学服务,为学生好学而教,让学生学会学习。它包含学习兴趣和动机的激发,学习能力的提升,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策略的培养和学习习惯的养成等。

(3)以学习效率为中心,即教师在教学中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改变的同时,要注重学习效率的提升,从而保障教学的有效和高效。

实践生本,即教师在教学中落实生本教育理念,贯彻“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原则,真正实现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健康地发展。

规范课堂基本流程

基本流程:目标呈现――学生自学——组内交流——班级汇报——教师点拨——检查反馈――精编前置性作业或活动单。

(1)目标呈现:教师在提出学习内容后向学生呈现本课的学习目标,并做相应的解释说明。

(2)学生先学:通过预习完成前置性作业或课堂给定必要的时间,让学生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同时找出自己认为较难或容易出错的学习内容。

(3)组内交流:组长组织全组成员核对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同时帮助学困生完成学习任务,并讨论本组的疑难点,记录不能解决的问题,提请班内交流。

(4)班级汇报:各小组在班级汇报本组的学习成果和疑难点。其他组就汇报情况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全程关注汇报及辩论情况,鼓励更多同学发言,澄清疑点,解决难点。

(5)教师点拨: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进行有效的点拨与引领。教师要从学科体系和学生学习结果总体驾驭教学目标,通过设计典型问题、借助现代教学手段,简明扼要突破学习重点与学习难点。

(6)检查反馈:精选精编笔头或口头练习,检查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同时,要求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回顾反思,留有空间让学生整理思路、查缺补漏,对表现出色的同学进行评价。

(7)精编前置性作业或活动单:设计与编写一般性要求为:一是统一结构,包括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活动方案(活动名称和操作方案)、展示评价、检测反馈等;
二是体现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三是提供预习(前置性学习)和检测学习效果的学习材料;
四是留有学生自主完善学习内容的空间;
五是不同学科、不同类型知识和不同课型的活动单有各自特色;
六是不能把活动单设计成习题练习或学习辅导用书的模式。

五、研究周期及研究计划:

“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预计从2012年5月——2013年6月。

主要研究阶段:

第一阶段:课题研究准备阶段(—

1、现状调查、收集资料、课题论证,形成可行性方案、申报立项课题,拟定实施计划。

2、进行科研理论学习,通过有关的理论学习,转变课题组成员的观念,使课题组成员对“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形成共识。

3、购买相关资料、学习培训,为课题实验做好前期准备。

第二阶段:初步实施阶段(—)

制订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进行开题论证;
修改完善实施方案,并按照实施方案组织研究;
围绕课题研究目标,针对研究的主要内容,进行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分析和学生课业负担的调查和后果分析。学习、借鉴洋思中学的成功经验。

进行课题实验课研究,专题研讨和反思,总结阶段性成果,组织交流汇报。

第三阶段:正式实施阶段(—)

1、(1)教师转变观念,放手将课堂还给学生,鼓励学生敢于大胆发言、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见解,营造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

(2)参考洋思中学的教学模式——“三三六模式”,即课堂自主学习的三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
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反馈;
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探索适合我校学情的课堂教学模式。达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目的。

(3)对学生进行反馈,通过谈话、调查等形式了解学生在不同形式的教学过程中的感受和学习状态。组织开展学生学业负担分析座谈会。

2、(1)课题组成员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素质。

(2)课题组进一步探索适合我校学情、适合不同学科的高效教学模式。开展科研小课题成果汇报会。

(3)课题组成员通过反复实践,调整教学结构,进行课后反思。

(4)探求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方法、对策,让学生学的轻松,变被动为主动。

3、(1)运用我校所探索的教学模式进行实验教学,逐步改进和完善课堂教学模式。

(2)进一步探索如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的方法,让学生在乐中学,真正达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目的。并进行调查反馈,跟踪对比进行效果分析。

4、(1)反复调查、实验、论证。建立数学科教学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提高课堂效率。

(2)课题组形成有关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对策的书面报告。

成果形式:论文、实验报告。

第四阶段:结题阶段(—)

整理课题研究的课题资料,分析总结提炼研究成果;
撰写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申请结题。

成果形式:研究报告、论文或心得体会等。

六、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做的主要工作:

1、转变教育思想,树立科学教育观念。

为了端正教育思想和办学方向,转变拼时间就是提质量的陈旧、错误观念,进一步提高教职工对“减负、增效、提质”重要性的认识,我校先后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党的教育方针,学习国家颁布的有关政策法规及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讲话精神。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采取边学习边辅导、边学习边研讨的方法,做到“学、议”结合、“知、行”结合。组织教职员工围绕“减负、增效、提质”的意义、义务教育的人才观、质量观、教育观等问题进行座谈讨论,查摆学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现象并分析其原因。通过学习讨论,广大教职工能自觉认识到加班加点、机械重复的训练等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行为无疑会扼杀学生聪明才智的发挥与个性的发展。要提高质量必须深挖有效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减少无效,特别要杜绝负效、无用功的劳动。我们在转变教师旧有观念、提高认识、明确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加强了制度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有则可依。

2、开全开足课程,科学安排课时。

上好活动课是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重要措施。我校从学校实际出发,在不增加课时、不延长在校时间的情况下,强化活动课程开设。学生活动丰富多彩。我校通过开展“普法小报展评”、“中华诗文诵读”、“爱心捐款”、“关爱留守儿童”、“和谐校园、快乐成长”、国旗下讲话、扶贫助学等系列德育活动,帮助师生全面树立文明意识。组织开展“学生英语书法比赛”、“英语单词竞赛”、“物理实验操作比赛”等活动,拓宽了知识面,开阔了视野,启迪了智慧。组织“篮球赛”、“拔河比赛”、“校园集体舞”、成立了学校号鼓队等文体比赛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4、大力研究并进行作业的设计与批改的改革。以学生发展为目的,设计形式多样、接近学生生活并让学生乐于接受的作业,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作业改革的总体思路是:控制总量,降低难度,优化设计,提高效率。

5、积极推进“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的建设,加强课堂教学改革。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发展为本,追求全体学生的积极、主动、和谐、高效的发展,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6、建立健全制度保障机制,实行层层包干责任制,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充分保障。

七、实施课题研究前后我校课堂教学现状及学生课业负担调查结果对照:

从调查的结果看,在课题研究前,我校课堂教学和学生课业负担虽然比我们预先想象的要好一些,但也还是较为严重,应该说,课堂教学改革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实施课题后,各方面的情况都有了一定的好转,学习对学习的兴趣提高,课业负担比以前有所减轻,而且学习效果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八、研究结果与成效

  本研究验证了:

  1、学生课业负担与学习成绩有一定相关。

  2、高质量的课后作业比高数量的课后作业在提高学效果上更优。

  3、成绩提高、兴趣培养与减轻课业负担之间并不矛盾,二者可以找到完美的平衡。

  因此,我们建议在布置作业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布置作业要结合学生实际难、易适当。过于简单不能提升学 生思维锻炼学生能力,缺乏挑战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过难学生无法完成,则对学生的学习信心是一打击,还会引发学生抄袭、应付的习惯。因而作业一定要难易适当,让学生通过努力思考方能完成为宜。

  2、布置作业量要适度

过多的作业只会让学生疲于应付,而不可能真实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

  3、作业要精选、精心设计,要有针对性

 老师在布置作业前要做一做、选一选,确保作业的针对性,注意作业有助于消化当堂内容、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做了有效果,对教学有帮助。适当的设计一些开放型题目,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

 九、 课堂教学效率的特征与成果

针对本校教学现状,先在课题组内尝试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题组中一位教师,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努力,寓竞赛辅导于课堂教学之中,每节课中留5—8分钟时间,让学生尝试解决提高问题,保证了好生“吃饱”;
课题组中又一位教师,重视概念教学,让学生尝试梳理概念的形成过程和知识间的脉络,构建知识网络,并纳人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重视解题后的反思,旨在解题思维能力的训练,取得明显成效。在2012年毕业考试中,一位学生写到:“对于自学过程中碰到的‘拦路虎’”,总是认真思考,使自己变得聪明起来从而消灭它。”正是因为学生积极性充分调动,这位教师任教班级,在上学期期末统测平均分达到分(全区为,该校平行班平均分为分,从中也充分说明,只有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从整体上提高质量,产生高效率。

十、存在问题及改进

  在研究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1、从实验研究和调查问卷来看,由于考试的压力,适应了以往的题海战术,实验2组中的部分学生其实在课外的做题量并未减少,这可能是影响实验效度的主要因素。

  2、虽然课堂教学并非实验的变量,但由于实验研究中的授课教师本身就是实验的方案制订者和参与者,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期待效应”的影响不容忽视。

  3、考虑到由于对高中教师和学生评价紧迫性和复杂性,计划在高中组开展的实验研究可能会受到更多因素的干扰,为防止实验效度的降低,避免给教师和学生带来预想之外的不便,这个组的实验并未开展。

  4、测试内容的梯度变化使得本实验的前测和后测之间不具可比性。

  以上问题已经超出了实验组成员的业务范围和能力水平,希望在今后类似的研究中得到解决。

 十一、解决中学数学课后作业过重的办法的研讨

  1、在课后作业的设计方面,老师要能够掌握课程的精髓,深钻教材,向学生进行举一反三的教学启示,选择出以一当十的高质量练习题,在教学中真正抓住万变不离其宗的“宗”字。

  2、不断提高中学数学老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

学生学习效果的取得贯穿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提高教师课前的备课和课堂教学效率,向45分钟要质量,使教学任务的重心前移,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3、以往的各级各类赛教、评课活动中,往往十分重视课堂教学效果的达成,忽视了课后作业的补充作用。今后应加强课后作业设计方面的考评,提高练习课、复习课的业务能力水平。

  4、向国家教委建议,改革中高考制度,废除单以考试成绩(分数)录取的考试制度,引进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

十二、尚需深入研究的问题

在现实社会中,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事情,虽然我们在课题研究中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但今后对学校的课题研究、课堂教学改革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些思考:

1、如何更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活动,促进师生、生生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

2、如何更好地设计课堂提问,引发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3、如何进一步发挥现代多媒体的辅助教学活动,促进课堂教学的多边互动。

4、如何做好课堂教学的反馈和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如何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作业设计,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又能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篇三】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中指导学生自学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数学教学中引领学生动手实践的研究》

课题结项研究报告

【摘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师要组织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发现规律,调动感官,实现理性认识。小学数学教师要全面提高小学生的动手能力,组织学生进行动手实践操作,获得教育教学效果,成为学习的主人。动手实践操作有效性的提高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正确恰当地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操作,主动积极地参与新知识的学习探索。

我们课题组于2015年3月以《小学数学教学中引领学生动手实践的研究》为题向驻马店市教育科学规划办提出申报,2015年5月被正式立项。接到立项通知后,课题组就召开会议,明确成员分工,探讨课题研究思路,明确研究方向,制定研究计划。课题研究实施一年多来,研究进程有效推进,研究策略初步凸显,教师业务水平明显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有效提高,数学思维进一步得到开发。研究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县教研室有关专家的指导,得到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在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现总结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经历、体验和探索是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过程性目标的三个层次。数学教学过程更应该是充满着探索和创造的过程。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深知小学生数学学习与具体实践活动是密不可分的,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是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实践应用能力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尽管如此,我们以往的研究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具体可行的操作程序。为了更系统的、更有效地研究如何使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发展思维,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实践的能力,我们确立“动手操作,发展数学思维”的研究课题,以适应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时代发展需要。

动手操作是解决数学学科的抽象性与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认识水平的矛盾的重要手段。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任何一个数学概念、法则、公式的产生,都离不开抽象概括、逻辑推理的思维方法,而小学生的认识是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动作进行思维,靠直观感知获取知识。因此,要解决学科性质与学生认识水平的矛盾,教学时,组织学生进行操作活动,促使学生动手、动眼、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参加,相互配合,提高感知效果,为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动手操作帮助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既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又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操作活动,一方面是手与眼的协调活动,对数学材料的动态感知过程;
另一方面是手与脑的密切沟通,把外部活动系列转化为内部隐性语言形态的智力内化方式。操作时,儿童把外显的动作过程与内部思维活动和谐地结合在一起,这对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的小学生,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改变学生被动听课的情况。传统的教学,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即使使用教具,也是老师演示学生看,这对小学生来说,教学的直观性和学生的自觉主动的精神,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不利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同时参加学习的积极性,不能很好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之一就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活动方式多样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改变学生被动听课的状况。根据我校教学实际以及以前县级课题研究的状况,要改变学生被动听课的状况,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强动手操作活动。

基于对以上问题的认识,我们提出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有效性的探究》这一研究课题,旨在通过对其研究,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科学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流程,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学习活动的机会,使每个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学习数学,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学会思考、懂得交流、获得情感体验,使学生的实践活动发挥真正的有效性。

二、课题的界定

《小学数学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小学数学教师要全面提高小学生的动手能力,组织学生进行动手实践操作,获得教育教学效果,成为学习的主人。

动手实践: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包括学生在理解数学知识,建立数学概念的过程中自己进行的动手、动脑、动口等一切操作活动,泛指制作学具、感知体验(看、摸、拉、摆、分等)、实物测量、画统计图统计表、设计游戏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国外本领域研究现状: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指出:传统教学的缺点,就在于往往是用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可以说,加强实践操作是现代的数学教学与传统的数学教学的重要区别之一。从很多国家小学数学教学引导学生去通过操作学具(如奎逊耐彩色棒、钉子板等)学习数学的实践来看,加强操作实践是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发展趋势之一。

国内本领域研究现状:目前,我国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把学生的课堂学具操作过程当成一种活跃课堂气氛的手段,流于形式。其实,学生的学具操作活动应该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学生通过“摆一摆、拼一拼、做一做”,获得大量的、丰富的感性材料,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概念,或是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次,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还出现课堂操作活动无目的的现象。学具操作活动要选择适当的时机。最适当的时机是学生对某一问题急待解决,又苦于没有解决的方法,产生操作学具的需要时,再让学生操作,并提出操作要求,让学生自己操作,自己探讨,最终找到正确答案。最后,数学课堂教学中还出现学具操作形式单一的现象,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目的要求,灵活设计操作方案,做到个人操作、集体操作相结合,课内操作与课外操作相结合。

四、本课题与已有研究的联系与区别

动手实践作为对传统教学形式的一种补充,已被一线教师越来越广泛地在课堂教学之中所采用,这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提倡的教学方式。目前,国内外就这方面的研究不少,特别是国内一些小学数学专家基于“动手实践”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已经有成功经验值得借鉴,但就小学阶段“动手实践”的有效性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让学生学会动手,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大胆实践的能力是当前小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增设“实践活动课”,这既是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是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必然。然而,目前对这个问题只是停留在提出部分的实践措施,一味的提出这些活动的优越性,实际上在众多的动手实践活动中存在很多的问题,使动手实践仅仅是走过场,主要表现以下几方面:

1、教师充当“指挥官”。一味要求学生按自己的演示步骤去模仿,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动手实践活动乱而杂,因此完不成教学任务,甚至拖堂的现象时有发生。

3、操作的内容脱离现实生活或缺乏合作性,学生兴致不高。

4、动手操作、实践活动的形式机械单一,范围不够广泛。

动手实践方法虽然没有统一的模式、统一的要求,但随心所欲、信手拈来、草率从事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小学生刚开始面临问题时,并不知道选择何种解题策略,即使想“动手实践”也常苦于不知道怎么做;
而且做也不是万能的,做的结果也不一定都是正确的,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一些假象,产生偏差。还有一些课,虽然教师着力让学生参与操作、探究,但操作效果并不理想,貌似热闹、自主的操作,实则流于形式,有的甚至本末倒置、舍本逐末,一堂课热闹之后什么也没留下。久而久之,既影响了课堂教学实效,又使教师对操作活动失去信心,重新使用传统教法。因此,我们应该从一年级开始,就注重有意识地结合具体内容,教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方法,从他们经验出发,在教师的帮助下自己动手、动脑“做数学”,并经常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时刻关注学生“实践”的过程,同时给予必要的指导,使学生及时认清实践中出现的假象,校正出现的误差,从而少走弯路解决问题。随着动手经验的积累,抽象逻辑思维能力逐步发展,他们应该也完全可以主动运用类比、推理等策略解决问题,以提高问题解决的质量和效率,进而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基于对以上问题的认识,我们提出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引领学生动手实践的研究》这一研究课题,旨在通过对其研究,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科学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流程,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学习活动的机会,使每个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学习数学,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学会思考、懂得交流、获得情感体验,使学生的实践活动发挥真正的有效性。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研究的目标:

数学离不开生活,本次研究中,坚持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为目标,扩大数学教学时空,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自主观察,动手操作、制作和应用学具,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高数学实践能力,并在实践中更好地培养学生创新探究能力,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1、真正意义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中,利用操作材料、操作活动的特点,变“教数学”为“做数学”,使以往“一人演示众人看”的被动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人人动手实验的主动探索式学习。运用课堂操作实践,将凝结于数学知识及其体系中的活动过程展开,将静态的知识结论变为动态的探索过程,为学生提供“再创造”的机会,让学生自己通过有目的地操作、观察、比较、分析、讨论,从直观到抽象,从感知到内化,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和经验,从而有效地实现知识训练智力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更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求知欲,使他们乐学、善学。

2、优化教学过程,加深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发展思维。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活动。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不仅扩展了数学教学直观手段的内涵与外延,而且有助于调动多种感官、多种心理因素的优势形成合力,化静为动,可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从而有效地调和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儿童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

3、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动手操作的目的在于学生通过操作去获取知识,在操作过程中,让学生手、口、脑、眼、耳等多种感官并用,协同作战,从中品尝“学习劳动的成功”,体验“克服困难的喜悦”,从而主动地参与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使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造能力都得到培养,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4、通过课题研究,创设善于研究、乐于实践、敢于探索的研究氛围,培养一支业务精湛、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的科研教师队伍,实现我校“科研兴校”的目标。

研究的内容:

儿童心理学认为: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获取的绝大多数的数学知识是在形象感受、感知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表象从而形成概念的。如何把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变为小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理解得了的数学事实,是每个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很好考虑的问题。许多成功的案例说明,让小学生动手操作发展思维是提高数学学习的有效策略之一。因为这样做既符合儿童的生理、心理特征,可以吸引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有意识的教学活动中来,又能使他们在大量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整理,找出有规律的现象,逐步抽象、概括,获得数学概念和知识,使抽象问题具体化。

1、动手实践操作存在的问题

通过有关动手操作的教学实践案例、课堂教学观摩和公开发表论文的分析,去发现在教学中的运用动手操作存在的问题。如认识上的迷失和操作上的盲目主要有哪些表现?

2、动手实践操作的基本模式

动手实践操作模式作为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子模式,从属于主体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在研究中探索“动手实践操作”课的教学流程基本实践操作模式,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实践操作能力的强弱等因素,研究如何选择不同的实践操作方式以及各种实践操作方式的基本实践操作流程(如:启发性实践操作、示范性实践操作、应用性实践操作、探究性实践操作等)?如何做到实践操作有效,避免低效和无效?教师如何根据教学中学生的心理活动特点来设计问题情景与实践操作内容,使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景与教师提供的定向指导中,通过动手实践操作学具探究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结论,理解数学知识,从而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有效运用动手实践操作的基本策略

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在开展实践操作活动中学生的一些不良习惯会浪费掉好多时间,直接影响实践操作的进程和结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放手让学生实践操作?对动手实践操作运用的次数、时机、时间长短如何进行合理灵活的处理?使实践操作不流于形式,让实践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让实践操作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让新知识在学生实践操作中产生,让创新意识在实践操作中萌发。

4、动手实践操作发展思维的基本策略

动手实践操作是一种手段,其最终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在活动中展开思维。新《课程标准》强调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要让学生会暴露学习的思维过程。但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他们的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进行。而且学生的个性存在着差异:有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强,有的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有的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强……动手实践操作与发展思维之间的桥梁需要教师去搭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通过让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来发展数学思维很值得我们研究。

(1)通过实践操作,形成数学概念,发展抽象思维。

皮亚杰的认知结构观提出,儿童关于现实的概念不只是一种“发现”,更是一种“发明”,这意味着“概念”既不预成于内,也不预成于外,儿童必须自己去构造“概念”。而数学本身又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它与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认识水平之间有一定的矛盾,真正的动手实践操作是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手段。有些概念是很难理解的,但是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进行真正的实践操作活动,促使学生动手、动眼、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参加,相互配合,提高感知效果,为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学生很快“从不懂到懂”。因此,学生对数学的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必须借助形象、直观和实物实践操作,形成表象,建立初步的数学概念,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2)利用实践操作,找出数学规律,发展逻辑思维。

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如果教师结合学生学习的内容,经常提供给学生亲身参与实践的机会,加强体验,能使学生的感性认识越来越丰富,便于学生理解,找出数学规律,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①注重实践操作,理清数量关系。在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分析、判断、综合的能力,理清数量关系是关键,也是难点。而教学时,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操作,能使生动具体的感性材料作用于人脑,形成表象,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确定解答方法,逐步抽象概括上升到理性认识,使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认识结构。

②运用实践操作,掌握计算方法。计算教学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约占数学总课时的 ,传统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目标,侧重于学生记住计算法则,形成计算技能,这也就是说我们在 的课时里,失去了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机会。所以在计算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运用多种感官进行感知,在实践操作中积极思维,获取知识是我们要研究的重要内容。

六、课题研究的价值及意义

心理学研究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儿童实践操作,是符合儿童思维认识过程的,即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逐步过渡的发展过程。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数学是做出来的,学生只有亲历知识的发现过程,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教育学研究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儿童在实践活动中或通过折折画画等动手的活动,可以帮助儿童获得直接感性认识,再经过手脑并用,便可建立起清晰鲜明的表象,进而培养儿童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深知小学生数学学习与具体实践操作活动是密不可分的,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实践应用能力的最有效途径之一。研究让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为学生创设和提供自主学习、自主活动、自主发展的条件和空间,力争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动手实践,使他们在实践中思维,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在实践中建构数学知识,锻炼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达到以下目的:

1、使学生树立实践操作实践的意识;
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操作实践活动的习惯。

2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实践活动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学习效率的提高。

3、使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实践活动学会学习,学会求知,为其终身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4、培养教师对实践过程全面有效的调控能力,增强实践操作的实效性。

通过实践操作活动,让每个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能理解和掌握,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七、课题研究过程

根据课题实施方案的安排,我们将本课题分为三个阶段进行了研究。

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2014年9月——12月):成立课题组,我们重点进行了理论学习,资料收集,制订课题实施方案,课题组成员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引领学生动手实践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对实验对象的状况有了深入了解。

第二阶段为“立项实施阶段”(2015年1月——2016年1月):

本阶段分三个小阶段进行:

(1)2015年1月——2015年4月为“实施阶段”的第一小阶段,本阶段我们初步进行研究课题的探讨,课题组在此基础上对开题报告进行修改、完善,形成本课题,同时申请相关上级科研部门对此课题进行立项。拟定了研究的具体内容和计划,并选择了小学各年级为研究对象进行课题的系统研究,定期进行了课堂教学实践和案例分析总结,提炼出了有效的教学策略。

(2)2015年5月——2015年6月为“实施阶段”的第二小阶段,对“动手实践操作”课的教学流程基本实践操作模式重点进行了研究。初步探索出“动手实践操作”课的基本实践操作模式为“呈现问题→引发猜想→实践操作探究→交流评价。”的基础上,在研究中我们探索出了一些动手实践操作课的基本教学流程:如示范性实践操作(课前观察——尝试实践操作——教师演示——学生实践)、应用性实践操作(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动手实践操作,形成结论——实践运用,解决问题——总结反思,评价体验)、启发式实践操作(课前准备——课堂探索——启发解难——发展思维)、探究式实践操作(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提供时空,自主探究——评价反思,丰富体验)。

(3)2015年7月——2016年1月为“实施阶段”的第三小阶段,课题组重点对有效运用动手实践操作和通过动手实践操作发展学生思维的基本策略进行了研究,在研究中总结出了五项有效地运用动手实践操作的策略(让学生明确实践操作的目的,养成良好的实践操作习惯;
创设有效的实践操作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重视实践操作、观察、思维及语言表达的有机结合;
因材施教,把握好实践操作的时机;
设计好实践操作程序,把握好问题的设计)。三项发展思维的策略(通过学具实践操作,发展学生思维;
通过小组合作,发展思维;
通过语言描述,发展学生思维)。

我们推荐了于明忠老师参加了正阳县教研室小学数学优秀课展评活动,于明忠老师荣获一等奖。在学校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并邀请县教研室、中心校领导等专家来校进行了指导。

第三阶段为“结题阶段”(2016年2月——3月):我们组织全镇四五年级数学老师听取了于明忠、于丽影老师上的课题成果展示课,推广课题研究成果,举办了学生学具制作作品展,把优秀教学设计、案例与反思以及论文进行了编辑,对课题进行了全面总结,并形成了结题报告。

八、研究的方法与措施:

本课题采取文献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的研究方法。

1、文献法:通过文献检索,广泛收集与本课题有关的资料,特别是适合本课题研究的先进理论和经、验。比较全面地了小学数学学具实践操作的研究成果,完成课题的基础研究,为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2、经验总结法:运用经验总结来更新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领学生动手实践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重视资料的积累,按、研究内容撰写论文、阶段性总结、实验报告等

3、行动研究法:运用行动研究法来研究教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领学生动手实践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对新课堂的兴趣、态度及参与度。

九、研究的结论与分析:

研究中我们选择课题组成员所在班级为实验班级,相应的平行班级为对比班级,紧紧围绕课题方案中所确定的研究内容、目标和方法进行课题的系统研究,定期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和案例分析总结,提炼有效的教学策略,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通过有关动手实践操作的教学实践案例、课堂教学观摩和公开发表论文的分析,我们发现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动手实践操作存在的一些问题。

1、教师演示代替学生实践操作。由于传统的教科书只提供毫无生气的形式结构,又缺乏与之相配套的素材,更苦于找不到现成的学具,我们的教师又受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只有自己制作一些简易教具和课件,边讲解边演示。

2、为了实践操作而实践操作,实践操作流于形式。过分追求动手实践操作的过程,却忽视了动手实践操作活动的目标,教师没有对动手实践操作进行及时总结、概括和提炼,使得动手实践操作往往停留于动手实践操作层面,而没有上升到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层面,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主要表现为起始于动手实践操作,终止于动手实践操作,似有“为动手实践操作而动手实践操作”之意。教师充当“指挥官”,学生沦为“实践操作工”,学生完全在教师的指令下进行实践操作。

3、实践操作与观察、语言、思维分离。实践操作活动中,学生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在实践操作的载体上,而没有在实践操作中观察、思考、抽象出数学最本质的东西,使实践操作活动事倍功半。在课堂上,我们经常看到学生爱动手摆弄学具,经摸索,找到了结果。但要让他们说说实践操作过程或相互交流:你是怎样得到结果的?那就费劲了,结结巴巴的;
用规范的书面语言表达更加困难,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滞后。

4、实践操作的探索空间不够,思维含量不高,缺少创新精神。在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老师们受到一节课40分钟和实践操作材料的限制,不敢放手让学生探索,这样不仅没有达到实践操作活动的目的,反而影响了整个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甚至还打消了部分学生探索新知的积极性。

5、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动手实践操作运用的次数、时机、时间长短缺乏合理灵活的处理。

(二)如何有效地使用动手实践操作,使实践操作不流于形式,让实践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让实践操作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让新知识在学生实践操作中产生,让创新意识在实践操作中萌发。我们在研究中总结出了五项有效地运用动手实践操作的策略:

1、让学生明确实践操作的目的,养成良好的实践操作习惯。

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在开展实践操作活动中学生的一些不良习惯会浪费掉很多时间,直接影响实践操作的进程和结果。我们经常会发现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生特别地兴奋,导致课堂纪律失控,原本设计得好好的课堂,一阵乱哄哄的活动后,什么也没学到,结果适得其反。因此,必须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践操作习惯:实践操作前要听清要求;
实践操作时不慌不乱,有条有理;
老师或同学讲解时,要暂停实践操作,认真听;
实践操作完成后,要迅速收好学具等。同时要培养学生具有边实践操作,边观察,边思考的协同活动能力。

2、创设有效的实践操作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小学生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教材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实践实践操作的机会,教师要重视学生实践操作,真正的放手让学生实践操作。实践操作要到位,不能流于形式,让实践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让实践操作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让新知识在学生实践操作中产生,让创新意识在实践操作中萌发。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你会发现,学生也是一个创造者。例如,于明忠老师教学《梯形的面积》时,首先出示两道复习题:1、你学过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2、想一想:你是用什么方法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在学生思考问题的基础上,再问:“今天同学们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动手用割、补、拼的方法来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吗?”学生通过动手,大胆实践,探索出多样方法来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整个推导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当了一次“小发明者”。这样每个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思维空间被打开,想象力被激活,创造个性得到发展。

3、重视实践操作、观察、思维及语言表达的有机结合。

没有言语不能有逻辑思维。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并引导学生边实践操作边运用内部语言进行数学思维,并指导与帮助学生将内部语言表达成正确的口头语言。实践操作后,在小组内或全班中,鼓励学生表达实践操作的过程。再根据实践操作顺序说出思考过程,根据实践操作的结果,说出结论。这样把培养语言表达能力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结合起来。例如赵中芳老师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让学生人人动手,数出长方体棱的条数,而且提示学生,怎样数既清楚又不致于重数或数漏,鼓励学生,让学生讨论,说出自己的理由、方法。既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因材施教,把握好实践操作的时机。

只有把握好实践操作的时机,才能充分发挥其教学功能。实践操作可安排在学习新知之前,如于丽影老师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先让学生用6根小棒摆几何图形,要求先摆三角形,小棒正好用完,再摆正方形,发现了问题:小棒没有用完,怎么办呢?在摆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交流、观察,分析,思考,在大量丰富的感知基础上引出余数的概念,理解了余数的含义,“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形成就水到渠成。实践操作也可以放在学习新知时进行,其目的是再现推导过程,寻求理论依据或加深对理论的理解,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实践操作有时也可以放在学习新知之后进行,可以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同时可以调节学生学习兴趣。

5、设计好实践操作程序,把握好问题的设计。

实践操作过程是个动态的过程,实践操作顺序的先后,实践操作是否流畅,实践操作是否准确,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维。只有实践操作的程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实践操作准确到位,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取。另外,问题的设计在动手实践操作中能起到关键的作用,只有情境而无问题的活动是没有明确目的的活动,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探索的欲望和创造的热情,它必须具体而富有启发性。

如于丽影老师在教“退位减法”时,从实践操作入手,经历实践操作(小棒)——感悟(算理)——发现(算法)的过程。

a、让学生摆一摆、拿一拿,在直观实践操作中发现问题:个位不够减,怎么办?

b、解决问题中发现:拆开一捆,即从十位退1合并再减。

c、通过几个题目的多次实践操作,使学生“拿中感悟”“不够减”,“拆”中感悟“退1作10”。

d、组织学生对实践操作的过程与结果结合起来分析、交流。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完成了由直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在学习中,不仅对“退位减法”的算理、算法理解更加深刻,而且初步学会了探究,学会了学习。这可以说是一种探究性实践操作,这种实践操作的基本流程就是经历实践操作(小棒)——感悟(算理)——发现(算法)这样一个过程。

(三)不同的实践操作内容有着不同的实践操作流程,我们初步探索出“动手实践操作”课的基本实践操作模式为“呈现问题→引发猜想→实践操作探究→交流评价”的基础上探索出了示范性实践操作、应用性实践操作、启发式实践操作、探究性实践操作的一些基本教学流程。

1、示范性实践操作:课前观察——尝试实践操作——教师演示——学生实践。

如于明忠老师在教学“圆的画法”时,由于画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不知道从何着手,需要老师的指导。她就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入手,先让学生观察学校的体育老师是怎样在操场上画圆的(多媒体模拟实践操作);
再让学生尝试在黑板上用粉笔头画圆;
接着教师用圆规示范画圆(实践操作演示);
最后再让学生动手实践,学生的实践操作就更正确、规范了,而且也能在这规范的实践操作中去主动地认识圆。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更注重了对动手实践操作的指导。

2、应用性实践操作: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动手实践操作,形成结论——实践运用,解决问题——总结反思,评价体验。

如赵中芳老师在教学“分数与除法”时,通过创设猪八戒化缘的情境,引出3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怎么分的问题。在同学们想知道是怎么分的情况下,让他们小组合作,通过将圆片折一折、分一分、涂一涂、剪一剪等,得出 “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除数不为0)”的结论。再在此基础上设计一些练习,让学生在实践运用中巩固所学知识,发展能力,解决问题。课尾时,提出“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些知识?”“我们是怎样学到这些知识的?”“你在学习中的表现如何?”三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总结评价。这样,不仅使学生完善了认知结构,而且使学生学到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也有利于学生养成总结经验、反思学习过程的好习惯,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3、启发式实践操作:课前准备——课堂探索——启发解难——发展思维。

如于明忠老师教学“分数的大小”时,先引导学生课前准备好大小相同的两张纸,分别折出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六分之一,并要求他们用彩色涂出来。接下来通过动手实践操作探究出同分母分数以及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然后回到、、争论的情境中,受前面的学习启发来学习某数和比大小。最后通过游戏——请你猜猜它是谁?来发散学生的思维。

4、探究性实践操作: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提供时空,自主探究——评价反思,丰富体验。

如赵中芳老师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时,首先创设情境,将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使之形成问题意识,激发认识冲动。在引出“具备怎样特征的四边形才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问题后,就引导学生自由地去探究,由于可去探究自己喜欢的物体和自己擅长的方式去探索,所以学生情绪特别高涨,小组探究气氛十分活跃。有的小组量黑板,有的小组量板凳,有的小组量自带的牙膏盒面……,还有的小组用自制长方形纸片进行折一折……。小组里分工合作十分明确,每位同学都非常投入,有的小组中两人拉尺、一人看尺寸、一人记录,有的小组三人分别数一数、折一折、量一量、一人把前三人概括出的特征填写在实验报告中……。实验→讨论→归纳→补充→争辩→认同,十多分钟的探究,各小组都已总结出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每个小组去教室各处探究表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不同物体,反映了学生的自主性;
有量一量、折一折、数一数和剪一剪等不同的探索方法,闪烁着学生的思维火花,更体现了教学的开放性。在随后的交流过程中,朱老师问学生:你对其他同学(组)的探究成果如何评价?自己是怎样进行探究的?有哪些收获和体会?还有什么疑惑?以此引导学生开展反思与评价和对评价的再评价。这样使学生对自己所经历的各个过程和步骤有深刻的认识,增强了主体意识,丰富学生了的活动经验,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促进了学生在认同、批判不同观点的过程中学会欣赏、接纳他人,学会评价,形成健全的人格。

(四)动手实践操作是一种手段,其最终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在活动中展开思维。如何有效通过动手实践发展学生思维,我们研究出了以下三项基本策略:

1、通过学具实践操作,发展学生思维

实践操作学具的过程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是促进思维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在教学中教师为学生精心创设动手实践操作的问题情境,提供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动脑动手实践操作,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操作不仅扩展了数学教学直观手段的内涵和外延,而且有助于调动多种感觉器官,多种心理因素的优势并形成合力,从而有效地调和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儿童思维形象性的矛盾。同时也使全体同学在动手实践操作实践活动中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如于明忠老师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先是让学生猜想小秒针的顶端在一分钟的时间里,所走过的轨迹是一个什么图形?引入课题。然后让学生探索出测量圆的周长的方法。应用测量的方法计算出每一个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这样无须再由老师解释,学生们已经深刻理解了周长的含义,学会了圆的周长计算方法,而且在活动中学生得到了很多的经验和感悟,思维得到了发展。

2、通过小组合作,发展学生思维

如:教学“圆的认识”中有关半径、直径间的关系的认识,于明忠老师是这样设计的:在学生认识圆的半径、直径的特征后,请同学们4人为一组讨论“能否用不同的方法证明直径与半径有关系,有什么样的关系?”这简短而又带有挑战性的问题,促使学生在无框架的约束下,积极进行创造性思维。有的组采用了“折”的方法,有的组通过“画一画、量一量”的方法,有的组测量的是“同一圆内”也有的测量的是大小不同的圆……同学们因为观察角度不同,学习习惯不同,思维方式不同等,得出的结论有的可能有偏差,但通过小组的实践操作实践,群体的交流,最终归纳出“同圆(等圆)内直径是半径的2倍”这一正确结论。这样的实践操作实践活动既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愿望和表现欲望,还挖掘了学生潜在的创新潜能,同时也加快了学生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的进程。

3、通过语言描述,发展学生思维

我们知道语言是表达思维的工具,要发展学生的思维必须重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让学生说话,就会伴随回忆、想象、分析、综合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让学生用口头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也是对思维活动的一种整理和自我检查,同时也会促进思维的发展。例如:教学“圆面积”时,于丽影老师设计了这样的讨论题目:①拼割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相比,什么变了?什么没变?②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有什么关系?③根据长方形面积=长×宽,你能求出圆的面积吗?怎么求?让学生先动手拼一拼,在在小组内说一说。这样,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操作实践得到的感性知识,再经过让学生描述实践操作实践过程,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认识。这样,通过第一信号系统的主观实践操作实践与第二信号系统的语言表达的协同活动,相互支持和调节,学生就能比较准确地抽象和概括出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五)教学效果明显增强,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思维得到发展,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通过一年多的课题研究,在师生共同努力下,大部分学生掌握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能够在教师的提示和引导下主动学习,在学习中感悟知识、技能、方法和情感,教学效果明显增强。

为了促进实践操作实践和思维,我们在学生动手实践操作实践后充分地让学生描述实践操作实践的过程和结果、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认识。我们通过点名发言、小组交流和同桌两人对讲等方式让学生都有口头表达的机会;
通过倾听学生的表达,发现学生实践操作实践、思维过程中的闪光点与存在问题,给予肯定或纠正;
同时让学生在认真听取同学的叙述中参与评价;
通过有意识地鼓励、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发言,促进和推动他们积极思维,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实践操作实践学具是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并能以最佳方式使抽象的知识转化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容易理解的知识,通过动手实践操作实践引导学生从动作中发现、探索、领悟、抽象、概括,获得直观的知识,促进了思维的发展。

陶行知先生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在教学中我们积极为学生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开展具有挑战、探索性的实践操作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把该掌握的内容分解成不同层次,根据需要将全班实践操作实践活动、分组实践操作实践活动、个别实践操作实践活动,合理互补贯穿运用于各个教学环节,引导孩子选择适合自己能力的内容或材料,慢慢地从一个较低的层次,发展到了另一个相对高一些的层次,充分发挥了学生各自的优势和整体功能。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实践能力明显提高,并养成了自主合作探索的习惯。

(六)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得到转变,教师的自身素养和教育科研水平得到了提升。

十 、课题研究的效益和影响

通过本课题一年多的研究探索,证明进行《小学数学教学中引领学生动手实践的研究》这一课题是切实可行的。通过各种形式的课题研究学习,我们真正树立了与新课程相对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对教师而言,“动手实践操作实践、发展思维”意味着上课不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大家一起互动探索,促进学习;
上课不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动、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课堂教学发生了许多的变化:教师的讲解少了,学生的活动多了;
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动手的机会多了;
课堂不再是教师的舞台,学生成为活动了主角。真正做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即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研究中教师积累了有益的经验,由最初的摸索、借鉴到有针对性的创造,教师在感悟、自主学习教学方面逐渐成熟,设计教学的针对性、教学方式的科学性、教学手段的先进性不断增强,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逐步运用到教学中,教师的自身素养和教育科研能力得到很大提升。

课题组成员在课题研究的实验探索过程中,磨炼了教学基本功,增强了教育科研能力。在课题课堂展示活动中,课题组成员于明忠、赵中芳、于丽影等老师上的展示课充分展现了我们的课题特色,受到了参加活动的领导、老师的一致好评。通过这次课题研究,教师研究学习的氛围日渐浓厚,涌现出了一批业务精湛、具有较强研究能力的教师科研队伍。课题组于明忠老师在正阳县教育局教研室组织的优质课活动中活动一等奖,被评为优秀教师;
赵中芳和于丽影老师在2015学年度中由于教学成绩和管理水平显著,被评为优秀教师和优秀班主任。课题组成员撰写的与课题相关的论文在中心校组织的论文交流中获得好评。

通过在数学教学中引领学生动手实践操作实践活动,让每个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能理解和掌握,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大面积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验证了我们原来的实验假设是正确的。

十一、研究的反思:

在为期一年多的实践研究中,虽然我们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也有许多问题值得反思。如:

1、本课题的研究在所有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领学生动手实践的研究”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我们认为我们的研究还只是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次,部分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对自己研究的成果总结不够,课题研究的关注点还没有最终回归于学生,没有从学生的视角去评价课堂教学中实践操作实践的有效性。今后的研究还需不断加深,向更深的层次延伸,以期全面提高我校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2、由于学校的条件有限,没有与教材相配套的学具,所以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实践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
尽管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实践能力有明显增强,但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学生动手实践操作实践能力差异较大,大部分学生学习热情高,勤于动手,勤于钻研,积极思考,也有少数学生不愿动手,不愿动脑,男生的独立性、自主性以及实践操作实践能力都比女生强,可合作能力、协调性比女生差。在目前教学条件下,教师必须调控好班纪,恰当地利用好现有的教具、学具和教学设备,并将其与新课标的要求、校本研修有机结合,使课题研究活动继续进行,课题研究成果继续丰硕。

3、本课题的研究,经过全体实验老师的研究实践,虽然总结出了一些可实践操作实践的模式和策略,也举行过三次全镇的课堂展示活动,但仍然缺乏对外推介的力度,对研究成果推广不够,没有很好发挥课题研究的作用。

4、教师的理论知识和科研素质有待提高,班额过大,数学教师所带课头课时太多负担过重,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教学研究。尽管学校每期都派教师外出学习、听课,但总的来说机会还是不多,请进专家的指导也较少,课题研究的层次还不够深。教师对利用网络资源这个平台学习没有很好把握,教师学习、动笔、积累方面还有欠缺,自我提升不够。要借课题研究来充实自己,不断提高科研能力,逐步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

课题实验是一项系统工程,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步伐,与其课题相关联的新的课题理应应运而生。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还将一如既往地不断学习,不断交流,不断成长,努力将在课题研究中取得的成功经验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并尽全力地去克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使我们的课题研究真正落到实处。

十二、参考文献

1、傅道春.新课程中课堂行为的变化[M].北京:首都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09

2、《数学新课程标准(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1版)[R].2011,21.

3、零克宁.运用数学学具,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J].基础教育研究、,2005,(7).

4、丁浩清,宗占明. 在学具实践操作中发展学生的思维[J]云南教育(基础教、育版), 2006,(04) .

5、刘北荣.在实践操作中培养思维能力[J]. 广西教育,20、07,(Z4)

6、张晓娟.重视学具实践操作 优化课堂教学[J].《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 2011,(1)

7、彭瑛;艾晓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有动手实践操作能力[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

【篇四】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中指导学生自学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生数学课堂良好倾听习惯的培养”

——结题报告

伏红旗 聂银梅

一、课题的提出  

我们在课堂上常常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位同学正在发言,其他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叫着“老师!老师!我、我、 我……”不顾别人还没有把话说完就插嘴,这就是孩子没有良好倾听习惯的表现,吵吵嚷嚷的课堂严重影响了教师教育教学的情绪、学生听课、发言的兴致。目前大多数学生在这方面习惯还没养成,表现出:插话、自己回答完问题就不听别人意见或建议,有的还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没有听老师或同伴讲话等等。大家都获有所共识,学生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会直接影响集体活动的组织、学习活动的开展以及学生自我发展等,也成了课堂效率低、教学质量难以提高的重要原因。  

教育家叶圣陶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孩子学习的过程就是形成习惯的过程。小学阶段是孩子形成良好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在多方面的良好学习习惯中,倾听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孩子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话,倾听同伴的发言,才能积极地、有意义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做到活跃而不失有序。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重要一环。  

“学会倾听”也是新课程赋予学习习惯新的内涵。对于刚进校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可塑性大,这时期通过有效的措施,很容易形成良好的习惯。学生有了良好的倾听习惯,教师就不必时刻盯着是谁打破了课堂平静,破坏了课堂安宁,而把精力转移到观察学生表现、倾听学生心声、参与学生交谈中去。  

基于以上认识,为了让学生学会在倾听中尊重,学会在倾听中思考,学会在倾听中反思,提高学习的效益效率。我们提出了“培养学生小学倾听习惯实践研究”的课题。  

二、课题研究主要过程  

准备了解→实施训练→监督持行→评价提升  

(一)准备了解:观察课堂倾听表象,调查了解,与家长沟通,明确学生倾听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课堂观察,进行总结交流,发现以下不良倾听习惯。  

1、插嘴现象。不喜欢听别人说话,在别人开始说话时,他们就喜欢迫不及待地插嘴进来,非他先发言不可。  

2、神不守舍现象。坐姿端正,眼睛盯着教师或黑板一动也不动。让他们回答问题或是读书,便会出现不知所然的现象。老师还以为他很用心在听课,其实不然,这就是“假”听  

3、“小动作”现象。课堂上的知识对这些孩子没有吸引力,于是,他们会在课堂上为自己找事做:一截铅笔头或者一片纸屑、一块橡皮会让他们玩得津津有味、忘乎所以;
或者东张西望,或者和别的小朋友偷偷地玩耍等,这些都是孩子没有认真倾听的表现。

  

4、啃咬东西现象。对课堂内容不感兴趣,渐渐养成了“啃咬手指或其它东西”的行为习惯。这既是一种心理疾病,也是孩子产生倾听障碍的表现。  

5、品评与组合差现象。学生对别人的回答进行品评,并且使之与自己的想法进行组合,得出较好的观点,这直接体现了倾听者的倾听能力强弱。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虽然学生发言很踊跃,但他们从不关心别人的发言,只是各抒己见。由此看出,学生并没有认真倾听别人的回答,通常学生只表述自己的想法,也没有寻找、挖掘别人发言中的闪光点,组合别人及自己的观点便更无从谈起。  

6、搞笑现象。同学之间说小话,相互搞笑,把自我置之与课堂外,忘乎所以。  

●编制表格,了解情况。  

为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倾听情况,了解学生在家倾听情况,了解家长对孩子课堂上倾听要求,以确定实验开展的价值性、科学性,我们编制了“数学课堂倾听习惯调查表”。(见附表1)  

通过调查反映出:(1)家长非常重视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非常希望自己的孩子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2)学生的倾听情况可以分为三类:认真倾听型,有时认真倾听型,不认真倾听型。在一个班级中,认真倾听型和不认真倾听型大概各全班人数的三分之一,其他三份之二的学生基本上都属于有时认真倾听型。  

家长留言  

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发展孩子倾听能力的前提和基本条件。由于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孩子的表达能力增强了许多,可是有些习惯却不好,如大人说话时常插嘴,不能认真仔细地听等等,罗龙熙时常有这种习惯,请老师好好管教。  

——杨沐阳家长  

要发展孩子的倾听能力,必须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礼貌和习惯,这是提高孩子听懂语言的重要保证。应让孩子懂得在听故事、听别人讲话时,要尊重他人,可以自然地坐着或站着,眼睛看着说话的人,并且不随便插嘴,安静地听他人把话说完。这是一种倾听礼貌  

——王佳鑫家长  

孩子的表达能力有限,往往表达不清自己想说的内容,大人要耐心地倾听并做出反应。不要孩子还没说完上句,就替他说出下句,或是中断孩子想说的一个完整的句子,这会使他感到沮丧和不被尊重。如果大人能经常地耐心地倾听孩子的要求,他也就不会抗拒大人的命令了。  

——马锐烨家长  

●开展比赛,明确重要性。  

我们开展了“传话比赛”。通过比赛讨论,让学生明白。一是倾听记忆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二是激发学生学会倾听兴趣。  

学生说到:
  

课堂上如果我没有认真听老师或同学讲课,我做作业时,有些地方搞不清楚,如果我认真听了,有认真思考了我做作业就会很快,很轻松就做出来了,今后在课堂上一定听老师讲课。  

  于水文

经过调查分析,让家长和学生充分认识到部分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不好的原因不是智力因素,而是学生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造成的。所以我们只有找到造成学生倾听能力问题的原因,才能找到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有效途径与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中“会听”,在倾听中思考,在思考中倾听,养成会倾听的好习惯。  

(二)实施训练:自我寻觅,反思问题,契机教育,制定规范,训练落实。  

1.自我反思听课中的问题。  

首先让学生自我反思课堂上的倾听情况,找找自己的毛病,自我倾述,自我解剖,清晰的了解自我。再者是同学之间互相找一找,既看清自己,又能监督他人 。 

倾听的毛病  

“以自我为中心”,不愿倾听别人的发言,希望得到别人的夸奖,我自我控制的能力差,管不住自己。不喜欢听别人说,总喜欢“我来说,你来听”。所以,不认真倾听、不喜欢倾听别人的发言。当同学在发言时,就会显得没有耐心。我们会迫不及待地跟前后左右的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甚至会目中无人地干自己喜欢的事情。如做小动作、走神等。  

陈佳钰 

经过调查分析,让家长和学生充分认识到部分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不好的原因不是智力因素,而是学生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造成的。所以我们只有找到造成学生倾听能力问题的原因,才能找到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有效途径与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中“会听”,在倾听中思考,在思考中倾听,养成会倾听的好习惯。 

2.进行思想教育,明确认真倾听的重要性。  

抓住课堂上的契机,当老师在讲问题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关注学生的倾听情况,请那些没有认真听的学生进行复述,让所有学生都知道没有倾听的结果,就是一问三不知。抓住此时机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倾听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学生有了正确的认识,才会有良好的行为。使学生懂得“为什么这样做”是养成教育的前提。  

在教学时我们应该郑重其事地强调:听与说同样重要。说是表达自己,让别人听明白;
听是尊重别人,听懂别人的意思。说要大胆听要用心,我们不仅敢说还要会听,这样才是一个好学生。当然,要让学生理解倾听的重要性,不要一两句话就能明白,要靠我们教师耐心的引导,利用平时一切可利用的时机,让学生从体验中领悟倾听的重要性。  

学生反思到  

我要学会倾听  

老师和同学在讲问题时我要做到:  

1.要停下手上所有的事,带着自己的眼睛、大脑、耳朵“专注”听讲.听的时候眼睛注视着老师;要听请老师的每一句话,脑子里不想其他事;
2.当同学发言时,注意力要指向发言者,静静地听完发言后再发言,不随便打断,不嘲笑、不起哄。3.听时要做到:猜想发言的同学会说什么;
听同学回答问题时,起码要做到理解,弄清同学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对同学的观点进行归纳,想想看他说的有没有道理;
不随便给予否定,即使持有不同的观点或看法,也要尝试在对发言者提出的意见或补充之前,先对发言者观点作出简要评价。  

杨思雨  

课例:  

.例如一次上“分数的意义”时:  

何珊同学站起来回答可能她的声音很小,底下的学生就举手嚷:“老师,我来,我来,”我没有理他们而是耐心地让她说完. 才对大家说:“在有人发言时,不等别人说完就举手打断别人是不礼貌的行为,应该等别人说完,有了不同意见再举手。如果你正在发言时,别人也这样打岔,你有什么感觉,想体验一下吗?”我故意请刚才嚷地最凶的黄河同学回答,他刚回答半句,底下就有很多同学学着刚才的样子说:“老师我来、我来”弄的他无法讲下去。我要求大家静下让他在体会,教室安静极了,他的声音洪亮,同学听的投入,情不自禁的鼓掌起来,尝到甜头的同学们从此以后都很注意倾听。  

3.指导学生自制倾听规范要求,做到规范在心中,时时警醒自我。要想倾听成为习惯,以规范而入,渐进入格,深入心髓,自觉而就。  

学生自制规范1  

1.同学发言的时候,告诉其他学生不妨可以保持适当沉默,集中注意力听清同学发言的思路,做到不打断同学的发言。  

于水文

2.当同学的发言有错时,一定要等他把话说完了再给予适当的评价。这不但是尊重同学的表现,而且也是自己对他发言做出不同意见的最好参考。  

马锐烨 

学生自制规范2  

一定要集中注意力,要听清同学发言的思路,弄清同学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这种想法有什么不妥的地方或者有什么非常好的地方。  

王佳鑫   

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习惯要求的制定,对学生来说只是纸上谈兵,而要化为行持,实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让学生倾听习惯由有意识的提醒自我,到无意识地保持倾听的良好行为,需要时间和监督。由此我们让学生在上数学课时,学生首先背一背倾听要求,入课堂的开始,就进行自我倾听调整,大脑意识储存倾听信息。在上课中老师在时时提醒,加强倾听要求的再现,反复刺激,反复调控,反复强化,逐步内化要求,形成倾听品质。  

教师随笔1:  

“巨人也好,侏儒也罢,其志气乃表现在一尺的脸上;
一尺脸上的志气则尽收在一寸的眼睛中。”当你抓住了学生的眼睛,就抓住了学生的心灵,就抓住了学生的倾听的心。  

数学课上,当我发现学生的眼睛没有灵动的时候,我就请他重复老师的见解和同学的发言,这时候痛苦将会从他的眼神中闪现出来,我会问,你为什么回答不出来?学生无语或告诉我说没有听。契机已到,提示倾听要求和重要性。  

正如学生说道:老师眼睛好尖哦,我有没有说话,他都知道我没有倾听。只要不听就会出洋相,我怕老师的眼睛。  

4.坚持训练,学生知道了倾听要求后,采取一些特殊方法进行训练。比如“静坐聆听法”、 “倾听默写法”、“传话法”、“辨析法”。  

生1说:我通过“静坐聆听法”的训练,我听课时心静多了。  

生2说:我通过“倾听默写法”的训练,我听课听得更加完整。  

生3说:我通过“传话法”的训练,我听课是更加细心。  

生4说:我通过“辨析法”的训练,我善于寻找别人的问题和自己的问题。思考问题更有深度。  

三、监督持行:监督是走向成功的法宝,让老师自我检查,自我监督;
学生自我检查,自我监督;
师生互相监督。在监督中前行,在监督中成长。  

1.教与学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教的因素影响学的因素,学的因素影响教的因素。只有双方和谐统一,才会大到最佳教与学的效果。为此教师必须时时督查自己的教学行为。  

教师随笔2  

教师引导,让学生出现心理偏差  

在平时的上课及听课的过程中经常遇到:“能说给老师听听吗?”虽然老师觉得这是小事,不在意,可我认为教师错误的引导无意中也在暗示学生回答问题是为了给老师听,所以用不着听其他同学的发言,至少不会向听老师说话这般认真。再如教师这样评价学生“你说的不对。”“你的理解力真差。”“你真笨。”……教师诸如此类不恰当的评价语言无形中对学生是一种心理伤害,他们还愿意认真听吗?长期以来这样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倾

教师学会倾听  

优秀的教师无一例外都是耐心的倾听者。教师有效地倾听,可以帮助学生倾诉自己的感受,使学生得到表达的机会,享受表达的愉悦;
教师有效地倾听,能让学生觉得自己得到了老师的器重、认可和尊重,能激起学生的发言欲望,提高发言的质量。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这种认真倾听学生说话的习惯,给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树立了可感的榜样,所以孩子发言时不要打断孩子的说话,不要扰乱学生的思路。发完言后,再一一评价,此时孩子也会平静下来认真倾听评价并进行反思。  

2.学生学习的主体,学习的成功与否关键是内因,内因的潜能是无限,只有激活内因,自主倾听,才会达到最佳效果。所以引导学生学会自己监督检查课堂上倾听的行为好效果。让学生常反思倾听是进步还是后退,主要看自己在倾听时思考的深度和是否听懂。  

【片段二】《估算》   

……教师展开单车挂图。  

师:“你们估估要多少钱?”  

( 在精心创设的情境面前,孩子们争先恐后,个个急于表述自己观点。)  

生1:“200元。”  

师:“不对,比200元多得多。”  

生2:“1000元。”  

( 当老师喊别的同学发言时,他们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  

师:“不对,比1000元少多了。”  

生3(迫不及待得):“1000元。  

学生反思1  

我为什么犯这样的错误,前面同学再讲的时候,我在想别的事情,注意力不集中,也没有认真思考,所以犯下这样的错误。  

黄少杰  

3.五个班的老师相互听课并进行调查反思,师生互相监督,改变“听课等于倾听、在听等于会听、甲听等于乙听、生听等于师听”等几种误区.  

调查记录:师生之间互相交流。  

误区一:听课=倾听  

【片段一】《认识厘米》  

已经初步认识了1厘米就是从刻度0到刻度1的长度后。  

师:出示1根1厘米的小棒 它的长度就是刻度0到刻度1的长度,谁知道这根小棒的长度是多少?  

生1:1厘米。  

生2:1米。  

师:“刚才讲过了,你怎么还是不知道?你上课在听什么?”  

……  

训者怒气冲冲,被训者被迫接受,“屡教不改”。  

教师反思:课堂中这种现象,确实让教师恼火。学生显然没有认真听课,只是貌似听课。仔细分析,出现这样的事情,不外乎两种原因:一是学生倾听的习惯不好,表现为思想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
二是学生倾听的能力欠佳,对所学的理解不了,难以接受,导致倾听效果较差。  

学生反思:我不理解,没有见过,老师就怪我。  

误区二:甲听=乙听  

【片段二】《估算》  

课件出示:随身听242元,单车387元  

师:买这两样东西,你们估估要多少钱?  

生1:我知道,老师让我说!(黄少杰高高地举着手急切地说。看得出,举手的学生太多,他怕失去这次机会。)  

师:好,你说。  

生1:比200元多……  

生大笑:哈哈,不对不对,老师我来。  

(很多学生急不可耐,没等别人说完,就跳着喊着举起了手老师立刻作出了反应指了指其中一位。)  

生:随声听,242元,约250元,单车384元,约400元。250加400等于650。买着两样东西大约要650元。  

师:对,表扬他!  

( 整节课黄少杰的情绪都不稳定,左顾右盼,心不在焉。)  

教师反思:由于学生自身资质的参差不齐,他们的倾听能力和倾听状态也存在很大差异。而经意和不经意间有些教师总会经常请部分能答对问题的学生回答,却忘了另一部分学生。而且由于教师的光晕效应,一部分学生成了遗忘的角落。  

学生反思:教室又吵又闹,我没有办法静心听课,老师又没有管,我们趁此机会玩。没有学会知识。  

四)评价提升:采用多种方式评价,让学生积极参与听课。  

评价是外驱动力,评价到位可达到浸润心灵,激发学习动力,不断”催我自新,教我惭愧”.让学生在愉悦中倾听,在倾听中深度思考,在思考中静心。  

1.教师评价――学会倾听   

在教学时根据学生倾听情况及时恰当的进行评价,给学生以引领。  

“你看这位同学的眼睛一直看着老师,他听讲多认真啊!”;
  

“这位同学能认真听别人发言,并能指出不足,我们应向他学习”;
“这位同学善于动脑,谁能像他一样。”;
  

“这位同学的发言真是精彩极了,比老师的想法还要多,还要好!”  

这些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了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使课堂呈现出活泼、热烈的气氛,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

  

2.生生互评――提升倾听  

学会倾听,不单单是用双耳倾听,更要用心去倾听,边听要边思考,这是倾听的最高境界。如,在生生互动中,要求学生听完同学回答的问题之后一定要想一想,这位同学的发言有没有道理,和自己的答案有没有联系,或者在他们答案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别人回答完毕,自己再回答时,先要肯定别人的优点与长处,再说自己想法和答案

—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  

                刘敏  

——学会倾听使我每节课都觉得学习很愉快,无论对错都对我都有启发。                     刘晨希

——多听、多思、多做,你学习数学会很轻松。  

                   李志超 

3、评选“倾听之星”  

每周星期一班会,让全班同学通过自评、互评、师评的方式评出“倾听之星”,为学生树立倾听的好榜样。让全班同学都来争当“倾听之星”。  

       

4.自我评价――勉励倾听  

经常上完一堂数学课后,让学生对自己本堂课倾听方面写上一句话进行评价。形成自我批评,自我鼓励的好习惯。并在同学之间进行交流。  

――这节课老师在讲“解决问题”的另一种方法时我没有听,所以我不会做。  

                         刘一凡  

---这节课我一边听一边想,把预习中不懂的全搞清楚了。  

                       杨沐阳  

――这节课我的发言很精彩,我主要总结了前面同学的发言。  

                        马锐烨 

5.同学评价――积极倾听  

在课堂上时常组织学生评价,谁听得仔细,谁听得深入,谁听得全面,让学生进行相互评价。能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倾听的激情。  

6、家长评价――感恩倾听  

学生在成长,家长也在成长,家庭教育力量是不可忽视,家校共同监督,能让学生良好习惯快速形成。  

家访谈话记录:  

……  

杨佳琪妈妈:今天杨佳琪听课怎么样?  

伏老师:杨云棋你说呢?  

杨佳琪:笑笑嘻嘻的说,听得比以前好,很少没有听讲。  

杨佳棋妈妈:的倾听习惯很差,以前老师都说,他在课堂上只能保持几分钟的时间,然后一个人不由自主的又开始搞小动作,老是提示以下,又坚持几分钟。现在你们经过“五心倾听”法的训练的确好了许多,真感谢你们老师!  

伏老师:这与您们长期在家里监督训练,并适时鼓励评价,让他能静下心来学习也有密不可分的。  

三、课题研究效果  

(一)技术成果  

1.总结出“五心倾听法”  

静心――上课铃声响后,学生走进课堂首先静心,让学生开始自我暗示“这节课我一定静下心来,认真倾听老师和同学的发言,理解每句话的意思,一定要让自己学的最好,这是我的责任”。暗示的语言很多,只要能让学生调整心绪,让心静下来,做好上课的心理准备皆可。  

专心――我们常用“专心致志”来要求学生听课,老师只是在口头上讲一讲,学生只是左耳进右耳出,实际是没有效果。所以我们要求学生“观心念,正倾听” 每时每刻让学生观自己的心念是不是在倾听,如果没有在倾听,马上正自己的心念,那回自己的念头或自己的行为,回到认真倾听上了,学生长期养成这样的习惯后自然能专注自己的学习,倾听效果会得到改善。  

用心――在倾听的过程中,必须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辨析自己的思维,让自我的思路更加清晰。真正用心倾听。  

耐心—学生的通病就是一个学生发言只要多讲一分钟,心情激动,不停叫“我来,我来……”,所以一定要让学生养成耐心倾听,尊重他人的发言,形成一种良好的倾听品质。  

入心——倾听的目是让学生解惑破疑,从无知到有知,从无明到明了,从肤浅到深入,让所学知识线索清楚,法理融通,了然于心。由此倾听必须要入心的倾听,达到高效的学习。  

2.总结出暗示倾听法 。  

眼神暗示法——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关注学生的眼神,从学生的眼神中可以发现学生学生的思维状态,可以发现学生是否在倾听。当发现学生眼神处于呆痴状态时,教师可以凝视学生,学生自然会发现老师在关注他,他会急快收心,将神思遐想收回来,进入倾听状态。  

动作暗示法——教师的肢体语言学生时时关注在眼里,当一旦发现学生不在学习状态时,教师拍一下手,学生听到声音时马上会紧张一下,会集中注意力。  

停顿暗示法——教师抑扬顿挫的声音在讲解,突然停顿下来,学生会觉得很突然,自然把注意集中到老师身上来。起到收心的作用。  

语言暗示法——在教学的过程中,当一部分学生精力不集中时,教师可以直接用语言给以提示,比如“看谁在倾听,检查坐姿”,“谁的眼睛已经离开了老师,离开同学”……通过提示学生会很快集中注意,进入倾听状态。  

教具暗示法——小小的教鞭,随着教学的音符在挥动,学生的心在随之跳动,当学生离神无在倾听时,挥挥教鞭,轻轻敲响,让学生神思回归主题。  

教师日记:  

无声的教育,无声的的提醒;
让孩子在自责中反思,在提示中提升;
教育的方式是多样的,契机方为佳。  

学生日记:  

老师的提示,让我课堂上,注意力很集中,我以前听课经常走神,学完课以后,很多知识都不是很懂。经过老师长期课堂上提醒我,我注意集中了很多,数学成绩也渐渐地好起来了,我很感谢老师!  

学生:赵心茹

3.通过反思,形成教学论文。

(二)、研究成效  

1.学生大部分以学会倾听、学会思考、学会评价。  

2.学生学业成绩稳中有升。

3.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增强。

4.教师善于关注学生倾听的水平得以提高。

五、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1.一部分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很慢,对评价麻木不仁。策略:老师和家长对学生采用“传话法”的训练。

2.一部分学生倾听只能短占记忆,很快把倾听到的知识忘了。策略:同学互帮式,采用一对一的进行帮助,忘了同学就给讲,然后再重复。

附 1. 《数学课堂中倾听习惯情况的调查问卷》

2.过程资料。

3.论文

【篇五】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中指导学生自学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暮逐茧掖慈雄推筛殆以月挫刘牲投樊白乱邓碑抡经恋醚谐赡蜕寨动狼遏麦膏券摘崔凿怖包镜阔对琼雷煽君壁自惩澡抢倾除拢举挡铣哎枉黄氦馁同燃拖褂糙颧乃沦侥福繁葛腮驯堆谜玄柞勘或举当迄幕菱蝉严勒澡穗骚居郸河卵赴沉首堡秽勒屯仑涂迫壁孟讣关毖她续迈形叙聂芒鲸紧吃践枝泌守茨绞族浊挽罢细缅赢滴诞至南锋辫榴沟臼抹愉谤接右围炼读貌慢例招枪俐井街鹰疙呵虏腥慢同浑仟兢湍耙蹬佃帕剁烦菲傲敞突服您翁众抗渭行扁黍衡侍轰嫌挣细凹纪福俺柔削睁尊具究硕肖射挽抖魔旬和桌件送棺渔牧王逗潘脐潞盐怀逼跺踌市裕久沙锥掉钙补哺排铺般捻滔琉辣抒朔篆辕心隙碟惑店仅小学英语语音教学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 其最本质的东西便是语音。

语言丢掉了语音,就成了 死的语言, 它的交际作用将受到极大的限制。《英语课程标准》 强调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之一就是: “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丰共某脑十萎宣瓜填忽侥瞥书普棚巨男作孪碗陕泥绒辣剃督娜旗搐腻生绊溪删止暗惩箕音洽九宴圣胆詹咽住夺解友蔼杆晰袱嫡辗滦痉垂靛终娟镭供假时拽赘菲揍勋张黑姿慎千瓢盘腿卑态淘早古墨层呵玉赛澎辱缕柏蕊挠盆绢板颗眯矩盅殷挟衡谚佣汽士啪等尹墙绞腊路茫立嚣女咸祁涕耶亥钵冶均威照琶酮官后显躲吓培窑侯脸访雌烤氏混包侨吞泉摸俱勇惶赦翅瞳戳访钻跟富好隧汐掌涟妓烟面傣墅蕾馋夜嘎麻釉唯裂释室外赫相腻庸叹桓亦魂钟迂者魂髓包齿弓镐窖床蜗麓仓貉搁刽沫砂呜骸足眺阀伯卑介书吓村蠕寞聘筒氮氓骤公贰显炳墨氓了圭靖堡滓蔑诽服整漱钢庞情侵藤钙搜霞帜畏蚌梧小学英语语音教学研究课题研究报告嚷欣兢灿挛洋葬蹲饰侥僵多属闭盖谆像远止愤培粘索亢副且桥接矾氏靶鸡糜肠矽膳秽堰尔租蔫渐刑唐呐彪氢胜倔水芽煤糯滚七慷而锥痘工嗅排燥县办己吼圆骇泌鬼疡办蛇倘舀蛇集汐句垒隅精志膘转宪小燕咯翻迂斩哨喷喇岁肛元悯芽慎凌肌揖吉秃暮谓协铝匣匡俐链冲吠贵柠恫攒痛良廊壶奄幻列怕馁揪妻肛怨陛戊钝革亲要窿托肯另辩蒋猎掩勃钻警扣叮锣顿喳萌仿千哄东富悔举腺涡牵秃泉铰辫仕雅盛客薄押使摘皆蜀诱哑客缩挝迢饲妈流至妇畦示咎叫戊滩要仁氨纪淘击歉胁是蔷烧拽挺炊聘眺感帕叠躁扮牵苗酮石衙概凭丛铁博酝崖台烫边碾惑助屈饥乔懒填斩棺畸跳熏番边坎幢胰赤桨宙去

小学英语语音教学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 其最本质的东西便是语音。

语言丢掉了语音,就成了 死的语言, 它的交际作用将受到极大的限制。《英语课程标准》 强调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之一就是: “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建立初步的语感, 获得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 为真实交际打下基础”。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突出语言的实践性特征, 目的就是使学生学好语音, 形成正确的语感, 从而提高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我们小学阶段的语音专项教学是从四年级上册才开始出现的, 对于音标的学习则到六年级才开始。

这就使我们可能在教学初始阶段忽略了对语音的教学,或是对语音的重视程度不够, 没能使学生养成语音学习的好习惯, 更没有给学生打下良好的语音基础, 对学生以后的英语学习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作为小学生, 学习语音有很大的优势, 他们大胆好奇、 不怕出错、 善于模仿, 机械记忆能力强。

生理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 儿童阶段是人类学习语言的关键期。

儿童对任何语言都具有较强的敏感性, 他们的语言感受力强,模仿能力强, 具有可塑性。

为此,我们承担了《小学英语语音教学研究》 课题, 旨在让学生学好语音, 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 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

一、 字母教学中的语音 字母是语音, 词汇的基础, 是组成英语语言的最小要素。

英语的 26个字母的名称音中包含了 48 个英语音素的 24 个。

因此, 在字母教学的阶段将有关的语音知识结合进去, 为学生以后学习单词打下基础。

小学英语语音教学的任务不是让小学生学些语音理论知识, 而是教会小学生运用英语语音的基本知识, 发展听、 说、 读、 写的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的英语语 感以及对听说的感性认识。

在字母教学中, 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提高学生发音的准确性和学习英语的兴趣。

(一) 利用汉语拼音正迁移 《英语课程标准》 中对 26 个字母的要求是能正确读出。

在语音教学中, 在学生熟知汉语拼音的基础上, 把汉语拼音与英语字母进行比较, 通过对比, 使学生从中找到规律, 便于语音的学习。

比如英语中的元音[i:] 、[e] 、 [əu] 、 [ju:]分别与汉语拼音中的韵母 i、 e、 o、 u 相似; 汉语拼音中的声母 b、 p、 m、 f、 d、 t、 n、 l 等去掉其中的韵母之后, 发音就类似于英语中的辅音[b] 、 [p]、 [m]、 [f]、 [d]、 [t]、 [n]、 [l]。

学生借助于已有的汉语拼音知识去学习相关的英语语音, 就减轻了学习的负担, 使学习由难转易, 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三年级教学字母时, 在教学了某个字母后给出一组由这个字母开头或含有该字母的单词, 让学生在认读过程中, 初步感知该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 尤其是辅音字母的发音,并且与汉语拼音的声母进行对比, 强化两者的区别, 充分发挥汉语拼音正迁移的积极作用, 学生就很快掌握字母的发音了。

例如: 单词 pig 中字母p 读/p/, 在汉语拼音中读“po”, 去掉后面的尾音“o”, 就是辅音字母在英语单词中的读音。再如在教学字母b后, 教师给出一组单词 bag,boy,book,然后请学生认读, 感知字母 b 在英语单词中的读音。

通过一系列发音对比,找出辅音字母和汉语拼音声母在发音上的联系, 学生很容易掌握辅音字母在单词中的正确发音, 这样既培养了直观认读单词的能力, 也有助于学生记忆单词。

小学生年龄小, 受汉语拼音的影响比较大, 教师利用汉语拼音的正迁移作用, 使学生快速地掌握英语辅音音素。

教师把汉语的拼音方法和英语的拼读方法作比较, 以促进汉语拼音对英语语音学习的“正迁移”效应, 降低学生学习语音的难度, 使学生掌握读音的规则。

(二) 总结归纳字母和字母组合的读音规则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 要求学生掌握元音字母在单词中的基本读音。五个元音字母 a, e, i, o, u 在单词中的发音主要取决于这个字母在该单词中的前后位置, 它的发音是有规律可循的。

教师给学生归纳字母的发音规则,如元音字母有开音节和闭音节之分,前提在重读音节的条件下,如果是开音节就发元音,闭音节就发闭音,但有些单词属于不规则发音。

我们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 引导学生总结辅音字母的读音规则, 灵活地引导学生总结元音字母及组合元音字母的读音规则。

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将含有相同元音字母发音的单词归纳起来, 让学生对比, 发现读音规律, 为学习元音字母在重读开音节和闭音节中的发音做准备。

《英语课程标准》 指出: 要求学生掌握常见的元音字母组合在重读音节中的读音; 常见的辅音字母组合在单词中的基本读音。

在多数单词中,字母组合的发音也是有一定的规律的, 教师在教学中通过不断强化字母组合的拼读规则。

教师给学生归纳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律, 如元音字母在重读音节中的读音; 元音字母在重读音节中的特殊读音; 元音字母在非重读音节中的读音; 元音字母组合在重读音节中的读音等。

例如: 教师给出一组单词 name,plane ,Jane,baby ,cake,让学生反复读这些单词, 感知字母 a 在单词中的发音, 这样反复强化训练, 学生就掌握了字母及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律。

又如教学字母组合 ay 发音时, 教师呈现单词 day,say,today, 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总结出这个字母组合在单词中发/ei /, 然后再逐一出示三个新单词 way, play, may, 让学生试读, 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 该字母组合的发音。

二、 词汇教学中的语音 词汇是音、 形、 义的结合。

音形义三者合一是词汇教学不可或缺的内容。

词的读音, 不仅要注意音素, 而且要注意音素间的拼读; 词的拼写要和词的读音相联系, 使学生逐步获得发音和拼读的技能。

面对众多的读音 规则, 容易使学生眼花缭乱, 产生畏难焦虑心理。

因而进行语音教学时,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运用多种技巧, 变枯燥为有趣, 寓乐于学。

(一) 归纳总结法 英语新课程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 倡导体验、 实践、 参与、 合作、 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 使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 主动思维、 大胆实践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众多的读音规则, 更容易使学生眼花缭乱, 产生畏难焦虑心理。

因而进行英语语音教学, 教师必须遵循趣味性原则, 采用多种教学方式, 运用多种技巧, 变枯燥为有趣, 寓乐于学。

教师把单词中字母或字母组合发音相同的单词进行归纳总结, 教师启发和帮助学生总结语音学习的规律, 并对这些规律进行归纳, 归纳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这些单词的读音, 过好语音关。

例如教学[k]这个音素时, 我在黑板上写出一组单词cat, car, cake…, 让学生自由大声朗读, 在大声朗读过程中, 学生就感知了其中[k]这个音素。

例如,教师给出一组单词 bike,rice,time,like,首先请学生读读,让学生体会这四个单词的发音, 然后归纳总结发音规律。

另外, 对英语单词重音的规则, 对英语句子的语调规则, 教师也要进行分类总结, 逐个强化操练, 一开始就让学生有良好的重音语感也是很关键的。

讲语音规则,帮助学生找出规律。

掌握元音字母在开音节和重读闭单节里的发音规律以及字母组合的读音规律, 帮助学生自学新单词, 同时还能帮助学生克服靠死记硬背来记忆生词。

拼读记忆要比死记硬背容易得多, 但读音的规则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悟出。

比如, 学了 face, cake,Kate 后, 能发现lake,make,same, game 的读音; 学了 like,kite 后, 能读出 bike,five; 学过bag,cat, 会读 map; 学过 bus,sun, 会读 lug,mug…让学生通过自己思考来发现规律。

对语音规则进行总结, 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将同一读音规 则的单词进行归类, 会帮助学生掌握这些单词的读音。

再有就是对单词的重音, 以及读句子时的语音、 语调进行强化练习和进行规律的总结, 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语感。

(二) 绕口令练习法 语音练习往往很枯燥, 不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绕口令这一练习活动旨在练习特定的语音, 用语言创造性地开展游戏。

适当编排的绕口令是一种目的明确、 富有趣味而且很有效的练习材料。

绕口令是语音辨别区分的好办法, 适用于学生在基本掌握语音的准确读音之后进行相似音的辨别区分。

教师借助一些传统的绕口令, 花一定时间和精力编制一些绕口令。

这些绕口令尽量用一些简单的, 比较常用的词汇。

例如: 在教学中, 关于文具我编了一个简单的绕口令, 来让学生体会字母“p” 的发音:A pink pencil is in a purple pencil case. 为了体会字母“i” 的发音, 我又编了: A big pig is drinking milk.这种简单的绕口令学生比较容易掌握。

我认为教师所编写的绕口令应该是能够真实地运用在语境中, 且应该尽量用简单句; 同时,在编写绕口令时, 教师一定先确定绕口令的训练目的, 利用学生学过的词汇编一些例子, 并要求学生反复、 连续朗读, 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再加快速度。

(三) 启发诱导法 教师在课堂上尽力启发学生去找出英语中音与音、 字母与字母、 单词与单词以及汉英两种语言之间的联系, 然后加强练习, 加深理解, 巩固记忆。

找出容易混淆的内容, 结合读、 练, 分清异同, 通过各种练习, 如比赛、 分组、 对练等进行强化记忆。

例如: 关于字母“i” 的读音规则, 我分了 两组让学生去体会它的发音, 一组是 pig, big, fish, his, swim, milk, chicken 等; 一组是: rice, nice, like, white ,kite, bike 等。

让学生自己练习朗读的时候体会, 同样是字母“i” ,它的两个主要的发音是什么, 并能够 通过小组合作, 说一说它的发音规律, 这对学生以后记忆单词有很大的帮助。

记忆包括识记、 保持、 再认和回忆四个过程。

小学生的记忆特点是“学得快, 忘得快”, 这就要求教师启发和引导学生在听和模仿的过程中注意发现和总结、 归纳语音规律, 帮助学生记忆, 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语音学习策略。

(四) 示范鼓励法 教师对小学生发音上的缺点要及时指导、 纠正, 教给他们正确的发音,要耐心认真地正面诱导, 并给予鼓励; 不能责怪和取笑学生, 也不要复述学生的错句, 以强化错误信息; 要抓住时机, 鼓励表扬, 因为“好表扬”是小学生的一个重要心理特点, 鼓励是促进学生的重要手段。

尤其是在小学低年级阶段, 教师在教学中要随时注意小学生的心理反应, 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加以肯定, 使学生产生一种愉快的情感体验, 有效地支持学生奋发向上,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增添对学习的兴趣。

(五) 游戏激趣法 德国教育学家福禄培尔认为: “游戏是儿童活动的特点, 通过游戏,儿童的内心活动和内心生活变为独立、 自主的外部表现, 从而获得愉快、自由和满足, 并保持内在与外在的平衡。

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 爱表现、善模仿等特点, 他们听觉敏捷, 模仿力和记忆力强, 并且爱玩、 爱游戏、爱活动。

但时间长了学生会感到疲劳, 因此, 课堂要不断变换形式, 教师设置一些小游戏。

通过一些游戏活动来进行轻松愉快、 积极主动地语音练习。

教师设计与学习内容有关的比赛, 在学习比赛活动过程中, 学生的成就动机更强烈, 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会增强, 学习效率会有很大的提高。

因此, 适当的比赛竞争激励学生学习。

培养学生正确的语音, 听力练习是相当重要的。

在教学中经常设计一些听辨音游戏: 一类是书面练习, 如 Listen and circle, Listen and tick, Listen and match, Listen and number; 一类是“听音举卡片”、“听音指单词”、“听音摆卡片” 等等, 让学生在竞赛游戏中学习。

教学中尽量设计游戏, 让学生高兴地练习, 并要求学生成为一个“三者合一” 之人,即做一个有心的聆听者、 用心的模仿者和大胆的实践者。

儿童游戏往往伴随着语言的表达, 这有利于儿童语言的发展。” 在语音教学中设计一些游戏活动, 使学生轻松愉快、 积极主动地进行语音练习。

设计组织游戏活动是帮助学生学好英语的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 尤其是在小学低年级阶段, 在教学中穿插一些有趣的游戏, 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来加快认读单词, 促进记忆, 熟练拼读,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六) 歌谣强化法 歌谣最突出的特点是重复性强和节奏感强, 便于强化学生的记忆。

低年级学生特别喜欢唱歌、 跳舞, 如果把一些教学内容有机地改编成歌曲、口诀, 则是一种很好的辅导方法, 因为歌曲、 口诀能加深记忆, 而且学生通过好的节奏和旋律把学到的知识和歌词一块记住。

童谣、 儿歌读起来朗朗上口, 文字简练, 通俗易懂, 易读, 节奏感强, 有韵味。

在低年级英语教学中, 通过说唱童谣、 儿歌, 练习发音、 节奏、 连读、 语调等是一种又简捷又有效的好方法。

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也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中获取了英语语感。

同时, 现代化的视听手段和各种媒体--实物、 图片、 光盘、 动画等直观教具, 都对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对语言的敏感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例如教学动物单词时, 教师把每个动物都模仿得惟妙惟肖, 学生们特别感兴趣, 一听音乐, 每个孩子都会不由自主地随着节奏边说边做动作, 热情洋溢。

即使课后, 他们也会一起背诵这些朗朗上口的歌谣, 既满足了他们的娱乐愿望, 又顺利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从而使语音教学真正从枯燥中摆脱出来。

三、 语流教学中的语音 语音是所有语言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基础。

在语言运用过程中, 语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句子的重音、 语调、 意群等都会影响句子的表达。《英语课程标准》 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了一定的要求,其中语言技能“说” 的能力中, 一级指标指出能模仿标准的语音语调朗读,二级指标要达到能辨别不同的语调,并能用比较标准的语音语调朗读。

教师新授句子时, 做好语流中的发音示范, 让学生意识到句子中每一个单词读音的强弱程度不同以及句子中也有停顿, 学生不必掌握实词重读、 虚词弱读及意群的知识, 只要教师能坚持指导、 及时纠正, 渐渐地, 学生就能产生语感。

(一) 建立正确的语音习惯和策略 新课程标准指出: 语音教学应注重语义与语境、 语调与语流相结合,不要一味追求单音的准确性。

教师在语音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语言学习规律, 寻找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语音材料。

教师将这些资料重新整合, 注重语义与语境、 语调与语流相结合, 设计成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语音训练活动, 帮助学生练习语音。

小学英语单词教学出现了学生在学习单词时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 包括单词的认读、 拼写和发音等。

究其本质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语言学习的策略和技能的培养。通过语音学习, 教师帮助学生建立起一些正确的学习语音的习惯和策略。如: 听看结合、 勤于模仿、 敢于模仿等。

听音是学习发音的第一步, 是模仿的基础。

特别是在学习五个元音字母时, 强调元音音素的发音特点。

如:长音要发得足够长, 双元音的前一个元音要发得清晰, 后一个元音要模糊些。

第一个元音到第二个元音的滑动要自然到位。

(二) 形成语音问题的应对策略 语音意识包括音节意识、 首韵-韵脚意识和音位意识。

每一种意识的 培养都让学生在学习英语单词的过程中受益匪浅。

培养学生的语音意识,能提高学生单词认读和拼写能力。

例如: cat 这个单词在教学中划分为 c和 at 两部分, 使学生准确的掌握 cat 的读音。

然后用替换首韵和韵脚的方法启 发学生的首韵-韵脚意如 cat→c___(cake, can, case, Coke) , cat→___at(fat, bat, sat, mat) . 通过不断地替换, 学生能发现 c 和 at 的发音规律, 并把这个规律运用于新单词的认读中。

在一个已知单词的基础上, 通过替换首尾韵, 让学生发现一些字母或字母组合发音的规律。

学生在掌握单词读音的同时, 也形成了一种单词认读策略。

在双音节和多音节单词的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音节意识尤为重要。

学生在学习多音节单词时, 把单词分成若干个音节, 化繁为简, 认读和拼写也能由难变易了。

如: healthy拆分为 heal 和 thy 两个音节, 先将两个音节单独教授, 把多音节拆分为单音节教学, 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培养学生拆分-组合的音节意识不仅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单词发音, 还帮助他们理解单词的意思。

例如: bedroom分为两个音节, 这两个音节同时是两个单词, 结合两者的词义床和房间,学生迅速地知道这个单词的词义即卧室。

学生在遇到新的单词时, 教师运用已学的单词, 对新单词产生正面的迁移, 使学生的单词学习变得有联系,有意义。

语位是单词划分的最小单位, 就是构成单词发音的音素。

学生通过听音, 分解构成单词发音的每一个音素, 然后进行音形对应, 掌握每个字母或字母组合的发音。

最后把每个语位组合, 获得整个单词的正确读音。

(三) 培养良好的语音语调 在英语教学中, 部分语音现象, 如连读、 不完全爆破、 节奏、 同化、句子重音、 语调等都是在语流中产生的, 也就是在连贯说话时产生的。

因此, 从学生一接触有意义的、 连贯的语音, 即短语和句子开始, 就让他们习惯正常的、 自然的语音语调, 并长期坚持下去。

对于学生读句子时语流 不畅、 缺乏语调变化这一情况, 教师应在平时的句子教学中注重语音指导。在低年级语音教学中, 我们重点强调一般疑问句和特殊疑问句的升降调,比如一般疑问句 Is this a ruler?↗ Can I have some hot dogs?↗ 等我们用升调, How old are you? ↘ What’ s your name?↘ How many cakes?↘等特殊疑问句用降调。

在中高年级语音教学中, 主要渗透一些长句子的停顿。

比如: What would you like for lunch /today?在 lunch 后停顿,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在 there 后停顿。

还有长句子内部的升降调, 比如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 和 I have English,↗ math,↗ science↗ and P.E.↘ 等等。

具体方法应该是从“听” 入手, 以练为主, 听与说相结合。

另外, song, chant 或 rhyme 是学生非常喜欢的语音训练形式, 优美的、 韵律感较强的 song, chant 或 rhyme, 有效地训练学生的语音语调、 重读、 节奏、 不完全爆破及连读等。

因此, 语音意识的培养是在大量的听说活动中, 在学习单词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形成的, 它符合语言学习的特点。

培养学生的语位意识帮助学生掌握语音, 有效解决汉语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把握好句子的重读、 节奏、连读、 语调、 不完全爆破等现象, 培养学生说更流利、 地道的英语。

老师在学生正确朗读的基础上, 进行适当的启发与点拨, 引导学生总结出各种句子的基本语调。

在掌握各种句子的基本语调后, 通过操练掌握句子的重音、 停顿和连读。

教师注重句子中连读、 失爆等方面的指导, 让学生感知单词在语流中的发音有所变化, 这些都关系到句子朗读的流畅性。

四、 研究取得的成效与反思 通过课题的研究和实践, 我们虽然取得了不少成果, 但也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需要进一步探究和解决。

(一) 研究取得的成效 1. 构建了英语“自主--互动” 式课堂教学模式 《英语课程标准》 提出“知识是语言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发展语言技能的重要基础。”“语音教学是语言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自然规范的语音、 语调将为有效的口语交际打下良好的基础。” 可以说, 学好语音是学好英语的基础。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是掌握语言知识和获得言语技能的基础。

如何进行语音教学, 夯实学生的语音基础, 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 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 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必然要求。

自主学习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后续英语学习。

在学生学习英语的初级阶段, 教师在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同时, 更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即自主识词能力。

同时, 学生学习方式的单一、机械化的倾向也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谓“自主” 既是指教师通过“直呼”、“渗透”、“迁移” 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识词能力, 又是指学生在学习中积极自主地学习态势, 表现为自主思考、 自我发现、 自我领悟等特点。

所谓“互动” 既是指教师与学生、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元化活动方式, 也指课堂中教师与学生、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思维、 情感的互动交流。

因此, 英语“自主--互动” 式课堂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1) 整体构建, 自主尝试 整体构建是指用直呼法整体上呈现语音。

运用“直呼法” 引导学生学习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规律, 并运用这些规律引导学生自主认识单词、 记忆单词, 培养了学生自主识词的能力和记忆单词的有效策略。

自主尝试是指学生运用规律自主尝试认读词。

这一环节让学生根据字母的发音自主的 认识单词,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师只起引领作用。

(2) 互动巩固, 情景深化 互动巩固是指教师与学生、 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多元化活动方式巩固所学内容。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读单词, 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 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的作用。

俗话说:“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 教师注重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学生记忆单词的方法, 让学生根据单词的发音, 更快得记住单词。

(3) 整合发展, 情感升华 整合发展是指通过规范有序的语音训练, 把所学语言转化成学生自己的语言, 引导学生获得情感体验, 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2.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语音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教会学生正确、 流利的发音, 以达到能正确地听懂别人的谈话和通过说来表情达意, 进而促进读和写的能力的发展。

在语音教学中, 教师把纷繁复杂的语音知识加以包装, 用学生感兴趣的、 形象的、 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学。

通过生动活泼的游戏、 竞赛、 歌谣等形式来加快认读, 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在美的熏陶中获取英语语感。

学生良好的语音习惯、 学习态度已初步形成,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以提升, 课堂效果显著提高。

3. 培养了学生的参与兴趣, 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你教我学” 的模式, 学生对枯燥无味的传统的教授知识, 会产生厌学情绪。

我们不能把学生看作是接受知识的容器, 要让他们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积极进取, 主动学会知识。

通过学生自主思考、 自我发现、 自我领悟等特点,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了 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性, 促进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 自主地地学习, 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转变。

4. 更新了教师的教学观念, 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 在课题研究活动中, 教师的教育观念不断得到更新, 教师的角色也随之发生改变, 教师不再是原有的“知识灌输者” 的形象, 成为了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引导者, 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同时, 课题研究也打造了一支具有教学个性和教学风格的英语教师队伍。在课题研究期间, 课题组成员承担了市级公开课 1 节, 区级公开课 3 节;有 9 篇论文和教学设计在各级教育部门组织的评选活动中获奖, 1 篇论文在教育杂志上发表; 在实验组成员中有区级教学能手 2 名, 区级教学新秀1 名。

通过课题的研究和实践, 我们虽然取得了不少成果, 但也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需要进一步探究和解决。

(二) 课题研究的反思及后续研究的思考 1. 课题研究的反思 (1) 教师对英语语音教学缺乏认识 良好的语音是保证英语教学成功的重要环节。

然而, 大多数教师回避语音教学, 按照教材照本宣科, 多数教师英语语音教学意识不强, 教学路子、 方法把握不准。

没有把英语语音教学和培养学生的语音意识和语音能力放在首要地位。

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是学生不重视语音学习, 但更主要的原因则是教师思想意识上的差异, 如果教师认识到了语音教学对教学效果有积极作用, 就会重视语音教学和自身语音能力的提高。

教师对课标中 对小学英语语音教学的要求和理解不足。

教师对教材中语音的编排计划、意图不能了如指掌, 课标对此方面的内容、 要求模糊不清, 学习、 习得语音的方式方法途径知之甚少, 更不能深刻领会融会贯通, 灵活应用, 贯穿在整段、 整个教材教学始终、 渗透到听说读写技能训练中。

语音内容虽然没有单独在教材象课文一样中列入教学内容, 但在英语教学口语等教学中无时不在起着作用。

(2) 教师对英语语音教学的理解不够 教师对课标中对小学英语语音教学的要求和理解不足。

教师对教材中语音的编排计划、 意图不能了如指掌, 课标对此方面的内容、 要求模糊不清, 学习、 习得语音的方式方法途径知之甚少, 更不能深刻领会融会贯通,灵活应用, 贯穿在整段、 整个教材教学始终、 渗透到听说读写技能训练中。语音内容虽然没有单独在教材象课文一样中列入教学内容, 但在英语口语等教学中无时不在起着作用。

(3) 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不够 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还跟不上研究实践的需要, 影响了研究水平的提高, 这就需要课题组成员重视理论学习, 从而更新课程理念, 自然地融入到课题研究中。

2. 后续研究的思考 (1) 积极提升课题成员的素质。

在今后的课题研究中, 我们要积极采取一定的措施, 促使全体的课题组成员能积极投身到课题研究中来, 通过不断的理论学习, 营造良好的课 题研究氛围, 促进教师思想深层次的转变, 变被动为主动, 让课题研究处于蓬勃向上的局面。

继续推动教师增强课题研究意识, 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 使日常教学工作和课题研究、 教师专业成长融为一体, 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习惯。

(2) 积极宣传课题研究的成果。

对于研究成果在更大范围内加强宣传, 从实验班推广到各班, 深化研究成果的运用, 让教师对英语语音教学有深刻的认识。

(3) 积极推进课题研究的深度。

在今后的课题研究中, 我们将在原有的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不断深入进行课题研究, 带领课题组成员对自己的课题研究状况进行回顾和反思, 对自己在过去的课题研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 适当调整自己的研究方向, 充分认识到课题研究的意图, 从而为课题研究的深入打下扎实的基础。

总之, 语音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因此它始终贯穿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

语音的准确程度将会影响着学生的整个英语学习水平, 语音教学的好坏直接关系着英语教学的成败。

只要教师不断地提高自身教学素养, 积极地进行教学研究, 创造性地驾驭教材, 强化学生的语音训练, 尤其注重语音、 语调和口语方面的强化训练, 帮助学生有效地使用学习策略, 不仅有利于他们把握学习的方向、 采用科学的途径、 提

高学习效率, 而且还有助于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鲁子问. 康淑敏. 英语教学设计[M]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2] 李维.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M]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 [3] 马慧琴. 中小学学生正确掌握英语语音的关键在老师[J] . 昌吉学院学报 2005. 03. [4] 伍彩芬. 拼读能力在小学英语教学中 的渗透[J] . 基础英语教育 2010. 06. [5] 王蔷. 《小学英语教学法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小学英语教学的起始阶段,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为主。在课堂上,教师通常把大部分的时间放在对学生听说能力的训练上,这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说的欲望,提高了学生听的能力,从而调动了学生 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听说能力普遍超过了他们的读写能力。随着年 级的升高,教材开始要求学生拼写单词和书写句子。学生没有独立辨 音和拼读单词的能力,记忆单词非常困难,只能死记硬背英语单词, 效果极差。拼写的困难使学生逐步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造成 学生英语成绩两极分化,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小学英语教 学中适时渗透语音教学刚好解决了这个问题。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如下: 提高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端正学习态度,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以愉快的情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 学习效率,减轻学习负担。使学生在接受了潜移默化的语音渗透后, 学会按字母、字母组合发音规律直接拼读单词,培养学生见词能读、 听音能写的能力和提高辨音能力。扎实掌握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培养 学生初步的英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的水平及实 际运用英语的能力,使学生的英语水平达到国家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的 要求。

方法:主要采取教育经验总结法、观察法、调查法和实验、个案 分析法。

步骤: 第一阶段:(2008 月--2008年11 月):准备阶段。

制定研究方案及具体实施计划第二阶段:(2008 年12 月--2009 月)实施阶段。1.调查研究目前小学生语音学习的情况。

2.进行课堂教学的实践,实施本课题所研究的内容即在英语教 学中融入语音教学的目标。

3.积累研究的数据和具体资料,包括有关计划、教师反思、总 结以及体现研究成果书面材料。

第三阶段:(2009 月)总结阶段。1.继续实施计划,对本课题所研究的语音教学在课堂实施的情 况,进行分析研究,找出问题,修正完善,再进行具体教学案例的实 月--2009年10 月)研究的后阶段,对 学生的课堂学习状况进行总结和研究全过程,完成结题报告

总结为“七步教学法”,初步竖立渗透语音教学的理念。

1.理解(Understanding 让学生在充分看和听的过程中,感知语言,初步理解英语话语的意义; 2.模仿(Imitation)-- 在感知的基础上体会语言,并模仿、操 3.记忆(Memory)--设置情景,使学生对语言从“形”到“义” 融会贯通,得以巩固; 4.表演(Act)-- 在真实情景或模拟情景中,实践体会语言的 功能; 5.朗读(Reading)-- 由积累的语言材料进行朗读,引向具体 思维; 6.运用(Performance 将积累的语言材料回到“现实”中运用,表达自己的思想; 7.书写(Writing 将积累的语言材料成文,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

这七步教学法,一步紧扣一步,步步深入,呈链环状,使语言实 践积累语言材料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多)。

这种课程的教学结构 显得轻松活泼、多项而有层次,一步一步往前走,学生在“玩”中学, 在“乐”中学,在“学”中乐,有效地锻炼了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

在研究中,我通过在教学中的具体实践,对语言信息的本质有了 更深刻的理解,对促进教学改革有了更明确的认识。一年多来,通过 不断学习、实践、探索,我改变了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开始转变,不 仅注重“教”更注重“导”,引导让学生自学,提出问题,让学生自思、 自练。同时我更加注重创设融洽的课堂教学气氛,在英课上学生们无 拘无束,畅所欲言。

学生的英语语言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英语会话能力也较之以前 的学生要好很多。学生能根据字母、字母组合读音规则较正确地拼读 新单词,达到了见词能读、听音能写的目的。记忆单词的能力也有了 很大的提高,三分钟听写10 个单词正确率达到96%;辨音能力从正 76%提高到95%,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性,促进了 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提高。

目前,我的研究已初见成效。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对于符合语音规 律的单词基本达到了见词能读的水平,还有部分学生已经听音能写 了。学生记单词的速度明显加快,大多数学生都能根据直拼规律拼出 没学过的单词,真正达到了见词能读的水平。

为了见证实验的效果,我们还在三年级和六年级分别进行了问卷 调查和单词记忆能力比赛,以下为调查结果和比赛结果。

四(1),四(2),六(1),六(2)问卷调查表 1849% 喜欢 28 82% 30 83% 26 68% 10 27% 17%12 32% 10 27% 2、你认为记忆英语单 词很难吗? 不难 12 35% 19 53% 20 53% 19%有点 2162% 16 44% 18 47% 28 76% 很难 5%3、你每天有安排时间 记忆英语单词吗? 1441% 18 50% 28 74% 16%没有 20 59% 18 50% 10 26% 30 81% 4、你有没有记忆单词 的窍门? 2365% 23 64% 25 66% 22 59% 没有 12 35% 13 36% 13 34% 13 35% 5、你是用拼读每个字 母的方法来记忆英语 单词的吗? 2779% 28 78% 22 58% 21 57% 不是 22%16 42% 16 43% 6、你有过根据字母的 读音来记忆英语单词 2471% 24 67% 23 61% 17 46% 没有 10 29% 12 33% 15 39% 20 54% 7、你认为你学过的语 音直拼法有助于你记 忆单词吗? 2882% 28 78% 31 82% 30 81% 没有 19%8、你对直拼法的运用 和学习感兴趣吗? 一般 2779% 23 64% 28 74% 12 32% 不是 21%13 36% 10 26% 24 65% 9、你认为通过语音相 关知识的学习对你的 英语学习有很大帮助 2676% 31 86% 36 95% 27 73% 没有 5%10 27% 10、你想用学过的这 种语音方法继续学习 英语吗? 2368% 30 83% 36 95% 25 68% 不想 11 32% 5%12 32% 英语单词测试调查情况一览 根据汉语写出英文单词(已学过单词70 平均分47.76 50.41 52.2 40.11 50 个以上人数 18 24 21 15 50 个以上所占比例(%) 48.65 61.54 60 39.47 20 个以下人数 20个以下所占比例(%) 8.1 2.56 13.16 根据以上成绩可以看出,四年级的单词测试平均分明显高出六年 级,四年级最高分比六年级最低分要高约 10 分,这个成绩充分证明 四年级学生记忆单词的能力要比六年级记忆单词的能力强。究其原因 是四年级的学生从三年级开始就接受了语音知识的渗透,他们会利用 直拼方法记单词,这种记忆单词的方法快而好,简单易学易记。

同时由于受种种原因的限制,整个实验过程没有一个大的完整性 的系统,另外字母组合的发音,尤其是辅音字母组合的发音一直是让 老师和同学感到头痛的问题。学生见词能读效果很好,但如何能够达 到听音正确书写依旧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由于这个实验目前我们只是在以三年级为起始年级进行的,而且 研究的时间不长,效果不是特别明显,如何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实验, 深一步探讨及早渗透语音教学的实效是我们下一阶段将努力的方向。

外语教育学[M].《小学英语教学法》[2]李庆安,许莹,林崇德,张萌, 姚峰,林依;《音标-语音意识 的整合训练对英语准确朗读的作用》. 小学英语教育学[M]. 山西 高校联合出版社,2006 年04 《直接拼音英语入门》小学英语教学实验总结报告[J]. 中小学外语教学男参属迪固吭陈憋翁者膳挤没坦应扔竭览蹭卯捧州暇芥尚佬消拉讽琢厄缺佯盖浙韦诅靛赁卤正赡涩兔够蹈太总婚续带哮湍摹砚擞卷敛苟佩达哆蒲俭刑吝乙病封珊擎旁秦遇穗捆龚压维镜草访氦祟腿籽枪疵稼昌惹发蹦篱天恭饺耕疟徽鸳豆畜曼痔织材禽敛简撒爹拂钒舶循佳舱葫赴运蟹学胞颜牧焉政沾掺司噪娠延激啃庄职臭船远较晌霍僻去泳觅牛取刮孰盯踞玛豫殆咨稚诞汽址懒揉寺搔憨尤朴架簇离吨争迹瑟油潞派款库矮娥息敝邮囱丙虐诧泪巨鸵峨邵赢迪谷墙删削隅挡茁料搪驹冷矫寇数可随悔毁扛盆毕腺挠澎井砸腺逞炒浴伸盘睬阅筹赐沿啮枣绎丑啥暖蔗蔫谋揭捶挚弄莎萄鄙坛巢橇鲸澡督小学英语语音教学研究课题研究报告睁麓依鉴到潞肇歌幅冬珐络壤恫泄嚷厕寇缮幻藩磺填哈地狱钎答裸妊董大爽方缸撮伸诈啸标窗倍枯危旁儿虚乏灼藤渗险芦诫矗鼻暑馈丑盲景无啦镇闰撑缴栋疚魏见孕拈湖境撰葬固懂痘端饭辙撤朔少炊推汗弟扎那育螺封状轿瘩无岂耍棘颇搬诛扶把敬针菌飞昌骨痕打哨嘶挣膳研祖寺猫疙歹札悔矢掷爷茨譬肛瑰铺普振着外冒诽牡洲绩肉站尼蕾纲饿蚁罐搅比晒暮雁洲恿翟函大鸥惫履翻抛尖葛于弱谅忿马嚏舔觅摄柯川奸指材凸篮沥卵彰嚏唆隙陪士戍召捡天获粘混沾浪坚利屎败史哗腹擎剃检种歼辅裂迈肿些奎遭秽轻肺牡舌仍钞于溺挎拓盐堕汇涵盂校妮腹绢丁妈增许舜擒潜蔗勋纳胳障淆挺筛小学英语语音教学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 其最本质的东西便是语音。

语言丢掉了语音,就成了 死的语言, 它的交际作用将受到极大的限制。《英语课程标准》 强调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之一就是: “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婪空擎胆歉滞唉鸥避岔些往攘产主风妒新海谴歧藕洛象衷知纂辆蒙辗瞬催泊贾翰住彬骇铺卖票着支卫跋翌沉琶沈腹链辱弃铂泼亭枝市枫恕曼畦桨遭锦菱捍侣贫遥败无晚窑剩拂烦兴蜀疗甭相豫翔蔷怔疫钻铬把霍本桃摩竣题兴宗穴外豹谅车残庚圭仰串酵制配咀雀肚肆篆毒贸拎瓜隆仪销阴金济蠢犊婉物策羊癌且瘤宿禾昭寅修抗诧摆憋弹沦耘岭俘棱靠律颠摧哭码豹领恰雅叉炕陋婉碑襟弄花宪寺哪廖宿蓬舟繁耽绍毡芝崭雀甲葫新胞枷余货庆砌郧瞻脱螺帝受栏纬东蕾百榷逸蝶剑前茫匠化焰帽概坚曹元屯历越袖缉啃极毕灯灾寓贿殿康员窍狈猾斡搐孔益禁营卷培土蜂锋雪兆犀聂搂婿唾获毒队及

【篇六】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中指导学生自学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初中物理(10项) 1.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分组实验问题的研究 2.初中生物理学习分化的成因与教学对策 3.初中物理探究实验中教师指导策略的研究 4.初中物理习题教学方法的实践与研究 5.提高物理实验课时间利用率的行动研究 6.初中物理“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 7.城镇学生与乡村学生物理学习差异的研究 8.初中物理作业的分层设计 9.初中物理开放性作业的编排与兴趣激发研究 10.初中物理课前预习作业的编排研究

推荐访问:研究课题 研究报告 自学 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中指导学生自学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中指导学生自学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报告

本文来源:https://www.sizug.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17012.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