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万丰文档网!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3篇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2-10-11 20:30:04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3篇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 62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计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的事业就大有希望1。十八大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3篇,供大家参考。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3篇

篇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

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计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的事业就大有希望1。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和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宏大视角,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行系统全面的战略思考、战略谋划、战略决策和战略部署,建构起了完整的治国理政战略体系。一、战略与治国理政战略体系

 “战略”一词最早是军事领域的概念,意指指导战争全局的方略。随着时代的演进和战略理论的发展,特别是随着“战略研究对象、战略研究领域、战略研究视野、战略研究方法的不断扩展,战略研究逐渐从军事领域扩展到后来的总体战略、国家战略、区域战略和全球战略等”2 ,战略涉及的范围日趋扩大。时至今日,“战略”被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诚如亨利·明茨伯格所说:“即使战略这个词语历来只有一种定义,长期以【 摘要 】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国际国内形势变化,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逻辑严密、系统完备的治国理政战略体系。这一体系由治国理政总体框架、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的具体战略内容和各种战略要素构成;具有彻底的人民性、全局性与具体性相结合、整体性与层次性相结合、开放性与前瞻性相结合、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的特点与优势;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深化改革,开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境界提供了系统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关键词 】

 习近平;治国理政;战略体系;中国梦【 中图分类号 】

 D61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001-4527(2018)01-0062-10 【 基金项目 】

 教育部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项任务项目“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与执政党的使命要求”。【 作者简介 】

 王建国(1973—),男,土家族,湖北恩施人,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党的建设研究中心研究人员,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华中师范大学研究基地研究人员,主要从事政党理论与执政党建设研究;包安(1991—),男,山东临沂人,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主要从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论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战略体系的构建王建国

  包

 安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10页。2

 孙相东:《“战略”与“大战略”——战略决策思想的演变》,载于《中国软科学》2005年第9期。2018 年第 1 期社会主义研究SOCIALISM

 STUDIES(总第 237期)No.1,2018Serial

 No. 237

 63来我们仍以不同的方式使用它,并且对此心照不宣。”1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战略问题,特别强调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增强战略定力。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指出:“战略问题是研究战争全局规律的东西。”2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事业,毛泽东同志再次强调,“调动一切积极力量,为了建设社会主义。这是一个战略方针。”3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战略眼光思考和把握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以高超的战略思维能力进行治国理政顶层设计,开辟了治国理政新境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治国理政战略体系”作为当代中国政党政治中的重要概念,既具有世界政党政治的一般意义,同时也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政党政治内涵。将其置于中国特定政治语境下进行审视,本文认为,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战略体系是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战略主线,全面谋划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环节,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行系统全面的战略思考、战略谋划、战略决策和战略部署而建构起的治国理政思想体系。这一体系包括治国理政总体战略框架、主要战略内容、核心战略要素等具体方面;涵盖战略主题、战略目标、战略布局、战略支撑、战略步骤和战略举措等诸多要素。各战略要素按照一定规范次第展开,紧密相连并环环相扣,构成一个包括众多开创性观点与论断、涵纳一系列全新论述和内容的逻辑整体。二、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战略体系的形成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风云变幻的世界,准确把握中国发展新趋势、新特点,把握全局,抓住机遇,以深邃的历史视野、严密的辩证思维和宏阔的战略眼界,着力构建治国理政的战略体系。(一)举旗定向:党的十八大明确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方向和总体规划 党的十八大在系统总结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十年的基本经验的基础上,为新形势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做出了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第一,准确分析判断形势,作出“三个总”的科学阐释。党的十八大准确判断当前我国所处的历史方位,作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4 的科学阐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最大实际,是对我国所处历史方位、时代坐标的准确定位;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指明了继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努力方向,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在实践和认识上不断深化的重要成果;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是我们党和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三个总”的重大判断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哪里来、如何坚持、朝向何方的高度概括,明确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努力目标、奋斗方向和基本任务。第二,系统总结经验教训,明确了坚定“三个自信”的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坚定“三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并阐明了三者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征程中的战略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5 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6 。第三,以战略思维统揽全局,提出“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党的十八大根据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我国经济社会新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新期待,明确提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7 的“两个一百年”奋斗1

 [加]亨利•明茨伯格等:《战略过程:概念、情境与案例》(第5版),耿帅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年版,第2页。2 《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75页。3 《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87页。4 5 6 7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10、10、9、13页。

 64目标。随后,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凝炼提出了“中国梦”的宏伟战略目标,明晰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总体设计、战略步骤和实践方向。(二)立柱架梁:十八大以来党的历次全会形成了治国理政战略体系的总体框架和布局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筹谋划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制定了一系列战略部署,实施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形成了一个个战略矩阵,基本形成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四梁八柱”。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聚焦“全面深化改革”,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 。提出“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2 的改革总任务。明确了深化改革的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和推进方式,勾画出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聚焦“全面依法治国”,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3 。《决定》立足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际,直面我国法治建设领域的突出问题,明确了新形势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和主体框架。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确定了“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按照“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总体要求,创造性地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与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一脉相承,勾画未来五年发展的崭新路径,体现了“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成为新形势下指导发展的基本遵循。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就“全面从严治党”作出新的部署,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顺应了新形势下管党治党的实践需要,开创了党的建设新格局和新境界,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在立柱架梁的基础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狠抓改革方略的落实。习近平强调:“面向未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靠实干,基本实现现代化要靠实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实干。”4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敢于碰硬、勇于担当的改革决心和勇气,坚持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强调“要把抓落实作为推进改革工作的重点,真抓实干,蹄疾步稳,务求实效”5 。既当改革促进派、又当改革实干家,“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扭住关键、精准发力,敢于啃硬骨头,盯着抓、反复抓,直到抓出成效”6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7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下设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民主法制领域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纪律检查体制改革6个专项小组,落实主体责任,并要求“专项小组、中央改革办、牵头单位和参与单位,要建好工作机制,做到既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加强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8 五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主持召开38次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出台200多份改革文件,改革内容涉及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各领域各环节,涉及范围之广、出台方案之多、触及利益之深、推进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正如十九大报告指出,十八大以来“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着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压茬拓展改革广度和深度,推出一千五百多项改革举措,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9 。1 2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512、514页。3 6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118、105页。4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13页。5 《把抓落实作为推进改革工作的重点真抓实干蹄疾步稳务求实效》,《人民日报》2014年03月01日。7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86页。8 《把握大局审时度势统筹兼顾科学实施坚定不移朝着全面深化改革目标前进》,《人民日报》,2014年01月23日。9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

 65(三)绘就蓝图:党的十九大对治国理政战略体系的系统构建党的十九大在系统总结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理论与实践创新成果与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描绘了治国理政的宏伟蓝图,构建了系统的治国理政战略体系。党的十九大在明确新时代的历史方位、科学判断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基础上,继续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作为治国理政的战略目标,明确了全党为了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必须进行伟大的斗争、建设伟大工程和推进伟大事业的历史使命。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治国理政的战略行动指南。提出了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等以“十四个坚持”为内容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规划了从现在起到2020年、2035年和2050年三个时段的战略安排,即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此基础上,十九大还就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做出了科学具体的战略举措安排,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重点领域的具体发展战略。党的十九大的召开标志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新时代治国理政的战略体系建构基本完成,这一战略体系立足当代,着眼未来,对执...

篇二: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

大以来 党的建设历史性成就回眸汇报人:党宣

 目 彔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我们总结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党的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本文从三个方面对这个问题迚行阐述:第一个方面讲十八大以来党建实践的历史性成就;第二个方面讲十八大以来党建理论的重大创新;第三个方面讲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的经验和启示。

 目 彔 十八大以来党建实践的历史性成就

 01 十八大以来党建理论的重大创新

 02 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的经验和启示

 03

 Part one 十八大以来党建实践的历史性成就

 01

 十八大以来党建实践的历史性成就

 01 02 03 04 全面从严治党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抓党的建设的鲜明主题 。

 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

 严肃党 内 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

 加强制度性建设,实现纪检派驻和巡视全覆盖,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

 习近平总书记谈全面从严治党 2014年10月8日,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劢总结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从八个方面讲全面推迚从严治党,同时要求各级党组织要担负起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还提出“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的观点。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视察的时候,首次将全面从严治党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幵提。

 2016年1月12日,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组织要担负起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全面从严治党的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六中全会上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抓党的建设的鲜明主题。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 十八大以来党建实践的历史性成就

 习近平总书记谈全面从严治党 一是抓思想从严,坚持用马兊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凝心聚魂,用理想信念和党性教育固本培元、补钙壮骨。

 三是抓执纪从严。把纪律挺在前面,守纪律讲规矩。在所有党的纪律和规矩中,第一位的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二是抓管党从严。坚持和落实党的领导,引导全党增强“四个意识”,增强各级党组织管党治党意识和能力。

 四是抓治吏从严。党要管党,首先是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落实新时期好干部标准。

 十八大以来党建实践的历史性成就

 习近平总书记谈全面从严治党 五是抓作风从严。中央制订出台了八项规定,对加强作风建设立下了规矩,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劢,反对形式主义等“四风”。

 六是抓反腐从严。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老虎”、“苍蝇”一起打,着力扎紧制度的笼子。“凡腐必反,除恶务尽”,努力形成丌敢腐、丌能腐、丌想腐的有效机制 。

 十八大以来党建实践的历史性成就

 党的十九大报告

 把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 。

 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即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十八大以来党建实践的历史性成就

 全 面 从 严 治 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各方面工作必须有一个良好的政治生态。政治生态污浊,从政环境就恶劣;政治生态清明,从政环境就优良。政治生态和自然生态一样,稍丌注意就很容易受到污染,一旦出现了问题,再想恢复就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

  十八大以来党建实践的历史性成就

 全 面 从 严 治 党

 党要管党首先是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要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 》明确规定,党内监督是全党的任务,党委(党组)负主体责任,书记是第一责任人。

 党内监督在各种监督形式中是最根本的、第一位的,但是要同有关国家机关的监督、民主党派的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结合起来,形成监督的合力。

 十八大以来党建实践的历史性成就

 全 面 从 严 治 党

 倡导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让党内关系全面回归正常化、纯洁化,促迚政治生态的山清水秀。

 、 从严 治党 十八大以来党建实践的历史性成就

 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十八大以来,我党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打虎”“拍蝇”“猎狐”。

 丌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丌能腐的笼子越扎越紧,丌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幵巩固发展。

 要把权力关迚制度的笼子里,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受到公众的监督。

 十八大以来党建实践的历史性成就

  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十八大以来,中央注重发挥纪检组和巡视组“探头”和“千里眼”的作用,实行了派驻和巡视的全覆盖。中央纪委派驻纪检组实现对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的派驻机构全覆盖。

 2015年8月13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要求对中央国家机关巡视全覆盖。

 十九大以后,中央与门成立了国家监察委员会,将反腐败纳入法治轨道。

  十八大以来党建实践的历史性成就

 Part one 十八大以来党建理论的重大创新

 02

 党 建 理 论 的 重 大 创 新

 十八大以来党建理论创新最重大的成果就是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不时俱迚。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这是党建理论的重大创新。

 十八大以来党建理论的重大创新

 党 的 建 设 总 要 求

 党的建设总要求提出了党的建设的根本方针、工作思路、工作

 布局、迫切任务和总目标。

 这个总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纲领性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反映了历史发展趋势,是我们今后一个时期建设伟大工程的基本遵循。

 十八大以来党建理论的重大创新

 01

 02

 03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以党的自我革命推迚伟大社会革命

 十八大以来党建理论的重大创新

 坚 持 党 对 一 切 工 作 的 领 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重要经验。

 十八大以来党建理论的重大创新

 党 的 十 七 大

 党 的 十 九 大

 党的五大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

  党的六大建设,即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加上反腐败斗争,共七个方面,其中摆在第一位的就是政治建设。

 十八大以来党建理论的重大创新

 坚 持 党 对 一 切 工 作 的 领 导

 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兊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的方向和效果。它不党的根本宗旨和基本的纲领目标是一致的,是我们党内的优良传统。

 十八大以来党建理论的重大创新

 以 伟 大 的 自 我 革 命 推 迚 伟 大 的 社 会 革 命

 新时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伟大的社会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伟大的自我革命,勇亍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栺。

 党的自我革命最重要,只有党的自我革命搞好了,才能很好地推劢党领导人民迚行伟大的社会革命。

 十八大以来党建理论的重大创新

 Part one 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的经验和启示

 03

 全面从严治党的六条经验 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建党相统一 坚持抓“关键少数“和管“绝大多数”相统一 坚持严栺管理和关心信任相统一 坚持使命引领和问题导向相统一 坚持行使权力和担当责任相统一

 坚持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统一 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的经验和启示

 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回顾和总结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实践的历史性成就和党的理论的重大创新,总结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和管党治党的基本规律,推劢全面从严治党向纴深发展,建设好新的伟大工程,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的建设更有新气象,全面从严治党更有新作为。

 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的经验和启示

 谢谢您的欣赏汇报人:党宣

 备用页

 此处添加详细文本描述,建议与标题相关并符合整体语言风格,语言描述尽量…… 此处添加详细文本描述,建议与标题相关并符合整体语言风格,语言描述尽量…… 此处添加详细文本描述,建议与标题相关并符合整体语言风格,语言描述尽量…… 此处添加详细文本描述,建议与标题相关并符合整体语言风格,语言描述尽量…… 此处添加详细文本描述,建议与标题相关并符合整体语言风格,语言描述尽量…… 2014 2016 2015 2018 2017

 备用页

 此处添加详细文本描述,建议与标题相关并符合整体语言风格,语言描述尽量…… 此处添加详细文本描述,建议与标题相关并符合整体语言风格,语言描述尽量…… 此处添加详细文本描述,建议与标题相关并符合整体语言风格,语言描述尽量…… 此处添加详细文本描述,建议与标题相关并符合整体语言风格,语言描述尽量…… 此处添加详细文本描述,建议与标题相关并符合整体语言风格,语言描述尽量…… 此处添加详细文本描述,建议与标题相关并符合整体语言风格,语言描述尽量……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

篇三: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

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综述

 [摘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重大问题,研究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问题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近年来,学者们围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内涵与特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网络背景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以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等论题展开了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多数学者更为侧重于对其基础性问题,比如内涵、历史演变、原则、意义等宏观、抽象的分析和阐释,而缺乏对其现实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和对策性的研究探索。

 [关键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话语权 研究综述 近年来,学者们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方法,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内涵、功能等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成果丰硕。笔者拟就近年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研究成果加以梳理和概括,以期进一步深化对这一课题的研究,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向纵深发展。

 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现状的总体评价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一概念最早由列宁提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第一次出现在中央文件中,是

 1957 年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这次讲话被整理后以《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为题正式发表。自此,学者们开始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内涵、特征、功能等进行了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发展逐渐成为学者们研究的重点领域。通过在中国知网上进行跨库检索,2012—2016 年,共发表学术论文 175篇(如表 1)。

 对于表 1,可以从论文发表时间和所关注论题两个方面加以分析。

 从时间看,2012 年往后,关于“网络背景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论题引起了学者较多关注,取得比较丰硕的成果:2012 年发表 12 篇,2013 年发表10 篇,2014 年发表 10 篇,2015 年发表 13 篇,2016年发表 13 篇。由此体现了学界对中央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特别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呼应与探索。从关注论题看,关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内涵与功能的研究文章共 28 篇,占总数的 16%;关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研究文章共 24 篇,约占总数的 13.7%;关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研究文章共 25 篇,约占总数的 14.3%;关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研究文章共 22 篇,约占总数的 12.6%;关于网络背景下社会

 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研究文章共有 58 篇,约占总数的33.1%;其他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有关的研究文章有18 篇,约占总数的 10.3%。

 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的重点领域 (一)关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内涵的界定 近年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者重视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研究,无论是从关注范围还是讨论深度,都体现了学术界对于这一问题的热情。对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内涵有以下幾种看法:

 吴玉荣认为,所谓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现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利益和要求为出发点,以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思想理论体系[1]。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成为中国的国家意识形态,则是在无产阶级成为中国的统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以后。张骥、程新英认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思想理论体系,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当中一种自觉的理性的价值选择[2]。李文艳认为,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情况结合起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并在革

 命建设的实践中不断创新理论、丰富经验[3],形成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对比几位学者对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概念的不同理解与界定,可以看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体现的是集中的理论体系,并不是具体的某一种理论学说,它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各个方面的基本观点、原则、理想信念等等,构成了一种与以往的政治信念、利益要求、价值观念和目标理想不同的、全新的意识形态。当然,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

 (二)关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功能的研究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因具有多方面的功能而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学者们分别从政治角度、经济角度、社会角度来阐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功能。

 赵勇认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功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本质的外在体现和集中表露,使马克思主义思想在生产和分配中起主导作用,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4]。陆树程认为,从对意识形态的认同来说,教育的主要意义在于完成一种理性认知,但人民群众一般不是以一种理论思维,而是以一种价值满足的状态去完成对于某种意识形态的价值认同[5]。刘英杰认为,宏观上意识形态对经济绩效的影响

 是通过制度作为其外在结构实现的。制度提高经济绩效的经济学解释,是其提供了激励与秩序来引导资源更合理的配置[6]。郑永廷认为,中国共产党只有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才能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与其他各种性质意识形态交汇、交锋时,获得政治保障、政策支持和资源占有优势,从而在意识形态领域始终占有核心地位,发挥主导作用[7]。

 (三)关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研究 意识形态安全始终是国家安全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民族利益、保证国家安全的一道坚固屏障。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我国社会日益显现出复杂局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着严峻挑战。

 赵兴伟认为,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挑战有以下四方面:一是全球化带来的挑战。西方国家在全球化背景下强力推行资本主义价值观念,影响、干扰甚至破坏发展中国家的主权、政府权威和政局稳定。二是西方国家“西化”和“分化”带来的挑战。西方国家通过其政治理论的渗透、侵蚀和利用国际规范企图阻挠中国崛起,甚至妄想推翻中国现有政权。三是社会转型带来的挑战。开放多元的社会价值观和社会阶层分化以及市场经济带来的影响,深深冲击着在原计划经济条件下倡导的以无私奉献和集体主

 义为核心的价值观。四是网络文化带来的挑战。互联网作为当今最普及、最便捷的信息传播方式正推动着全球不同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交互交融,打破了我国传统意识形态的传播方式和传播理念[8]。

 唐秀英认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挑战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我国马列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受到挑战。西方敌对势力借助新媒体手段,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攻击向多样化、深层次拓展,使我国马列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受到冲击甚至削弱。二是我国公民面临着马列主义信仰危机的挑战。包括主导信仰日渐淡化、拜物崇权倾向日益凸显。三是西方敌对势力对中国文化的渗透更加讲究策略[9]。

 (四)关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研究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記指出:“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要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关键是要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在意识形态领域,谁的话语具有影响力和控制力,谁就能够控制和引导舆论,从而引领思想文化领域潮流,使自己的思想观念占据主导地位,强固自身执政的合法性。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同价值体系的文化在我国呈现出相

 互交织和相互渗透的局面,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郑永廷认为,全球化背景下由信息化、市场化、现代化带来的社会变化,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和主导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有利于增强和扩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和主导权的应变能力和辐射范围;另一方面,全球化所带来的文化冲突、思想渗透、主权冲击等挑战也冲击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作用[7]。

 袁三标指出:“在全球化浪潮中,中国意识形态领域正经受西方‘强势文化的新一轮大规模碰撞。一方面,对外开放过程中,各种理论、思潮相互激荡,意识形态多样化倾向日渐加强。另一方面,西方发达国家利用话语霸权和垄断性科技优势,利用渗透着西方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各种文化意识形态产品对我国强行实施‘市场准入。”[10]曹国圣则指出:“20 世纪末,苏联的解体和东欧剧变使马克思主义遭到大规模的非难和污蔑,国际反马克思主义、反共势力大肆鼓吹‘社会主义失败论,动摇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削弱。”[11]

 当前网络论坛日益成为意识形态话语权传播和建设的重要场所与载体。黄丹认为:具有“话语内容的‘碎片化和信息传播的即时性与自由性的新媒体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提出了挑战”[12]。杨文华指出,网络论坛的有限公共性对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冲击,具体表现在“论坛参与者公共理性的缺失、公共议题的私人化导致非主流观点的扩散,形成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13]。

 (五)关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研究 1.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内涵 意识形态与教育之间关系密切,传播、灌输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内在要求,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董海浪认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是一项实践活动,通过教育实践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递给受教育者,促使其认同、信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并外化为行为,形成行为习惯[14]。这一实践活动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张永梅认为,所谓的社会意识形态教育,它是通过教育将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转化成人们能够接受的一种思想观念,使人们在思想上产生共

 鸣,并将这种共鸣的思想上升为一种共同的信仰和奋斗的目标[15]。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是在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进行的,开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必须抓住教育的核心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现阶段社会存在的反映,且符合社会主义发展现状,与当前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相适应,是当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核心内容。

 2.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大学作为育人机构和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应成为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淬炼器,不断增强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有利于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产生认同,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

 谭金霞认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有三点意义: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成才[16]。

 田妍认为,在当今新形势下,尤其是在新媒体的开放环境中,我国高校的意识形态安全处于“内忧外

 患”的状态,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和挑战。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加强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是抵抗国内外错误思潮影响的关键所在,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呼唤,是保证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及培育合格接班人和建设者的基本要求,是国家长治久安、社会稳定以及早日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障[17]。

 (六)关于网络背景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研究 1.网络背景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机遇 网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提供了新平台和新途径。杨静娴认为,网络给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提供了广阔空间、重要载体和手段[18]。韩育萍认为,互联网技术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创新发展提供了理论平台,为其宣传和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19]。刘音认为,网络可以增进人们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借鉴世界各国意识形态建设的经验,成为网络安全建设和传播的新工具[20]。廖胜刚认为,网络对意识形态辐射范围的拓展,传播形式的丰富,基本内容的更新都有重大的促进作用[21]。李娇认为:网络文化的开放性使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覆盖面得以拓展,传播手段得到丰富;同时,民主意识

 和公平意识的增强,也有助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创新[22]。顾洪英认为:信息网络化拓展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空间,提供了新平台和新手段,创新了意识形态工作的形式与方法;同时,网络也增强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影响力[23]。方晓强认为,网络拓宽了意识形态传播的空间,扩展了意识形态传播的渠道和载体,促进了意识形态传播的快捷性和传播者之间的互动,增强了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影响力[24]。贾可卿认为,信息全球化降低了信息传播成本,有利于世界各国人民在经济、政治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增强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的认同[25]。

 2.网络背景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挑战 西方文化霸权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袁其波认为,网络技术成为西方国家宣扬“西方文化中心论”,推行“文化霸权主义”和“文化殖民”的重要手段,扩大了我国意识形态防御的维度[26]。赵峥认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网络信息占有、支配和传播上具有绝对优势,他们极力向第三世界尤其是社会主义国家输出自己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以达到“西化”“分化”的目的[27]。高建华认为:西方国家通过掌控互联网核心技术和垄断网络

 信息发布、传播的方式,消解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同时,社会思潮和價值观念的多样化也给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带来严峻挑战[28]。

 3.网络背景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信息化、网络化的飞速发展,在给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带来新的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有关学者的主要关注点是如何应对这种挑战。吴玉荣是...

推荐访问:党和国家 事业 十八大

本文来源:https://www.sizug.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17662.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