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万丰文档网!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论文6篇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2-12-02 09:50:09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论文6篇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论文  碳达峰与碳中和引领能源革命  能源转型是人类文明形态不断进步的历史必然。煤、油、气等化石能源的发现和利用,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力,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论文6篇,供大家参考。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论文6篇

篇一: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论文

  碳达峰与碳中和引领能源革命

  能源转型是人类文明形态不断进步的历史必然。煤、油、气等化石能源的发现和利用,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力,使人类由农耕文明进入工业文明,这是典型的能源革命。但200多年来,工业文明也产生了严重的环境、气候和可持续性问题。现代非化石能源的进步,正在推动人类由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并在推动新一轮能源革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能源的快速增长支撑了经济的高速发展,能效明显提高,能源结构也有改善,但还难言能源革命,而产业偏重、能效偏低、结构高碳的粗放增长使得环境问题日趋凸显。

  近年来,我国已将能源强度、碳强度列入政府考核指标,能源弹性系数逐步下降。但目前我国能源强度依然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3倍,这显然是不可持续的。如果这一数字降至1.0,就意味着同等规模的GDP可节省十几亿吨标准煤。

  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仅剩不到10年。因此,“十四五”期间的能源规划极为重要,它将为2030年前碳达峰做好铺垫,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明确路径。

  “十四五”期间我国需要对节能提效做出明确要求。节能提效应为我国能源战略之首,是保障国家能源供需安全和能源环境安全的第一要素。特别是在当前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下,节能提效应是减排的主力。从能源生产来说,就是由黑色、高碳逐步转向绿色、低碳,从以化石能源为主转向以非化石能源为主。

  通过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以及储能技术、新能源汽车等技术领域和综合能源服务,以及智能电网、微网、虚拟电厂等新业态的进一步发展,预计到2025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中占比將达到20%,电力在终端能源中占比将超30%,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将达50%,发电量占比超40%。

  届时,可再生能源将担当大任,成为“十四五”期间能源增量主体,煤炭消耗不再增长,率先实现“煤达峰”,甚至“煤过峰”。“十五五”期间,通过非化石能源增长(包括电动汽车在内)和再电气化,中国东部地区/城市率先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这是非常清晰的目标。

  在碳达峰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碳中和,就要做到碳排放与碳汇持平。2006年以后,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排放国。我国提出“碳中和”国家战略目标,意味着能源转型将迈出更加积极的步伐。

  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对我国是挑战。现在,我们正处在能源产业和时代发展的拐点上,尤其是在碳中和的目标之下,未来的能源生产、储备和消费将会发生重要变化。

  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坚持不懈地推进。

篇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论文

  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现状及其实施路径

  摘要:碳达峰目标以及碳中和愿景是实现我国长期绿色发展的重要远景目标,为我国经济转型提供调整的方向,也在全球气候挑战中发出中国的声音。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深入分析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现状及其实施路径,希望可以给相关专业人员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碳达峰;碳中和;实施路径前言“碳达峰”目标是指温室气体总排放量发展趋势中的一个拐点位置,在这一拐点之后,总排放量将实现逐年递减。“碳中和”目标是指借助科技手段将温室气体排放完全抵消,实现总体意义上的零排放。在工业革命之后,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的高消耗最终导致现存的大气层中温室气体含量极高,因此带来了严重的温室效应。研究报告说明,想要保持全球气候的科学合理,就务必保证在21世纪结束之前,全球平均气温上升的幅度不能够超过1.5℃或2℃。但是,世界各地的自然灾害表明,全球气候危机的形式正在逐渐严峻。2015年,世界上总计178个国家共同签订了解决气候危机的《巴黎协定》,这一协定从法律意义上规定了之后气候危机的应对方式,“碳达峰”以及“碳中和”目标也逐渐成为了全世界各国的共识。因此,目前我国社会各界均致力于向最终目标靠拢,制订科学、合理的气候危机方案,解决时代难题。

  1碳达峰、碳中和的概述1.1碳达峰、碳中和的提出背景

  在2020年9月,欧盟首先宣称将于2050年实现完全实现“碳中和”目标的第一个经济体,我国同样保证将在2030年前完成“碳达峰”总目标,并将2060年作为完成碳中和任务的终点。这两个目标的实现与全人类的发展情况密切相关,也决定着未来全人类命运。

  在之前的一百年中,气候因素已经成为影响人类生活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对农业生活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气温、光照等因素的异常情况,将影响农作物的最终产量。部分不可预测的极端自然灾害甚至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命安全,现存的基础设施更将受到毁灭性的打击。在全球范围内,气候问题的严重性愈发凸显出来,很容易造成物种灭绝之类的灾难。因此,生态保护工作的开展迫在眉睫。

  1.2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意义

  1.2.1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目前,碳达峰以及碳中和目标已经是我国生态保护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展示出我国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抱有的决心,在这一关键时期推动碳达峰目标的实现是十分重要的。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发展速度逐渐加快。2010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首次超越日本,在世界排行榜上位居第二。然而,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现存的经济发展仍然具有很大问题,尤其是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想要实现碳中和的总目标,我国需要完成的任务繁重。但是,我国一直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在发展过程中也保持着绿色的发展理念。做好生态保护工作,也是中国人民的殷切期盼,符合我国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内核。

  1.2.2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

  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迅速肆虐全球,在这一恶劣条件下我国依然能够保持经济正增长状态,是带领世界实现经济复苏的重要力量。《巴黎协定》的约束使得协约国需要做到从下而上的负责。目前,在新冠肺炎的恶劣影响下,气候保护工作也面临着全新的挑战。人们对于绿色发展的意识正在逐步增强。中国在此时提出的碳达峰以及碳中和的目标无疑给世界生态保护工作带来了新的活力。这一历史性的承诺能够充分展现出我国作为世界大国的重要担当,也是促进我国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在产业结构方面做出调整,逐渐向清洁能源靠拢,都是我国在生态保护工作上的重要举措。这些措施给我国科技创新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但也为我国长远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机会。

  2中国低碳发展现状2.1政策体系趋于完善

  在法律法规方面,目前我国的政策已经逐渐趋于完善。大量法律法规的出台为生态保护工作提供了保障。仅仅是1998年来,我国已经出台的关于生态工作的法律就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以及《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等等。在政策法规的大力支持下,目前我国的节能减排工作正处于有效开展过程中,许多有利的节能减排工具正在逐步投入使用。同时,在2007年我国特意针对气候变化做出国家层面的应对方案,充分彰显出我国对于生态保护工作的决心。这一方案提出,目前我国绿色发展的重要措施主要包括植树造林以及节能减排等工作。2020年,中央政府给出《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这一重要建议将绿色发展原则国家层面发展经济的重要原则,并进一步对当前的节能体系做出改善,为我国的节能减排举措创造法律层面上的坚实保障,并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作为国家层面的重要发展目标。与此同时,地方层面的低碳经济制度也在逐渐完善,并与国家法律共同构成生态保护工作

  的坚实屏障。国家发改委也正逐步完成低碳城市任务的重要试点活动,以这种方式探索我国节能减排工作的新思路,促进市场制度的完善。目前,地方性的减碳政策逐渐完善,各种低碳计划正投入使用,促进地方性的产业结构升级,给居民带来了更加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也为国家层面的绿色经济计划打下坚实的基础。

  2.2能源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目前,我国在低碳经济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集中在产业结构以及能源发展这两个部分。一方面,我国的非化石能源正实现突破性的发展。根据我国能源发展白皮书指出,非化石能源的有效使用已经促进了绿色生产以及绿色经济的发展。根据人民网汇报的数据,截止在2019年中,我国非化石能源的消费已经达到总消费的15.3%,这一数据取得了具有突破性的重要进展。同时,煤炭资源消耗比重大大下降,使用总量明显呈现出逐渐减少的趋势。以三江源区域的能源消耗为例,仅在100天内,由于使用清洁能源供电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就可以减少16.6万吨,非清洁能源的消耗能够减少6.1万吨。另一方面,产业结构的调整也是不容忽视的。产业机构的升级对于我国经济长远发展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只有成功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才能够推动现代化经济体系转型。在这一大的经济背景下,供给侧经济改革是各行各业调整的重心,如果能够淘汰掉落后的经济产能,就能激发全新的经济活力,推动经济发展向绿色经济调整,逐步改善我国经济体系向第三产业倾斜。国家统计数据显示,当前我国第三产业经济呈现逐渐增强趋势,所占经济比例逐年上升,在2020年的比例已经达到54.5%。

  3我国实施碳达峰、碳中和的路径建议3.1能源供给端发力

  能源供给端选择的主要举措为“控煤推清”,清洁能源的高频使用能够帮助能源供应系统的进一步升级优化。当前,化石能源之类大量产生温室气体的能源总排放气体数量达到总数量的40%,高比例将推动清洁能源的快速推广,进一步减少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目前,能源供给端可以选择的措施包括:1)借助能源体制的升级以及适当的政策引导,推动新能源的基础建设工作,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开展能源升级工作;2)推动可再生能源的消耗,通过政策要求保障可再生能源每年的基本销售量。3)借助新型技术提高电力资源的使用效率,降低企业的用电成本。4)建立更加低成本的清洁能源用电价格,鼓励再生能源下的用电成本降低。5)构建“互联网+”平台解决能源分配问题,减少由于能源分配的随机性带来的低效率问题,增强电能的使用效率。6)对交易机制进行进一步优化,为消费者创造更富有灵活性的采购渠道。目前,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地方政府,都在致力于建设更加绿色环保的经济体系,企业也应当将此视为全新的发展机会,积极开拓创新技术,为发展绿色经济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3.2能源消费端发力

  能源消费端可以采取的措施主要是通过电气化和高效化两个途径,电气化水平的有效提升能够尽可能减少油气资源的消耗,并提高电能资源的使用频率,进而避免能源消费情况的进一步加剧。根据当前能源使用数据推测,2021年至2028年,石油以及天然气能源的使用增长率都将得到有效降低。在事关民生的农业、工业等领域,更将逐步推进清洁能源的使用,并以此替代化石能源的大量消耗。与此同时,做好对应能源消耗领域的科技创新,做到对能源消耗的精准控制,提高能源的实际利用效率,做到尽可能降低化石能源的总消耗情况,为实现碳达峰目标做出贡献。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部分,我们理应担负起生态保护工作的重任,从点滴小事维护地球生态环境,做到保护环境。

  3.3人为固碳端发力

  人为固碳端可以选择的方案主要包括生态建设或者土壤固碳等手段,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减少部分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并通过先进的科技手段储藏已经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进而实现碳中和的最终目标。首要进行的举措就是使用生物固碳的方式储藏二氧化碳气体,并借助技术手段尽可能减少气体排放,包括但不限于封山育林、建立自然保护区等举措,进一步提高生态系统所具有的调节能力,给出自然层面的解决方案。另外,由于碳达峰以及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关系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的发展,科学技术方面应当做到同步创新,告别传统的跟随发展模式,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科技自信,尽可能在全新的领域实现重要突破。最后,需要注意的是,生态保护工作的开展需要贴合地方发展的实际情况,推动土地绿化,从政策层面给予生态保护工作屏障。同时,做好组织管理工作,为生态保护工作提供必要的财政支持。

  结语综上所述,想要达成碳达峰以及碳中和的最终目标,不能仅依赖新能源的创新,也不能仅仅通过减少能源消耗的手段,而是务必依赖于各个经济部门的齐心协力,依靠我国人民的艰苦付出,依靠全社会层面的统筹协作。碳达峰以及碳中和目标需要着眼于未来,不仅仅只是与当前的能源排放等部门有关,更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长远发展。如果把碳达峰以及碳中和目标放入整个生态保护大格局中,就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操作方案,促进产业结构的进一步升级,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争取早日推动我国实现重要的战略升级,走上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路线。

篇三: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论文

  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

  --可编辑--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能源行业快速发展,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能源生产国、消费国,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但是,我国能源结构长期以煤为主,油气对外依存度高,是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家,能源清洁低碳转型要求紧迫。总书记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为我国能源发展指明了方向,开辟了中国特色能源发展新道路。我们应遵循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积极应对碳排放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坚定不移推进绿色发展,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持续推进碳减排,引领全球化治理行动。一、推动能源电力转型主要实践

  公司牢固树立"能源转型、绿色发展"理念,加快电网发展,加大技术创新,推动能源电力从高碳向低碳、从以化石能源为主向以清洁能源为主转变,加快形成绿色生产和消费方式,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一)全力推动新能源发展,促进能源供给清洁化。加快电网建设,"十三五"电网投资约2.4万亿元,建设坚强智能电网,保障新能源及时并网和消纳。加强输电通道建设,跨省区输电能力达到2.3亿千瓦,输送清洁能源电量比例43%,实现全国范围资源优化配置。加快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十三五"以来累计开工抽水蓄能电站21座、装机容量2853万干瓦,在运在建规模达到6236万千瓦,提

  升新能源消纳能力。2020年底,公司经营区清洁能源装机7.1亿干瓦,占比42%。其中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4.5亿千瓦,占比26%,比2015年提高14个百分点,利用率达到97.1%;21个省区新能源成为

  业标准57项,制定企业标准80项。

  随着新能源快速发展和新型用能设备广泛接入,电力系统运行特性发生显著变化,需要统筹研究解决。

  一是处理好清洁发展与系统安全的关系。新能源、直流等大量替代常规机组,电动汽车、分布式能源、储能等交互式用能设备广泛应用,电力系统呈现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的"双高"特征,系统转动惯量持续下降,调频、调压能力不足。电力系统亟需创新发展和技术升级。

  二是处理好清洁发展与电力保障的关系。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具有随机性,发电出力"靠天吃饭",主要提供的是电量。近年来,我国用电需求呈现冬、夏"双峰"特征,峰谷差不断扩大,北方地区冬季高峰负荷往往接近或超过夏季高峰,电力保障供应的难度逐年加大。从运行实际看,满足电网高峰负荷需要,主要依靠的还是常规电源。在大力发展新能源的同时,既要统筹好常规电源发展,还要更加注重需求侧响应。

  三是处理好清洁发展与系统成本的关系。为适应"双高"、"双峰"形势下新能源并网和消纳,电力系统源网荷储各环节建设和运营成本都要增加。国内外研究表明,随着风光等电源发电量占比的快速提高,为消纳新能源付出的系统成本将会明显上升,新能源发电成本下降不能完全实现对冲。我国新能源资源与需求逆向分布,西部北部地区集中开发、远距离大规模输送,成本更高。另外,用能成本

  过低,不利于"能源双控"和节能降耗,难以支撑能源行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不利于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随着新能源大规模发展,要着力疏导能源供应侧成本上升与需求侧成本较低的矛盾。面对新能源快速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更实举措,通过供给侧结构调整和需求侧响应"双侧"发力,解决"双高"、"双峰"问题,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二、能源电力"碳达峰、碳中和"路径研究分析

  2020年9月22日,总书记在

  担当;是推动我国从工业文明迈入生态文明的重要转变,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是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动力转换的重要引擎,推动疫情后世界经济"绿色复苏",汇聚起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合力;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举措,大幅降低油气对外依存度,提高我国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我们强烈感受到,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面临诸多严峻挑战。

  一是我国实现"碳中和"时间紧难度大。欧盟等发达经济体二氧化碳排放已经达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有50-70年过渡期;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球的30%左右,超过美国、欧盟、日本的总和,从"碳达峰"到"碳中和"仅有30年时间,必须付出艰苦努力。

  二是统筹碳减排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高。欧美主要国家已完成工业化,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我国尚处于工业化阶段,能源电力需求还将持续攀升,经济发展与碳排放仍存在强耦合关系,必须探索一条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情况下,既要保障能源电力安全可靠供应,又能实现碳减排的务实路径。

  三是能源电力领域任务重。实现"碳中和"的核心是控制碳排放。能源燃烧是我国主要的二氧化碳排放源,占全部二氧化碳排放的88%左右,电力行业排放约占能源行业排放的41%,减排任务很重。能源消费达峰后,随着电气化水平提高,电力需求仍将持续增长,电力行业不仅要承接交通、建筑、工业等领域转移的能源消耗和排放,还要对存量化石能源电源进行清洁替代,必须作出更大的贡献。四

  是电网企业责任大。推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关键是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尤其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我国95%左右的非化石能源主要通过转化为电能加以利用。电网连接电力生产和消费,是重要的网络平台,是能源转型的中心环节,是电力系统碳减排的核心枢纽,既要保障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和高效利用,又要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用电需求。电网企业面临保安全、保供应、降成本的巨大压力,同时自身节能减排任务繁重。公司要勇于担当、迎难而上,在碳减排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的实施路径我们反复深入研究,提出了能源电力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的实施路径。能源领域碳排放总量大,是实现碳减排目标的关键,电力系统碳减排是能源行业碳减排的重要组成部分,"碳达峰"是基础前提。"碳中和"是最终目标。要坚持系统观念、建立平台思维、加强科技创新、发挥市场作用,政府、社会和能源企业多方共同努力,源网荷储各环节共同发力,以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保障能源电力可靠供应、保障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为基础,加快推进能源供给多元化清洁化低碳化、能源消费高效化减量化电气化。在能源供给侧,构建多元化清洁能源供应体系。一是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最大限度开发利用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坚持集中开发与分布式并举,积极推动海上风电开发;大力发展水电,加快推进西南水电开发;安全高效推进沿海核电建设。二是加快煤电灵活性改造,优化煤电功能定位,科学设定煤电达

  峰目标。煤电充分发挥保供作用,更多承担系统调节功能,由电量供应主体向电力供应主体转变,提升电力系统应急备用和调峰能力。

  三是加强系统调节能力建设,大力推进抽水蓄能电站和调峰气电建设,推广应用大规模储能装置,提高系统调节能力。四是加快能源技术创新,提高新能源发电机组涉网性能,加快光热发电技术推广应用。推进大容量高电压风电机组、光伏逆变器创新突破,加快大容量、高密度、高安全、低成本储能装置研制。

  (三)推动氢能利用,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等技术研发,加快C02资源再利用。

  预计2025、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0%、25%左右。在能源消费侧,全面推进电气化和节能提效。

  一是强化能耗双控,坚持节能优先,把节能指标纳入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等绩效评价体系,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

  二是加强能效管理,加快冶金、化工等高耗能行业用能转型,提高建筑节能标准。以电为中心,推动风光水火储多能融合互补、电气冷热多元聚合互动,提高整体能效。

  三是加快电能替代,支持"以电代煤"、"以电代油",加快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行业电能替代,持续推进乡村电气化,推动电制氢技术应用。四是挖掘需求侧响应潜力,构建可中断、可调节多元负荷资源,完善相关政策和价格机制,引导各类电力市场主体挖掘调峰资源,主动参与需求响应。预计2025、2030年,电能占终端能源

  消费比重将达到30%、35%以上。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能源电力转型取得显著成就。在此基础

  上,加快构建能源电力绿色供给体系,持续提升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稳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快推进科技进步,能源电力有望提前实现"碳达峰"。加快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减少化石能源消费总量,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全面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通过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术,能源电力有望尽早实现"碳中和"。

  三、公司行动方案公司将充分发挥"大国重器"和"顶梁柱"作用,自觉肩负起历史

  使命,加强组织、明确责任、主动作为,建设安全高效、绿色智能、互联互通、共享互济的坚强智能电网,加快电网向能源互联网升级,争排头、做表率,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国网贡献。当好"引领者",充分发挥电网"桥梁"和"纽带"作用,带动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加快能源生产清洁化、能源消费电气化、能源利用高效化,推进能源电力行业尽早以较低峰值达峰;当好"推动者",促进技术创新、政策创新、机制创新、模式创新,引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推动全社会尽快实现"碳中和";当好"先行者",系统梳理输配电各环节、生产办公全领域节能减排清单,深入按掘节能减排潜力,实现企业碳排放率先达峰。(一)推动电网向能源互联网升级,着力打造清洁能源优化配置平台

  1.加快构建坚强智能电网。推进各级电网协调发展,支持新能源优先就地就近并网消纳。在送端,完善西北、东北主网架结构,加快构建川渝特高压交流主网架,支撑跨区直流安全高效运行。在受端,扩展和完善华北,华东特高压交流主网架,加快建设华中特高压骨干网架,构建水火风光资源优化配置平台,提高清洁能源接纳能力。

  2.加大跨区输送清洁能源力度。将持续提升已建输电通道利用效率,作为电网发展主要内容和重点任务。"十四五"期间,推动配套电源加快建设,完善送受端网架,推动建立跨省区输电长效机制,已建通道逐步实现满送,提升输电能力3527万千瓦。优化送端配套电源结构,提高输送清洁能源比重。新增跨区输电通道以输送清洁能源为主,"十四五"规划建成7回特高压直流,新增输电能力5600万干瓦。到2025年,公司经营区跨省跨区输电能力达到3.0亿干瓦,输送清洁能源占比达到50%。

  3.保障清洁能源及时同步并网。开辟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配套电网工程建设"绿色通道",确保电网电源同步投产。加快水电、核电并网和送出工程建设,支持四川等地区水电开发,超前研究西藏水电开发外送方案。到2030年,公司经营区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0亿千瓦以上,水电装机达到2.8亿千瓦,核电装机达到8000万千瓦。

  4.支持分布式电源和微电网发展。为分布式电源提供一站式全流程免费服务。加强配电网互联互通和智能控制,满足分布式清洁能源并网和多元负荷用电需要。做好并网型微电网接入服务,发挥微

  电网就地消纳分布式电源、集成优化供需资源作用。到2025年,公司经营区分布式光伏达到1.8亿干瓦。

  5.加快电网向能源互联网升级。加强"大云物移智链"等技术在能源电力领域的融合创新和应用,促进各类能源互通互济,源网荷储协调互动,支撑新能源发电、多元化储能、新型负荷大规模友好接入。加快信息采集、感知、处理、应用等环节建设,推进各能源品种的数据共享和价值挖掘。到2025年,初步建成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二)推动网源协调发展和调度交易机制优化,着力做好清洁能源并网消纳

  1.持续提升系统调节能力。加快已开工的4163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十四五"期间,加大抽水蓄能电站规划选点和前期工作,再安排开工建设一批项目,到2025年,公司经营区抽水蓄能装机超讨5000万于万。积极支持煤电灵活性改造,尽可能减少煤电发电量,推动电煤消费尽快达峰。支持调峰气电建设和储能规模化应用。积极推动发展"光伏+储能",提高分布式电源利用效率。

  2.优化电网调度运行。加强电网统一调度,统筹送受端调峰资源,完善省间互济和旋转备用共享机制,促进清洁能源消纳多级调度协同快速响应。加强跨区域、跨流域风光水火联合运行,提升清洁能源功率预测精度,统筹全网开机,优先调度清洁能源,确保能发尽发、能用尽用。

  3.发挥市场作用扩展消纳空间。加快构建促进新能源消纳的市场机制,深化省级电力现货市场建设,采用灵活价格机制促进清洁能源

  参与现货交易。完善以中长期交易为主、现货交易为补充的省间交易体系,积极开展风光水火打捆外送交易、发电权交易、新能源优先替代等多种交易方式,扩大新能源跨区跨省交易规模。

  (三)推动全社会节能提效,着力提高终端消费电气化水平1.拓展电能替代广度深度。推动电动汽车、港口岸电、纯电动船、

  公路和铁路电气化发展。深挖工业生产窑炉、锅炉替代潜力。推进电供冷热,实现绿色建筑电能替代。加快乡村电气化提升工程建设,推进清洁取暖"煤改电"。积极参与用能标准建设,推进电能替代技术发展和应用。"十四五"期间,公司经营区替代电量达到6000亿干瓦时。

  2.积极推动综合能源服务。以工业园区、大型公共建筑等为重点,积极拓展用能诊断、能效提升、多能供应等综合能源服务,助力提升全社会终端用能效率。建设线上线下一体化客户服务平台,及时向用户发布用能信息,引导用户主动节约用能。推动智慧能源系统建设,挖掘用户侧资源参与需求侧响应的潜力。

  3.助力国家碳市场运作。加强发电、用电、跨省区送电等大数据建设,支撑全国碳市场政策研究、配额测算等工作。围绕电能替代、抽水蓄能、综合能源服务等,加强碳减排方法研究,为产业链上下游提供碳减排服务,从供给和需求双侧发力,通过市场手段统筹能源电力发展和节能减碳目标实现.。(四)推动公司节能减排加快实施,着力降低自身碳排放水平

  1.全面实施电网节能管理。优化电网结构,推广节能导线和变压器,强化节能调度,提高电网节能水平。加强电网规划设计、建设运行、运维检修各环节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实现全过程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环境保护。加强六氟化硫气体回收处理、循环再利用和电网废弃物环境无害化处置,保护生态环境。

  2.强化公司办公节能减排。强化建筑节能,推进现有建筑节能改造和新建建筑节能设计,推广采用高效节能设备,充分利用清洁能源解决用能需求。积极采用节能环保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促进交通用能清洁化,减少用油能耗。

  3.提升公司碳资产管理能力。积极参与全国碳市场建设,充分挖掘碳减排(CCER)资产,建立健全公司碳排放管理体系,发挥公司产科研用—体化优势,培育碳市场新兴业务,构建绿色低碳品牌,形成共赢发展的专业支撑体系。(五)推动能源电力技术创新,着力提升运行安全和效率水平

  1.统筹开展重大科技攻关。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快实施"新跨越行动计划",同步推进基础理论和技术装备创新。针对电力系统"双高"、"双峰"特点,加快电力系统构建和安全稳定运行控制等技术研发,加快以输送新能源为主的特高压输电、柔性直流输电等技术装备研发,推进虚拟电厂、新能源主动支撑等技术进步和应用,研究推广有源配电网、分布式能源、终端能效提升和能源综合利用等技术装备研制,推进科技示范工程建设。

  2.打造能源数字经济平台。深化应用"新能源云"等平台,全面

  接入煤、油、气、电等能源数据,汇聚能源全产业链信息,支持碳资产管理、碳交易、绿证交易、绿色金融等新业务,推动能源领域数字经济发展,服务国家智慧能源体系构建。

  (六)推动深化国际交流合作,着力集聚能源绿色转型最大合力1.深化国际合作与宣传引导。高水平举办能源转型国际论坛,打

  造能源"达沃斯",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倡导能源转型、绿色发展的理念,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面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推进可持续性管理,融入全球话语体系,努力形成企业推动绿色发展的国际引领。加强信息公开和对外宣传,积极与政府机构、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研讨交流,开门问策、集思广益,汇聚起推动能源转型的强大合力。

  2.强化工作组织落实责任。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成立公司"碳达峰、碳中和"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各部门、各机构、各单位细化分解工作任务,落实责任分工,扎实有效推进各项工作。科研单位集中骨干力量,加大科技攻关力度,解决发展"瓶颈"问题。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长期战略,需要全社会各行业共同努力。要按照全国一盘棋,统筹好发展与安全、政府与市场、保供与节能、成本与价格,研究制定政府主导、政策引导、市场调节、企业率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国家行动方案,整体实施、持续推进。(七)做好顶层设计,加强政策引导

  1.统筹制定总体方案和具体措施。出台国家行动方案,明确"碳达峰"峰值、"碳达峰、碳中和"实施路径、时间表和路线图。将主要指标分解到各行业、各地区,结合经济发展需求和承受能力,提出重点行业、重点地区梯次达峰方案,积极稳妥推进各项工作。

  2.坚持和完善能源双控制度。健全双控管理措施,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严格控制能耗强度,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制定需求侧响应政策措施引导全社会全过程绿色低碳生产生活行为。完善可再生能源消纳保障机制,所有用户公平承担消纳责任。

  3.加强能源电力统一规划。发扬我国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经验优势,坚持电网"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管理"体制优势,充分发挥大电网资源优化配置平台作用,实现源网荷协同联动、有效衔接。将电力系统全环节促进能源转型的重大举措、重点工程纳入国家规划,统筹协调、加快落地实施。

  4.完善市场机制和价格财税政策。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健全能源电力价格合理形成和成本疏导机制。健全辅助服务市场交易机制,引导火电机组主动参与系统调节。完善抽水蓄能电价形成和容量电费分摊机制,建立储能电站投资回报机制。通过价格机制,调动用户节能降耗和参与需求侧响应的积极性。

  5.推动碳市场和电力市场协同发展。基于电力市场化改革成果,加快全国碳市场建设,全面实行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充分考虑碳市场对于电力市场的影响,将电能价格与碳排放成本有机结合,发挥两个市场相互促进、协同互补作用,提高清洁能源的市场竞争力,

  由用能企业承担碳排放成本,更好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6.支持低碳技术创新。设立专项科研基金,支持能源电力技术创

  新。支持科研团队建设,培育专家人才。鼓励各类资本进入低碳技术研发领域。

  7.加强监督检查。建立工作考核机制,制定监管措施和核查制度,协调推进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八)行业发挥实施主体作用,推动国家方案落地

  1.发电企业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加快实施煤电灵活性改造,淘汰不达标落后煤电机组。提升灵活调节电源的比重,建设调峰电源,发展"新能源+储能"、光热发电,提高系统调节能力。加快碳捕捉、封存和二次利用技术进步,力争尽早实现零碳排放。

  2.用电企业主动响应电力系统需求,及时调整用电行为和用电模式,积极消纳清洁能源。工业企业加快推进绿色改造,强化余热、余气、余压重复利用,降低能耗、提高能效。

  3.相关行业加大电能替代力度,提升电气化水平。加强自主创新,开发应用低碳节能技术和商业模式,推广绿色交通、绿色建筑,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九)社会民众自觉行动,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

  1.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响应开展国土绿化行动,不断增加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加快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增强自然生态系统固碳能力。

  2.自觉开展绿色生活创建活动,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产

  生活方式,培育绿色、健康、安全消费习惯。3.大力推广使用节能环保产品,提高用能水平和效率。

篇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论文

  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行动的思考与建议xxx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在此之前的z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为年度重点工作任务,作了安排部署。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引领下,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不可逆转之势。考虑到节能工作的根本目的在于节约和减少不可再生资源、能源的利用,减少污染物和碳排放,可再生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清洁能源,“十四五”应大力鼓励积极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持续在扩大绿量、提高绿质、增强绿效上下功夫,为“碳达峰、碳中和”作出新的贡献。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重大战略决策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实现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手。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每年以近10%的平均速度增长。然而,我国过去在高能源消耗、高污染排放和廉价劳动力驱动下的经济高增长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国际形势和国内需求都要求中国寻求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和践行新的发展理念,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将全面推动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首先,倒逼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国际经济竞争力。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影响下,高耗能、高排放、低附加值的传统产业正在努力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破局”,谋求绿色发展。同时,我国已逐渐成为全球新兴绿色技术的引领者,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和5G领域。这些新兴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促进传统产业转型。传统产业的低碳转型

  和新兴产业的创新发展,都有助于推动国内产业转型并提高长期持续的经济竞争力。

  其次,促进就业和经济繁荣。我国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中,产业和经济转型会进一步扩大绿色经济领域的就业机会。我国在绿色能源经济领域的红利已经逐步显现。据测算,全球绿色经济规模与传统能源(石油、天然气)领域相差无几。而我国在这些关键绿色技术领域中的领导地位也将拉动强劲的就业增长。

  再次,改善空气质量,提高健康水平。温室气体和污染物的减排甚至净零排放,有助于减轻空气污染、改善自然环境和室内空气质量,提高健康水平。最后,优化能源结构,强化能源安全。很长时期内,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主要依赖于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可再生能源绿色能源的占比来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进而减少对进口化石能源的依赖,提升国家能源安全水平。

  二、多元化、低碳化、清洁化是能源发展之路中国能源挑战来自能源结构的不平衡与碳排放。将更多的可再生资源能源纳入整个能源结构,有利于解决这个问题。从长远来看,通过可再生能源发电制氢实现油气替代,是解决我国能源安全的有效途径。因此,要积极进行能源技术创新。多元化、低碳化、清洁化是能源发展趋势。作为能源应用大国,中国必须多能互补,煤、石油、天然气、水、风、光电热、生物质、核能并举。同时,能源技术创新在能源革命里起到决定性作用,必须摆在能源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在碳达峰之前,化石能源仍占主导地位,将与清洁能源多能互补,化石能源的清洁利用是主要方向;碳中和的目的

  是消减二氧化碳,因此要大力发展光能、电能等可再生能源,但是如果仅仅把光能、风能作为电能、热能使用,对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作用有限,要将绿氢与二氧化碳结合起来。

  通过风能、光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再通过电解水得到的氢气被称为绿氢,被认为是未来氢能的主要获取方式。目前,氢能本身在存储、运输环节的瓶颈尚未解决。而将绿氢与二氧化碳结合制成液态甲醇,不仅可以解决储运问题,还可中和二氧化碳。这种方式得到的液态甲醇在使用后分解得到的二氧化碳和水成为下一轮循环的载体,是天然的太阳能运输者。经过长年努力,“液态阳光甲醇”科研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为今后绿色甲醇的使用奠定了很好基础。

  三、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行动的建议企业要充分利用国家现行政策,结合自身工作基础和优势,在“碳达峰、碳中和”行动上多下功夫,建议从以下几方面推进工作。一是按照自上而下顶层设计和自下而上试点实践的方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编制企业达峰路线图和碳中和行动方案,确定合理的中长期及分阶段目标,坚持和完善能耗双控制度,将定量目标和定性目标相结合,层层分解至最小管理单元。在开展顶层设计之前,摸清家底,开展历史数据核算,对重点参数制定数据质量控制计划,请专业外部第三方核查机构对报告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行确认,确保排放量数据准确,为管理层各项决策的制定提供精准的依据。从我国推进低碳发展的里程上看,自下而上的试点实践对于检验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具有重要意义。从创建低碳试点示范入手,选择有代表性的企业建立试点示范,及时总结和归纳经验推广复制,稳步推进双碳目标进程。

  二是健全绿电消纳保障,促进降碳减排激励。促进绿电消费是落实能源革命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顺利实现双碳目标的必要抓手。现阶段,我国风光发电作为推动能源和经济绿色低碳转型的主力军,已正式进入平价时代,如何进一步提高绿电使用比例,成为可再生能源行业乃至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

  对此,建议从政策端保障绿电的市场地位,从国家层面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谋划,健全绿电消纳保障、激励和考核机制,确保绿电应发尽发,全额保量保价消纳;建立公平公开的电力市场交易机制,以及绿电相关认证标准与认购机制,提高全社会绿电消费意识和积极性。此外,鼓励绿电企业使用安全自主可控的信息基础设施,充分使用、参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动碳中和示范工程,对现行碳排放认证机制进行优化,鼓励新能源基地周边直接发展循环经济产业集群,优化东西部产业布局。

  三是加快推进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和应用,促进降碳减排。一是加快全国碳市场制度体系建设。立法先行,以较高层级的立法来保证碳市场的权威性,尽快出台《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条例》,为碳市场体系建设提供法律支撑。另外,在《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基础上,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和细则,指导企业开展碳交易工作。二是科学制定碳配额分配机制。用统一配额分配方法,体现企业碳排放和减排先进性,通过优化配额总量来有效调节碳价,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提高企业参与碳市场的积极性,促进企业更加科学高效实施减排方案,并利用CCER等相关机制推动节能降碳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三是增加碳交易品种。建议在全国碳市场成熟完善后,探索研究将碳期货、

篇五: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论文

  碳中和与碳达峰

  碳达峰是指我国承诺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然后通过植物造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从大的层面来讲,碳达峰将影响国家整体的能源结构,从而进一步影响我国的生产方式和经济发展。在碳排放达到峰值后,我国能源结构中化石能源的占比会越来越小,而新型清洁能源的比重会越来越大,以此来减少碳排放。从小的层面来讲,碳中和是在激励个人和企业通过改良生产技术或植树造林等手段来降低CO2排放量。可以说碳中和是碳达峰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从个人层面对减排碳的具体体现。

  总之,实现“碳中和”和“碳达峰”是一条漫长但却有益于全人类的道路,“碳中和”意味着一个以化石能源为主的发展时代开始结束,绿色新能源的时代即将到来。

篇六: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论文

  十四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18更需要统筹绿色低碳与高质量发展协调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组织编制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专项规划研究制定更详细的碳达峰行动方案加快全国碳市场建设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并动员全社会力量为将碳达峰碳中和的美好蓝图化为美丽现实不懈努力

  学习“碳达峰、碳中和”心得体会

  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全球性挑战。我国为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与生态文明建设是相辅相成的。从传统工业文明走向现代生态文明,是应对传统工业化模式不可持续危机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根本前提。

  从全球视角看,2020年可谓是“碳中和元年”,各国在更新国家自主贡献目标的同时纷纷提出碳中和目标,全球开启了迈向碳中和目标的国际进程,对未来世界经济和国际秩序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中国作为大国绝不能踯躅不前,必须积极投入其中,并努力发挥引领者的作用。

  碳达峰是具体的近期目标,碳中和是中长期的愿景目标,二者相辅相成。尽早实现碳达峰,努力“削峰”,可以为后续碳中和目标留下更大的空间和灵活性。而碳达峰时间越晚,峰值越高,则后续实现碳中和目标挑战和压力越大。如果说碳达峰需要在现有政策基础上再加一把劲儿,那么实现碳中和目标,仅在现有技术和政策体系下努力还远不够,需要社会经济体系的全面深刻转型。

  一方面,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其根本前提是生态文明建设。碳中和意味着经济发展和碳排放必须在很大程度上脱钩。从根本上改变高碳发展模式,从过于强调工业财富的高碳生产和消费,转变到物质财富适度和满足人的全面需

  求的低碳新供给。这背后,又取决于价值观念或“美好生活”概念的深刻转变。

  “十四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18%,更需要统筹绿色低碳与高质量发展,协调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组织编制“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专项规划,研究制定更详细的碳达峰行动方案,加快全国碳市场建设,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并动员全社会力量,为将碳达峰、碳中和的美好蓝图化为美丽现实不懈努力。

推荐访问: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论文 中和 论文 碳达峰

本文来源:https://www.sizug.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33252.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