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万丰文档网!

浅述孙大文先生对新中国地理教育事业诸多贡献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2-09-13 14:05:10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述孙大文先生对新中国地理教育事业诸多贡献,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浅述孙大文先生对新中国地理教育事业诸多贡献

浅述孙大文先生对新中国地理教育事业的诸多贡献5篇

【篇1】浅述孙大文先生对新中国地理教育事业的诸多贡献

怎样立足岗位为教育事业发展作贡献

爱岗敬业是每一位工作人员应该遵守的准则。爱岗,是我们的职责;敬业,是我们的本分;学识,是我们的资本;奉献,是我们崇高的追求。对于教师来说,爱岗敬业这四个字被赋予了更深刻的内涵,那就是立足岗位、无私奉献。今天,作为新时代的教师,爱岗敬业被赋予了新的内涵。那么,教师要怎样才能立足自己的岗位,为教育事业发展作出贡献呢?

首先,正确理解师德的基本内涵。最新版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共六条,体现了教师职业特点对师德的本质要求和时代特征,“爱”与“责任”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和灵魂。1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2、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3、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4、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5、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6、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其次,深刻理解新时期教育教学理念,将教书育人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圣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新时期新形式下,“传道”依然是教师最首要、最重要的工作。无论是教育管理岗位还是一线教学岗位,无论任教的科目是文学、理工还是艺术类,都应该将立德树人作为教学重点。

再次,教师要准确定位自身价值,在教育教学中找到教师职业幸福感。教育教学活动是人作用于人的活动,是思想与思想的交流,灵魂与灵魂的相互影响。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只有真正投入责任与爱,教师才能创造和体验教师职业的价值与幸福。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事业是一项长期而伟大的工程。自古以来,有许许多多的教育前辈们身体力行、尽职尽责、无私奉献,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作为教育新时代的接班人,同时也是基层教育工作者,更应当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在教育中不断反思成长、创造价值、感知幸福,立足岗位为教育事业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篇2】浅述孙大文先生对新中国地理教育事业的诸多贡献

基于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而今我有幸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业精为师,德高为范”是我在工作实践中一直秉承的教学原则。自参加工作以来,我始终以严谨认真的教学态度,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默默付出的工作作风,无论是在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中,还是在加强学生的德育工作中,我都倾注了满腔的热情,滴下了晶莹的汗水,得到了学生家长和领导的一致认可。十余年来,之所以我在这小小三尺讲台上站得如此坚定,源于我对教育,对学生深深的爱。我固执地认为,爱岗、爱生、爱校是我们教师的专利!选我所爱,爱我所选,既然选择了当初神往的事业,就安于平凡的工作,在平凡中享受快乐吧!

一、一腔热情献教育

作为一名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教师,我深知,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我特别注重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认真执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断提高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工作中服从领导安排,任劳任怨,身体力行,以身作则。我不仅承担着这所小学三年级的数学和英语学科的教学任务,还担任着另一所小学的英语教学,两小相隔五、六里地,我天天奔波在两校之间。记得前年冬天一个早晨,由于下完雪可谓天寒地冻,再加上地面上被轧了厚厚的一层雪滑得很,别人就劝我,天这么冷,路又这么滑,就不要去了,不就一节课吗?但我放心不下等在教室里的那一帮孩子们,穿上羽绒服,骑上电动车就出发了。一路上,滑到了好几次,还把羽绒服划破了一个洞。上课铃响,我准时站在了讲台上,但此时的我,头发眉毛上全是霜花,手脚冻得疼中带麻,个中滋味让人很是想哭。几年来,我从未因个人原因而影响到工作,从未耽误过学生一节课。每天无论有多少作业,我都要等到批改完后再去休息,为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尽到了一个人民教师应有的职责。我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我就全身心地热爱它,以严谨求实的态度,坚忍不拔的意志,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和满腔热枕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

二、一份爱心育幼苗

老师是孩子的环境,让我们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去影响

他们。爱是土壤,爱是阳光,爱是孩子成长的一切。从教以来,我始终坚持以饱满的热情去关爱每一位学生,用爱的力量去感召每一位学生。我对学生一视同仁,不以成绩好坏分优劣,更不讽刺挖苦,体罚学生。每个学生的基础不一样,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也不尽相同。对于个别学困生,每天放学后我为他们进行补习,让他们把当天课堂上没听懂的题目提出来,我再一遍一遍地为他们讲解,直到他们完全明白了再把他们送回家。我从来不相信有所谓的“笨”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优势,教师应该尽量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在心中为每一位学生保留一个同等重要的位置。

我们班有一个叫颜博的男生,平时就是一个特别让老师头疼的学生,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有一天上课时,我发现他竟然睡着了。这时的我真是气不打一出来,心想要借这个机会好好教训他一顿。但是出于一种责任感,我并没有那样做,而是把他叫出来了解情况。经过我的的耐心询问得知,原来这个学生是一名留守儿童,她的父母外出打工,家里只有他和奶奶一起生活,最近几天,奶奶病了,小颜博每晚都要等奶奶输完液后才能睡觉,还要照顾奶奶的生活起居。一个十岁的孩子,要承担如此沉重的家务,精力自然达不到,上课睡觉也就不难理解了,了解到这一情况,我才发现,原来如此让老师费心的学生,竟然还是一个很孝顺的孩子。发现了这个闪光点,我就利用各种机会,适时地对他加以鼓励表扬。功夫不负有心人,渐渐地,颜博变了,变得遵守纪律了,变得爱学习了。看到他的进步,我也由衷的为他高兴,同时也使我悟出了一个道理;
有爱才有教育。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个学生,相信他们一定可以成功。

三、一片忠心校为家

作为一名教师,学校是展示自我的平台,因此,我非常热爱自己的学校,把自己的工作语学校的声誉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我们学校这个和谐环境的影响下,我在与同事的交往中,努力以宽容、谅解待人,规范自己的言行道德,在领导分配的任务面前,从来不挑三拣四,在荣誉面前不争不抢。

由于我所工作的学校离婆家、娘家都很远,所以学校也就成了我的家,一年365天,有360天吃住在学校。每天晚上,周六周日,还有寒暑假,其他老师都回家了,整个学校就只剩下我们一家三口了,守着空荡荡的校园,心里很不是个滋味,但护校值班任务我主动扛在肩上,从未出过任何差错,进而保证了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正常,稳定。

说到这里,我不得不说一下我爱人,我刚来到这所学校时我女儿只有五个月大,而家中父母上了年纪不能帮忙照看,我爱人就放弃了他的生意来到学校专职帮我照看孩子,做饭、洗衣服、做家务。平日里,学校那些比如搬运、安装、维修之类的体力活,也都是我爱人去做。每天晚上,他都要把学校大门和各教室的门窗都检查一遍,确定锁好之后才去睡觉。这几年正是有了爱人无怨无悔的支持,我才能够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教学中,也正是有了他的支持,我才能全身心地投入教育事业,我的成绩才能在全乡测试中一直独占鳌头。

成绩只代表昨天的荣誉,未来因今天的奉献而精彩。三尺讲台虽小,使命崇高而伟大。我深知自己所肩负的责任重大,为此,我仍将尽我百倍的努力,在这块充满生机和希望的热土上,继续凭热心去工作,用爱心去耕耘,以衷心干事业。

【篇3】浅述孙大文先生对新中国地理教育事业的诸多贡献

中央外事学校 ——新中国外语教育事业的奠基之作

文/杨宏伟

【摘 要】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原获鹿县)南海山村地处太行山东麓,是山区与平原的接合部,属半丘陵地带,因背靠海山岭、面朝太平河而得名。70年前,中央决定在南海山村成立中央外事学校。尽管在这里办学时间不长,却为新中国培养了第一批外事人才,成为新中国外语教育事业的奠基之作。中央外事学校从这个小村庄走进北京城,逐步发展成为如今的北京外国语大学。

【期刊名称】《乡音》

【年(卷),期】2018(000)010

【总页数】3

【关键词】奠基之作; 教育事业; 新中国; 外事; 中央; 学校; 外语; 北京外国语大学

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原获鹿县)南海山村地处太行山东麓,是山区与平原的接合部,属半丘陵地带,因背靠海山岭、面朝太平河而得名。70年前,中央决定在南海山村成立中央外事学校。尽管在这里办学时间不长,却为新中国培养了第一批外事人才,成为新中国外语教育事业的奠基之作。中央外事学校从这个小村庄走进北京城,逐步发展成为如今的北京外国语大学。

在南海山创办外语专科学校

说起我党的外语教育,还要追溯到抗日战争时期。“七七事变”后,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外华侨和国际友人纷纷来到延安,支持我党的敌后抗战,外语人才的缺乏日益凸现出来。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中共中央就把培养外语干部列入正式议事日程。1941年3月,为了加强与苏联的交流合作,中央军委指示,设在延安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分校成立俄文队,常乾坤任队长。不久,发展为俄文大队(下属一、二、三队)。1941年11月,中央决定将抗大三分校改为延安军事学院,院长是徐向前,后为陈伯钧。12月,俄文大队转为延安军事学院俄文科。1942年6月,军事学院俄文科调整为军委俄文学校,校长曾涌泉。1944年6月,学校增设了英文科,因此更名为延安外国语学校,校长是曾涌泉,后为杨尚昆。学校在极其艰苦的战争条件下坚持办学,虽然还很不规范,但这成为我党外语教育事业的最早雏形,培养了一批军事翻译干部和外语师资力量,为今后创办正规化的外语学校进行了有益的尝试。1945年9月,抗日战争胜利后,延安外国语学校师生分批离开延安,前往东北、华北解放区。

【篇4】浅述孙大文先生对新中国地理教育事业的诸多贡献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及成果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自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政府加大了对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视。国家制定了多种法律,从不同角度保障人人受教育的权利,其中特别强调少数民族、儿童、妇女和残疾人接受教育的权利。经过三十年的伟大实践年,中国的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以下四个方面是我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及成果的简单概括:

1.中国教育管理体制和教育行政体制

中国实行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在现阶段,基础教育以地方政府办学为主;
高等教育以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两级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办学的体制;
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实行在政府统筹管理下,主要依靠行业、企业、事业单位办学和社会各方面联合办学。

中国教育部是管理中国教育事业的最高行政机构,负责贯彻国家制定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制定教育工作的具体政策,统筹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协调全国各部门有关教育的工作,统一部署和指导教育体制的改革。

1978年以来,我国先后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师资格条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法律和10多项教育行政法规。教育部在职权范围内发布了200多项教育行政规章,有利地促进了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

在教育经费方面,实行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目前,属中央直接管理的学校,所需经费在中央财政拨款中安排解决;
属地方管理的学校,所需经费从地方财政中安排解决;
乡、村和企事业单位举办的学校,所需经费主要由主办单位安排解决,国家给予适当补助;
社会团体和贤达人士举办的学校,所需经费由主办者自行筹措(包括向学生收费,向社会募捐等)。除上述经费来源外,国家提倡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勤工俭学,通过向社会提供服务增加一些经费收入,以改善办学条件。

自1978年以来,教育经费逐年增加。1998年全国教育投入2949.06亿元,其中政府投资2032.45亿元,1565.59亿元属于严格的国家预算拨款。

2.我国的教育体系

中国教育体系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即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国家的大力和发展,我国的教育体系已基本得以完善。

3.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

1978年以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我国的对外教育交流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派出留学工作健康发展,来华留学人员逐年增加,对外学术交流广泛开展。通过教育对外交流广泛地吸取了国外的有益经验,促进了我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增进了我国与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三十多年来,我国向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派出留学人员达32万人;
接受来自世界160个国家和地区的各类留学生达34万多人次;
派往国外任教的教师、专家1800人;
聘请外国专家和教师4万人;
我国出国参加国际会议的专家、学者与邀请来华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专家、学者均达到11000多人。

我国对外教育援助工作取得新进展。从单纯的援建学校设施逐步转向项目化发展,使受援国增强了办学能力,提高了办学水平,得到这些国家政府的很高评价。

三十多年来,外国和国际组织对我国教育的双边和多边援助均取得良好的成效。提供多边援助的国际机构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儿童基金会、人口基金会、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以及其它国际组织。仅世界银行给我国教育发展项目的贷款即达14.7亿美元,其余国际组织对我国的援助总计也在1亿美元以上。

4.教育公平

政府一直努力把实现教育机会均等作为自觉追求的目标之一,其成效也举世瞩目。一是建立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完整的教育体系,并一开始就实行一元化课程体制,废除了西方至今仍藕断丝连的双轨制,为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奠定了基础。二是九年制义务教育目标的提出并以国家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这在中国追求教育机会均等的历程中无疑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三是我国政府在扫盲问题上表现出的决心和努力。四是我国高等教育长期实行的高考制度、免费教育和人民助学金制度都曾是计划经济时代我国政府坚持教育机会均等所采取的重大步骤。五是近几年国家对西部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重大举措,将对于逐步削弱教育的地区、民族、性别诸差别起到积极的作用。

教育公平是人类的一种教育理想,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内的反映。教育公平与教育发展是相辅相承的关系,要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在发展中求公平,在公平的基础上求发展。

教育在文革期间一度被荒废,教育公平更是降至一个很低的境地,而高考的恢复使一切都有了彻底性的改变。

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等新闻媒体刊登了恢复高考的消息,如一声春雷,中国关闭了11年的高考考场再次打开大门,上百万青年从山村、渔乡、牧场、工厂、矿山、营房、课堂如过江之鲫般地涌向高考。

这一年恢复高考的意义不仅止于高考本身。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它拾回了三样很重要的东西。

稳定:恢复高考其实是恢复了普通个体通向上层的一个发展通道,这是中国社会形成的“稳定结构”的主要原因,它给普通人一个机会,可以通过这种相对公平的方式改变自己的命运。

价值观:恢复高考相当于拨乱反正,重新肯定了知识的价值,这对当年的社会风气扭转起了很大作用。

科学与民主:恢复高考使整个社会的思想架构重新回到现代社会的轨道上。这对高等教育后来二三十年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使中国产生延续五四启蒙思想的人才,进而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影响。

小结:教育是现在一个家庭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孩子的问题,这同时也是我们两代人体会变化最大的方面。在我们和我们的父母这两代人之间享受到的教育是不能同日而语了。改革开放初,也就是我们父母的孩提时代,那时一个家庭都有好几个孩子,能不能上得起学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由于家里的经济条件的限制,没有办法负担起这么多孩子上学,国家也没有很强的经济实力来帮助家庭来解决这些问题。于是,只能是幸运的孩子才能有机会背上书包,而且往往受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只有男孩子有机会去读书。家里没有上学的兄弟姐妹很早就得出来努力挣钱来支持家里读书的孩子。对比现在,完全可以说是天壤之别,现在的孩子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国家已经实行了免费的义务教育政策,生活水平也大大提高了,完成义务教育是最基本的,在整个社会和千万家庭的重视下,政府对教育的投入越来越大。所以,在我们走访的时候,比我们大一辈的人很羡慕我们,我们的受教育机会是他们没有办法得到的。我们也感叹自己的确是幸运的一代,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给我们的创造的美好条件。

【篇5】浅述孙大文先生对新中国地理教育事业的诸多贡献

新中国60年教育事业发展与改革的伟大成就
人民教育奠基中国

——新中国60年教育事业发展与改革的伟大成就

中共教育部党组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强教兴,教兴国强。1949年新中国建立,开启了中华民族历史新纪元,也掀开了中国教育发展史上新的一页。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我国教育事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代。60年来,我国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历史性转变,谱写了中国教育史上最辉煌的篇章。
教育事业发展与改革的伟大进程
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重大战略方针。60年来,党和国家始终致力于把发展人民教育事业、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受教育水平和中华民族科学文化素质作为崇高奋斗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推动人民教育事业发展,我国教育走过了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光辉历程。
新中国建立之初,党和国家把发展教育事业摆在突出地位,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确立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方针,创立了社会主义教育制度。坚持向工农开门,保障人民群众平等受教育的权利;适应大规模经济建设需要,有计划发展各级各类教育事业;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发展道路,初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教育体系,为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改革开放为我国教育加快发展注入了新的强大动力。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始终把教育作为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和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的根本问题,提出在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中,第一位的是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确立了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优先发展战略地位。从体制改革入手系统地进行教育改革,有步骤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发展不断加快,我国教育事业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
面向新世纪,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充分发挥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强调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制定了科教兴国战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积极推进教育创新,加强教育法制建设,我国教育事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持续健康发展,改革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全面推进,把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带入21世纪。
进入新世纪,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强调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大战略决策。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规范教育收费,健全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我国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深入推进改革开放,进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


教育事业发展与改革的辉煌成就
新中国教育是在极其落后的基础上起步的。1949年,我国80%人口是文盲,小学和初中入学率仅有20%和6%,高校在校生仅有11.7万人。经过60年的不懈奋斗特别是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教育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
第一,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新中国建立后,党和国家就提出要普及教育,提高全民族素质,20世纪80年代,又决定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经过不懈努力,到上世纪末,我国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进入新世纪后,国家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义务教育进入巩固提高和全面普及新阶段。2008年,全国小学净入学率达到99.5%,初中毛入学率达到98.5%;青壮年文盲率降低到3.58%以下。在一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实现完全意义上的免费义务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伟大的历史性跨越。
第二,高等教育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新中国建立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有了长足进步和发展,但是直到1998年,普通本、专科在校生数仅340多万人。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大幅度扩大高校招生规模的重大决策。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又一次历史性跨越。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608万人,是1998年的6倍;普通本、专科在校生达到2021万人,是1998年的6倍,是1949年的172倍多。目前,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人数达到2907万人,毛入学率达到23.3%。
第三,职业教育在改革创新中加快发展,教育宏观结构调整取得重要突破。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党和国家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确立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面向人人、面向全社会,以就业为导向,中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崛起,形成了大规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能力。2008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招生总规模达到1100万人,在校生超过3000万人,分别占居了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第四,以促进教育公平引领教育发展,在实现教育公平方面迈出重大步伐。让每一个人享有公平的受教育机会,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懈追求。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通过逐步在全国城乡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建立和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对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民族地区采取倾斜政策等措施,使全国城乡儿童、青少年和人民群众享有了更加平等的教育机会、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
第五,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制的基本框架,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我国正举办着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2008年,全国各级各类在校学生达到2.6亿,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和人力资源保证。我们与时俱进地推进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投入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形成了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教育对外开放格局,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制的基本框架。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

在经济基础薄弱,人口众多,穷国办大教育的情况下,我们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将教育主动融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中,走出了一条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发展道路。
新中国60年教育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生动体现,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人民群众和全社会关心支持的结果,是教育战线几代人坚忍不拔、艰苦奋斗的结果。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确立,“两基”奋斗目标的实现,高校扩招和促进教育公平等一系列重大决策的实施,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和“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机会”的理念正在逐步成为现实。目前,我国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超过8.7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接近12年,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我国已经从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大国,正在加速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
教育事业发展与改革的宝贵经验和启示
教育兴国、教育立国、教育强国,既是国家意志,也是人民期待。新中国教育发展的60年,是不断探索、不断开拓、不断创新的60年。在发展人民教育事业卓有成效的教育实践中,我国教育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走上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符合时代特征、富有生机活力的发展道路。这些宝贵的历史经验,对于我国教育积极应对新的挑战具有深远的启迪作用和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第一,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只有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才能培养一代又一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第二,必须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面对人口、资源、环境等瓶颈制约,面对西方国家长期占据经济科技优势的挑战,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把现代化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第三,必须坚持教育科学发展。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关键是教育要科学发展,按教育规律办事。只有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统筹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统筹城乡区域教育,统筹各级各类教育,统筹教育改革、发展和稳定,才能实现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第四,必须坚持依靠教师办学。“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必须全心全意依靠人民教师,始终不渝地在全社会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五,必须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教育发展的动力。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教育成就的取得靠的是改革开放。只有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教育的经验,破除一切妨碍教育发展的思想观念,不断推进教育改革创新,不断提升教育开放水平,才能为教育事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推荐访问:

本文来源:https://www.sizug.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6150.html

推荐内容