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万丰文档网!

2023年扶贫故事感人纪实五篇 【精选推荐】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2-12-06 17:55:11

扶贫故事感人纪实五篇 扶贫故事感人纪实五篇【篇一】隆冬时节,积雪成冰。笔者来到乡村组,去采访一位解放初期参军转业回乡务农的老退伍军人。走进家,院子里四间砖瓦结构坐北朝南的房屋格外引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扶贫故事感人纪实五篇 ,供大家参考。

扶贫故事感人纪实五篇

  扶贫故事感人纪实五篇

  【篇一】

  隆冬时节,积雪成冰。笔者来到乡村组,去采访一位解放初期参军转业回乡务农的老退伍军人。

  走进家,院子里四间砖瓦结构坐北朝南的房屋格外引人,明亮的塑钢门窗,更是十分醒目;窗前足有两万多斤金灿灿的玉米堆积如山;暖棚里,五十多只绵羊和三四十只欢蹦乱跳的羊羔,十分可爱。

  走进装修一新,温暖如春的屋子里,给人的感觉,像是城里的楼房,那么温馨典雅。87岁的得知笔者的来意,情不自禁地把年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发给他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拿出来欣赏;不时地指着墙上,年“八一”建军节期间,克旗委、政府赠给的一面写着“继承红色基因,永葆军人本色”的金字锦旗说:“党和国家没有忘记我,每年给我2万多块钱的转业军人补贴,现在三个儿子也都成了家,儿子媳妇个个孝顺,日子过得都不错,这都离不开共产党的好政策啊!”

  记得七年前,笔者曾到过刚近八旬的家,那时,老伴已经过逝,长子家另过,老人同次子和三子两个四十多岁,都没成家的儿子一起生活。一家三口人住的还是六七十年代的三间旧土房子,屋里窄小,破烂不堪,俨然一个懒汉子店。提起他家,人们嘲讽地说“四条腿除了一张桌子,喘气的就‘仨光棍’!”是十里八村出了名的穷户子。

  自年,精准脱贫开展以来,在乡、村干部和热心的邻居们帮助下,次子张青与本组丧偶女子结合,上门另过。三儿子经本组好心人撮合,与一外地离异女子结为伉俪。也跟着三儿子一起生活。

  婚后,会过日子,聪明贤惠、孝敬老人的对丈夫说:“常言说,‘夫妻同心黄土成金’,咱俩没病也不残,有手有脚有力气,只要一门心思勤劳苦干过日子,还愁日子过不好!”于是,两口子投亲问友借了10万元钱,不仅盖了四间里外装修的砖瓦房,还买了十几只绵羊进行饲养。常年外出打工,一人在家养羊、种地。由于两口子吃苦耐劳,勤俭持家,庄稼连年丰收,绵羊数量不断增长。一年下来,加上外出务工、种植业和养殖业等收入,纯收入10万元。四口之家,人均2.5万元。

  现如今,家种地20余亩,养羊80余只,还清了外债,小日子过的有滋有味,富富有余。在村子里再提起,人们都伸出大拇指:“真没想到,一家还成了村里上等户呢!”同时,在他们夫妻二人的带动下,全村还形成了“致富光荣,贫穷可耻”的尚。

  【篇二】

  他,曾是一名军人,说话、做事,雷厉风行;

  他,也是一名住建干部,工作认真、吃苦耐劳;

  他,更是一名驻村队员,进村入户,风雨无阻。

  他从机关干部变成了村级组织的“准班长”;

  他从宽敞明亮的办公室走进了田间地头;

  他从城市生活走向脱贫攻坚的“主战场”。

  责任所在,使命担当。县住建局干部受组织安排,于年2月开始在镇村担任驻村干部,年10月转岗为第一书记。两年来,他用实际行动奏响了脱贫攻坚的最强音,在村留下了一串串辛勤耕耘的足迹……

  知民意、懂民情,全心全意为民办实事

  村是县深度贫困村,户籍709户,人口1533人,常住户数189户,人口343人。年以来,共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90户174人,其中:因病致贫62户121人,因残致贫8户17人,因学致贫5户15人,自身发展动力不足致贫15户21人。截止年底已脱贫88户168人,其余2户6人已列入明年脱贫计划。贫困发生率从最早的12下降到目前的0.39%。受自然条件约束,传统农业收成不佳,加之农户思想观念落后,缺乏致富信心,没有产业支撑,脱贫攻坚工作困难重重。

  驻村后,在村“两委”的大力支持密切配合下,认真细致地开展精准扶贫走访入户调研工作。参与了村“两委”工作会议,研究精准脱贫、民政救济、医疗救助、危房改造、人畜饮水、教育资助等工作。深入村角落、田间地头,走村串户倾心交谈,与村干部、村民拉家长、谋发展,基本掌握了村的自然环境、人口状况、精准脱贫等情况,对贫困户的诉求一一记在心头,也从中了解分析^p本村致贫、致困、制约发展的原因,做到边调查研究,边宣传党的支农惠农政策,边思考探索帮扶方案和措施。

  在走访建档立卡贫困户时,发现因病致贫的贫困户大部分是癌症患者,且人畜饮水困难。通过进一步与农户以及村“两委”班子成员交流得知,全村患有癌症的村民较多,因此驻村工作队对全村进行了详细的摸底调查,发现患有各类癌症患者21人,癌症发生率占全村人口的1.3。超出全国癌症发生率7.2倍。针对这一情况,部分村民怀疑村水质存在问题。于是专程前往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科,对该村的人畜饮用水的水质进行了检测,检验科还出具了检测报告,并在村内进行了公示。因水资短缺,不辞辛苦,多次辗转奔波到县水利局联系,上报人畜吃水工程项目,提前一年实施,目前已新打96米深水井一眼,解决冬季冻水90处,重新铺设管道680米。

  档案,促进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是找对穷根、明确靶向的关键举措,也是用好扶贫资金、提高脱贫成效的重要基础。按照县委、政府及镇党委、政府安排部署,与驻村工作队员利用“百日会战”期间与村委会成员对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重新梳理,完善了所有贫困户档案,在全村逐户开展了贫困调查和精准识别,全面摸清贫困底数,不断完善全村建档立卡工作,做到科学识别、信息准确,为下一步精准实施扶贫举措提供有力支撑。

  知民情、为民富,全力以赴为民谋发展

  产业扶贫,是解决贫困问题的最重要的扶贫措施。年,村发展产业扶贫共计31户,为贫困户建设圈舍及草料棚12户,种植业24户(45人)。养殖业7户(16人)。补贴资金已通过“一卡通”全部发放到贫困户手中。

  村的集体经济主要依托脱贫车间,目前脱贫车间吸纳务工人员23人,其中有贫困户5人,每人每月工资约120元左右。按照村委会与服装公司的合作协议,腾飞服饰车间每年向村委会交纳5万元租赁费。年,投入平缝机12台,钉扣机1台,包缝机4台,主要加工服装、絮片,吸服装车间日生产装300余件。

  为了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领驻村工作队流转村民耕地15亩,年试种板蓝根、白毛草等中药材,年底毛收入3.1万元。下一步将引导村民继续发展壮大中药材种植,替代葵花种植业。通过与安国县药业公司建立订单式种植,并在村租用村委会闲置房设立中药材收购点,租金充实到集体经济当中。

  今年开春,积极联系帮扶单位和村“两委”班子对接、和村民座谈,共同谋划村内产业发展。通过走访农户,访谈驻村工作队,大部分村民们有种植青玉米的意愿。住建局党委积极筹措资金,为村内207户常住户发放青玉米籽种5500斤,耕种面积达330余亩。

  贫困户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年村共有12户贫困户享受金融扶贫贷款,贷款资金49万元。有效地解决了贫困户发展产业面临的资金困难。

  知民需、为民谋,积极协调为民谋利益

  要想把工作做实做细,让老百姓认可,就必须深入了解“六个精准”“五个一批”“两不愁三保障”方面的政策是否落实到位?

  组织帮扶责任人入户填写帮扶记录,完善个户档案及帮扶通信息上传。并要求包扶干部每月入户不少于二次,开展实质性的包扶工作,随时掌握贫困户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通过宣传政策、主动参与帮助的方式为贫困户答疑解难。在帮扶单位的带动下,有的干部帮助贫困户申请低保,有的帮助贫困户出售农产品、猪肉,有的给贫困户送去服装衣帽。今年中秋节,帮扶单位为全村20余户的常住户送上了月饼和苹果。

  今年8月以来,结合村内文化活动设施短缺和单一的现状,共协调帮扶单位及县文广局安装23件崭新健身器械及演出服和常规乐器等,在帮扶村组成了老年秧歌队。大大丰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充分发挥村两委班子成员的积极带动作用,进一步强化了驻村帮扶力量。

  村民任建国和谢有爱,他们两家分别供有一个子女在读大学,其中谢有爱的二女儿读高中。当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即与村“两委”班子召开专门会议,核算以上俩户的经济收入和支出,将其识别到建档立卡贫困户中,使他们得到了教育上的帮扶。目前,全村享受资助政策的学生共13名,其中小学6人,初中4人,职高2人,大学专科1人。

  表示,下一步将继续以实现贫困人口稳定增收和村集体经济“清零递增”为总目标,举力全部力量发展产业,极力扩大利益联结机制覆盖度。

  一是继续推进发展柠条饲料加工厂的建设,占地面积约平方米。目前,已经完成选址工作。

  二是进一步扩展脱贫车间,计划2021年再扩建服装加工车间20平米,在原有25名工人的基础上再吸纳10-12名贫困户的劳动力从而增加贫困户的务工性收入,为村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致富奠定基础。

  回顾这三年的驻村工作,觉得收获颇多。现在村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精神面貌在逐步改善,与此同时,他对农村工作更加熟悉。在和群众交往中,他始终把群众当作亲人,村民有困难,就全力以赴帮助解决,贫困户不脱贫,就不离开。表示,将继续在扶贫攻坚一线冲锋,全力配合好上级部门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力争把精准扶贫工作做好做实做细,为群众谋福利,为村民办实事,不辜负组织的培养和群众的信任,踏踏实实地干好每一项工作。争取早日帮助村实现脱贫致富目标。

  【篇三】

  驻村扶贫236天,写了85篇工作日志,记录了自己在嘎查扶贫中的每一个细枝末节,他是团委机关第一位驻村扶贫团干部。

  年,团委开始定点帮扶国家级贫困县旗镇嘎查。从年派驻扶贫工作队员至今,先后有3名团干部在扶贫路上接力“追梦”,带领全嘎查36户贫困户、98人摘掉贫穷帽,齐力迈向小康之路。

  “把脉问诊”的团干

  嘎查位于旗有名的贫困地区“”,绝大部分耕地为山坡地。刚到,放下行李就开始入户走访调查,“把脉问诊”。半年多时间,为嘎查贫困户逐一建立了帮扶档案,根据致贫原因“对症下药”。

  年4月,通过争取、协调,嘎查每户贫困户得到了2万元政府贴息贷款,用于购买基础母羊,发展畜牧业。

  同年9月,又联系、协调中国尼尔森社会调研公司为嘎查希望幼儿园捐赠了价值5000元的图书、衣物和玩具。10月,他再次协调团委“百企强百乡”行动对口帮扶嘎查,浦发银行呼和浩特分行团委为镇中心学校捐赠了价值3000元图书。另外,他还从总工会、扶贫办等单位为嘎查协调了100万元建设资金及医疗设备等物资。并联系青基会为嘎查每年15名考上大学的学子每人提供5000元助学补助。

  “下沉”团干

  年2月,一来到嘎查,就积极协调扶贫办、交通厅等单位和盟、旗党政部门,为嘎查争取项目资金,建设完成了2.959公里的通村公路“青春路”,建起了跨度42.5米的“青春桥”、45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安装了160盏路灯,改造危旧院墙6500延长米,硬化街巷5.498公里。

  嘎查的“硬件”得以改善后,最挂心的还是村民的收入。经过调研,他看准了肉驴养殖这个特色产业。在他的各方协调下,经过2个月努力,该项目终于成功落地。为每户贫困户提供2头基础母驴、8头猪仔、20只鸡雏,实现了长期收益和短期收益相结合,构建起嘎查有主导产业,农牧户有增收项目的产业格局。同时发展种植业,实施了3000亩“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建设项目”,打井拉电,铺设输水管网,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老团干”胡日沁毕力格

  为了让贫困户了解党的扶贫政策,胡教授通过建立“走出贫困,走向富裕”微信群,随时与嘎查贫困户互动,给他们讲扶贫政策。并录制了一部40分钟的专题片,用蒙古语解读党的扶贫政策。他还利用业余时间翻译了《旗脱贫攻坚应知应会》手册,便于农牧民更好地了解扶贫政策。

  胡教授在扶贫工作中发现,由于当地无霜期短,种植业发展水平低,而养殖业发展空间较大。当他得知科右前旗鑫盛养殖合作社王翠芝社长是科学养牛的好手,便专程驱车80多公里,将王翠芝接到嘎查为贫困户传授科学养牛知识,并建立“王氏养牛,旺旺大家”科学养牛微信群,听课人数覆盖镇10个嘎查社区养牛户。

  为了丰富农牧民业余文化生活,胡教授组织了一支名为“草原梦想乐队”的村民乐队,自掏腰包为贫困户购买了15个葫芦丝,手把手教农牧民演奏方法。乐队由最初的一支10几个人发展到现在10支乐队20多人,辐射镇、苏木和国营牧场3个乡镇。年2月27日,在嘎查举办了以“美丽和谐家园”为主题的春节晚会。

  年5月,胡教授被评为区脱贫攻坚社会扶贫先进个人。

  【篇四】

  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念兹在兹,没齿不忘。在生命的长河中,总有一段经历让人终生难忘,总有一份感情让人刻骨铭心,总有一种力量让人奋力前行。半年有余的驻村生活,让县交通运输局的不仅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成长,也收获了难以忘怀的扶贫经历、感情和力量。

  说:“孩子,这是妈妈的工作职责,有些事情必须要有人去做,等你长大了就会明白。”

  8月15日中午,正在村部加班,突然外面铺天盖地下起了冰雹。的心“咯噔”一下,心里想着,这下可完了,村民的庄稼眼瞅着就要收成了,这场冰雹得给老百姓造成多大的损失啊。冰雹下了20分钟,的心也疼了20分钟,更让她始料未及的是,随着降水量的增加,有2个村组的路被上游冲下的淤泥封死了,村民无法出行,她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等雨小些,立即去村里查看灾情,并把受灾情况向帮扶单位的主要领导汇报。随后,县交通运输局出动清淤车辆,带领村民和救援车队展开了一场道路清淤的紧急救援。忙活了一整天,虽然鞋子满是泥泞,自己也着凉感冒了,但是看到路通了,她的心也畅快了。

  在扶贫路上,说不辛苦是假的,当的母亲生病住院时,她不能在身边陪护;当孩子哭着喊妈妈的时候,她不能陪伴在孩子左右;当爱人工作遇到困难时,她不能及时给他安慰。那些时候,她选择的是坚守在村里,因为那里有更需要自己的人在翘首期盼。

  扶贫的蓝图已经绘就,剩下的就是苦干实干。为尽快帮助村民实现脱贫,增加村民收入,决定试点种植中草药黄芪。她多次到喀喇沁旗等地考察,并与县招商引资企业恒光大集团联系种植相关事宜,并积极争取村两委班子的支持。最终实现了20亩水浇地中草药黄芪试验田成功试种。目前,这些黄芪长势良好,按照今年黄芪的市场行情,收益很可观。

  黄芪试验田成功种植后,又将脱贫计划投向了荒山地,考虑到村多以养殖为主,对饲料的需求量很大,紫花苜蓿特别适合资金少、劳动力少的人群种植,找到帮扶单位县交通运输局的主要领导,经过商议,决定支持村2万元产业基金用于发展紫花苜蓿项目,在的倡导和推动下,在村500亩荒山地种植紫花苜蓿。今年的雨水特别好,种植的紫花苜蓿全部成活,仅此一项村民每亩收益近千元。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或许满程风雨,或许满路泥泞,但每一次走在田间地头看到农民一张张幸福的笑脸,总让这段路途布满了美丽的风景。

  【篇五】

  区镇位于市区东50公里处,辖58个行政村、4个自然村和2个社区,辖区总面积510平方公里,总人口近10万人。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镇党委书记同志始终坚持“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总要求,将镇的扶贫工作纳入到党委工作重要议事日程,以抓党建为基础,兴产业为动力,促脱贫为目标,在脱贫攻坚战中以身作则,做扶贫干部的标杆,充分运用多种方法调动广大干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全力实现全镇脱贫攻坚工作顺利开展取得实效。

  以身作则,守好初心,为扶贫干部树标杆

  “只要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还没有变成现实,我们就要毫不懈怠带领群众一起奋斗。”这是说的话,也是同志开大会常常重复的一句话。他常常利用周末时间走在田间地头了解贫困户庄稼生长情况;常常在下班之后坐在贫困户家中炕头上聊聊家常、听听想法,入户走访座谈、访贫问苦,为贫困群众解难题办好事,被群众亲切地称为“扶贫书记”。

  二十八户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现年58岁,自幼便患有遗传性心脏病,长期患病的劳动能力相对薄弱,生活极其艰苦。年书记见到他时,他沧桑的面容里透露着绝望和无助,他当即要求亲自帮扶。通过多次走访,他了解到的邻居为人诚信、待人宽厚,而且是一名老党员,养殖了上百只羊,有多年的养羊经验。书记在扶贫专项党委会议上提议,利用扶贫资金为购置基础母羊10只,在邻居老党员家托管代养,产生效益之后再给付邻居托管费用,得到全体党委成员的一致赞同,目前羊已经发展到20多只。产业有了,对生活的信心也有了,自己把屋子和院子打扫的干干净净,看到他还缺少几样家用电器,同志就自己掏钱为其购置了家具和电器,这一系列的帮扶,进一步坚定了于信才对生活的希望。

  年的一天,病重送往医院治疗,同志亲自去医院看望,告诉他:“老于,别怕,有镇党委呢!”老于的眼泪忍不住的流了出来。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受到了二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临走时同志又自己掏钱给于新财留下500元钱用于购买营养品。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书记依然用他的“三多”工作法给我们诠释了什么是“扶贫书记”。

  多措并举,抓好落实,坚持打赢脱贫攻坚战

  年以来,全镇累计识别贫困人口963户、2172人,经过三年的集中攻坚,现已实现脱贫910户、2042人,全镇现有未脱贫贫困户53户、130人,现已全部建立多元帮扶机制,落实精准帮扶举措,确保全部如期实现脱贫目标任务。

  创新“三大模式”,拓宽增收渠道。同志始终强调,产业扶持是扶贫工作的中心工作,发展产业是贫困户实现脱贫的基础。根据每户贫困户实际制定帮扶措施,切实做到一户一策、取得实效。比如针对有一定劳动能力想发展养殖业又缺少资金的贫困户,我们采取了帮助购买基础母猪和育肥猪、白鹅、肉兔、发放基础母牛补贴等方式,助力他们发展养殖业。几年来,我们累计为贫困户发放鹅雏2万余只、育肥猪和基础母猪120余口、发放基础母牛补贴310余头,实现了年以来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基础母牛产业全覆盖。

  年,镇山河种养殖合作社资产收益、昌祺黄芪专业种植合作社资产收益、山峰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托管代养、及养殖大户托管代养完成分红160余户,户均分红元,在基础母牛养殖产业上,推动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发展基础母牛产业,实现有劳动能力的自己养、无劳动能力的发展托管代养、基础母牛养殖覆盖全部未脱贫户。今年我们投资50余万元建设了蒙黄芪切片标准化加工扶贫车间项目,通过带动贫困户务工、带动贫困户种植、收益分红等方式,为脱贫监控户中的110户边缘户提供了稳定脱贫保障。

  专项召开人大代表会议和工商联会议,广泛在人大代表和企业家群体中宣传脱贫攻坚工作情况,号召爱心代表和企业家一对一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逐一针对性提出方案,精准对接精准帮扶。紧紧围绕贫困户发展产业目标,重点针对种植养殖项目加大技术指导力度,邀请区农牧业局技术人员对种养殖贫困户进行培训,对各养殖户进行防疫、饲养技术指导,做好产前、产中、产后一系列服务,提高成活率和经济效益。

  健全“三大机制”,保障脱贫实效。同志始终要求各嘎查,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认真制定《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和扶贫项目库建设,按照计划实施产业扶贫。确保到2021年实现全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镇党委围绕镇产业结构调整安排,不断在“一个车间、两个基地”即东归力黄芪切片标准化加工车间、二村酱菜厂加工车间等扶贫车间项目、振华养殖专业合作社产业基地上做文章,重点带动好53户未脱贫户、777户监控户中的边缘户,确保他们没有劳动能力的有稳定分红、有劳动能力的进入扶贫车间打工增加收入,保证他们稳定脱贫。

  扶贫先扶智。同志要求全体干部要持续不断开展入户沟通、宣讲政策,将精准扶贫与当前农村重点工作思路告知群众,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鼓励他们树立脱贫自信心,从根上解决个别贫困户“等、靠、要”的懒惰思想,不断提高他们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尽快走上富裕道路。

  勇挑重担,牢记使命,做乡村振兴的领路人

  同志主动把握历史契机,将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作为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契机和做好全镇各项工作的根本遵循。依托资和区位优势,坚持现代高效绿色发展理念,以村等重点嘎查村为基地,以金锣牧业、振华养殖、蒙黄芪合作社等企业为载体,以有机水稻、无公害小麦、肉牛等为主导品种,不断提高产业支持发展作用。

  以乡情乡愁为纽带,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为现代农业提供人才支持。同志高度重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嘎查村级干部队伍培养、配备、管理、使用力度。年,在嘎查村“两委”班子换届工作中,全镇58年嘎查村,“一肩挑”比例达到60.3,位居全市前列。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作为一名镇党委书记,同志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做好精准扶贫各项工作。他访贫问苦,真心为民,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务实的工作作风受到了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的一致认可。他坚信,只要全镇各族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拿出“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镇明天的跨越和发展就一定能够实现。

推荐访问:脱贫攻坚小故事 扶贫故事感人纪实五篇 扶贫 纪实 感人

本文来源:https://www.sizug.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34768.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